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依附于知识而产生和发展,也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无法想象,缺失了美的世界将会是怎样一个样子。同样,教育假如不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灿烂的人的世界,它又有什么存在价值。良好的教育,必然根基于“美”,归  相似文献   

2.
邹微霞 《教师》2010,(15):12-12
美育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智力与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培养学生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培养。  相似文献   

3.
一、语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初中语教材中社会美的索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材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它们呈现出美的意境,反映了美的形象,提供了美的语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都有积极的意义。语文教学实践表明: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内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材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它们呈现出美的意境,反映了美的形象,提供了美的语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都有积极的意义。语文教学实践表明: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内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加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首先要感知文章的情感美。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确,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美育,首先体现在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初中语文课本所选范文,涉及古今中外,体裁广泛,小说、诗词、散文、戏剧……这些文粹精华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包含着美的因素。其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文辞,辩证的思维,或庄或谐的风格,或悲或喜的情感,无不作为一种精神的享受,震撼人的心灵,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语言美、自然美、形象美、意境美、人性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感受美: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天的教育家面临着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发现如何在理性训练与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其中,美育就充当着贯通理智与情感的主要角色。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可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美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除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外,还要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文艺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使他们在思想感情等方面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美育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使美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相辅相成,才能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大效益。《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和提升阅读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因此,以美育教育为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既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一、在教材中挖掘美 语文中的美包括语言结构美、艺术形象美、思想意境美等。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向学生展示语文中的美,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1.
刘海洋 《快乐阅读》2013,(10):73-7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当前的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健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美育则是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当前的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健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美育则是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7,(9)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自始至终应该把它排在各门学科的首位,但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许多学生抱怨学习古文没有用,学习语文没有劲,没有意思,若不是为了  相似文献   

14.
樊兴龙 《教师》2015,(9):68
本文通过研究,指出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巨大的美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美育结合起来,通过教学与美育的联合促进学生道德修养、思想境界、人格品质、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学科同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已被广大教育工作所认同。语教学和美育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语教学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语美育是语学科担负的一项特殊任务。在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门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诸如课朗读、学鉴赏和写作训练等各种教学活动中,开掘美育因素、讲求美育方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同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语文教学和美育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语文教学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语文美育是语文学科担负的一项特殊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门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诸如课文朗读、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等各种教学活动中,开掘美育因素、讲求美育方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蔡传鸿 《学语文》2005,(1):1-2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所特有的生动形象性,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寓教于乐,创设美的情境,以情动人,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愉快的接受教育。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是培养人的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语文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作品的形象性和情感特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多渠道的情感诱发,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开启内在情智,推动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李春珍 《云南教育》2004,(35):21-22
语文新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审美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社会发展史,欧洲中世纪的倒退和我国十年浩劫的停滞,也可以理解为脱离“以人为本”、美育所受到的歪曲和摧残的结果。美育在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推行,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的比重也得以增大。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古典诗词中的美育教学。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及师资方面仍不够完善,相对来说在展现古诗词中的音乐美及画面美方面比城市设备齐全的学校较弱。那么,我们农村初级中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任语文占诗词中进行美育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