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已全面启动,这一工程是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根本途径。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工作有序推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协调观,贯彻执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土地政策,建立和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依法打击和查办破坏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宁夏北部川区、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北部川区比宁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出很多。北部川区依托首府银川、石嘴山等发达工业城市以及小城镇建设,利用"中心城市—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将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起来,并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采取的是"以城镇体系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乡一体化模式;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在退耕还林还草、治沙的同时,推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采取的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城乡一体化模式。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但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体系的建设还必须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生态脆弱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提出通过大力推进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为此,笔者以延安市退耕还林工作为例,在对该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笔者就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根源,从社会经济背景、生态环境背景及西部大开发三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目的在于证实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正确性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通过现代工业发展给生态环境及体育带来的影响;体育场馆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探讨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天水自然条件和植物资源的概述,分析了天水农业发展的五条途径: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区域农业特色经济;退耕还林还草;开发立体耕地农业,创建山地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7.
遵义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遵义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大方县退耕还林前后植被恢复变化状况来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以2000年和2010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ERDAS平台,对该县退耕还林以来的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变化、不同坡度植被恢复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0年,2010年低等盖度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减少,中等盖度以上的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增加;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园地,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以上坡度范围林地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18.67%提高到2010年的25.85%;大方县生态环境指数提高了0.0443,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大方县退耕还林前后植被恢复变化状况来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以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ERDAS平台,对该县退耕还林以来的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变化、不同坡度植被恢复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0年,2010年低等盖度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减少,中等盖度以上的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增加;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园地,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以上坡度范围林地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18.67%提高到2010年的25.85%;大方县生态环境指数提高了0.0443,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渭河源头区生态安全关乎到整个黄河流域的国土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渭河源头区的生态恶化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渭河源头区也成为甘肃省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渭河源头区生态环境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三赢”,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拥护.但是,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渭河源头区的生态依然比较脆弱,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
论水土保持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是东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也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复杂且脆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是我国风沙的策源地,破坏农业生产、加剧贫困程度、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增收。逐步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保治理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孝昌县为湖北省贫困山区县,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退耕还林政策到位好,群众积极性高,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形成了产业型经济模式,取得了较好成绩。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发展经济林是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绥阳县巩固退耕还林生态移民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阳县太白镇太平村属于贫困村,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将该村贫困农户68户通过生态移民,集中搬迁到新村,分3个组集中建立3个新村,极大改善了居住在茅草房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对该村退耕还林成果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生态移民对改善该村生态环境,缓解生态脆弱地区压力,改善平困地区农民居住条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我市生态环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遏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青海教育技术装备处詹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教师队伍结构、专业技能、岗位培训等方面还很不平衡,特别是中小学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相当薄弱的环节;一...  相似文献   

16.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其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陕西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系统的分析了陕西目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论述了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并从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机遇,这不仅是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还因为市场经济本身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新的内容,观念和管理方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还能够给市场经济以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黔南州建立了24个自然保护区,但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数代领导人一贯坚持的价值观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体现,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而且要求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适应,并要以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社会发展的程度;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还必须促进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相统一,并加强对社会公正问题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主要集中地,它是伴随气候旱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化等,其结果造成土地肥力下降,使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曹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防治迫在眉捷,为此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意识;坚持治沙与脱贫相结合;做好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批治理;做好防治动态监测;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改善西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