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提炼和概括。人们读书读报,首先浏览的是标题,所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正是说明了标题的重要性。因此,适应读者的需要,摒弃公式化、标签式标题制作手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动词、数字、口语、修辞等新闻元素巧做新闻标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大大提高新闻传播效用。  相似文献   

2.
"脚板新闻"的产生确有些年月了。过去常听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记者要多往下面跑,多深入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这样脚踏实地"踩"写出的新闻,因为鲜活而深刻,称其为"脚板新闻"。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快捷,广大民众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的读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他们还渴望了解发生这些变化的有关背景,同时也想知道人们对已发生的新闻事实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评论。就是说,受众不但要知道新闻,同时也需要解读新闻。新闻已不仅仅是最近发生的“事实”,还包括人们最近提出的“观点”,人们最近产生的“思想”,以及被人们最近发现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正是因为这种需求,权威、公正、具有独到见解的新闻时事评论显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在西方传媒界,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喻为“报纸的心脏”;在我国,有人把时评说成“银针”、“手术刀”,甚至是“投枪”和“匕首”。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早在2002年就说过:“不光是从理论上、从现实发展来说,媒介竞争已经到了资讯的解释、资讯的解读、资讯的整合的层面上,因此像社论、时评这样的题材,在现代报纸竞争当中,实际地位越来越提升”。  相似文献   

4.
浅谈“媒体资产”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资产管理理念最早引入中国是从广播电视系统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需要庞大的、有价值的内容来支撑。而数字化内容更是网络社会强有力的支持者,没有内容的网络将是短命的泡沫。因此,媒体的数字资产管理受到了不同媒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刚刚工作的时候,有前辈提醒,编辑更多要会做"减法",同时谨慎做"加法",说的是编辑工作需要去芜取精、删繁就简,在有限的版面空间内帮记者洗练信息,升华稿件,但因为没到一线采访,编辑不能轻易增加新闻事实,以防出现偏差或错误。几年工作下来,觉得前辈所言确实有理。但笔者最近也在思考,编辑不仅要会对来稿做"减法",也需要做好更多的"加法",为报道"赋能"。这里的"加法"不是说编辑要凭空增加报道内容,而是说在采写编评排的新闻生产全流程中做增量,创造融媒体时代新的新闻范式。  相似文献   

6.
正象标尺有刻度、天平有砝码一样,新闻价值也有衡量价值大小的砝码,即包含在新闻事实中的多种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要素。这些要素是客观的,但人们对要素的认识即价值观是主观的,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阶级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是非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另一方面,新闻价值观也常常包含着某些反映人们共同心理状态的要素:一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的新闻机构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根本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常常因地区不同,对象不同,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某些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在选择事实和表述事实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7.
因尼斯说一种新的媒介产生一种新的文明。随着传播科技的迅速发展,因特网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资讯交往工具,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网络正在创造新的文明。一言以蔽之,我们正在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2,(1)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元宇宙的核心技术,正在驱动一场数字新闻业的变革,在近十年新闻业的颠覆式创新中,它已经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催生了沉浸式新闻。沉浸式新闻正在改写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沉浸式新闻中,新闻成了用户对重构的事实的临场感知。与此同时,新闻的特性和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沉浸式新闻的作用于用户的机制是怎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风险?这些都是需要学术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总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媒体该如何做好"和谐发展"的主题报道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用具体事实表现抽象概念主题报道承载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具体事实把抽象的概念体现出来。"和谐发展"也是  相似文献   

10.
张亮 《新闻实践》2008,(9):12-13
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嘱咐新闻工作者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本刊约请资深媒体人士就媒体如何"用数字说话"作专题研讨,分别从业界实务运作的层面上各抒己见,同时邀请政府统计部门专家为媒体"用数字说话"作专业指点。  相似文献   

11.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认为: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而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因此,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然而,这些年做编辑工作,使我接触了大量稿件,当然其中不乏“精品”,但有一些稿件或者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或者罗列事实只见材料不见观点:或者抛开事实,记者迫不及待地自己站出来说话等等问题……归根结底,毛病出在不会“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民俗学者过去比较注重搜集村落的地方知识。对他们而言,理想的村落传承者需要"沉默慎重",不可强调个人观点。笔者认为该认识缺乏对他者生命的想象,因此有必要将民俗学的研究方向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这个学科转向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访谈对象的自我叙述是最重要的研究素材。生活经验的叙述不仅是事实的罗列,而是通过叙述排列事件,并通过赋予事件意义建构"事实"。以往的民俗学不重视个体的主观经验,只关注对"民俗"形成的叙述。这种研究取向忽略了个体经验的多样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自我的叙述产生出"自我"本身。而自我叙述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拥有的一种自发行为。我们有必要了解访谈对象的生活经历全貌,包括他们的主观解释。民俗学的"口述"研究不再限于民间文学领域,也开始进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性叙述领域。  相似文献   

13.
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数量的重视远远超过质量。为了"博眼球",有的信息做了"标题党",有的不惜牺牲新闻传播价值,甚至罔顾事实。三明电视台微信公众号从推出的第一天起,就致力于"走心",从题材选择,到标题设计,再到文本制作,无不与用户换位思考,通过"走心"实现"吸睛",这也为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如何转型突破,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感天动地的真情故事,如泣如诉的人间挚爱。《天下父母》不做"旁观者",而做"参与者"。深入了解事实,在客观记录的同时,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不易表露的情感,因势利导,感化、带动受众。  相似文献   

15.
新闻特写既寓事、理、情、景于一体,又以新、短、快、活而见长,是一种特征显著的新闻报道体裁。它通常被认为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的,它与消息一样需要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但消息旨在说明新闻事实的基本情况,而特写则以绘声绘色地报道新闻事实而取胜。特写与通讯都要求用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但通讯侧重于向读者展示新闻事实的纵向面,  相似文献   

16.
我们接触过不少新闻界同仁,每每遇到由头难找、同期声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时,大家几乎众口一词:那就“做”它一下!新闻果真能“做”吗?一、新闻是怎样做出来的新闻是可信事实的传播,它必须是记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报道,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也必须通过事实来说话.然而,在我们的新闻采访实践中却出现了下面几种“做”新闻的情况.1.挖空心思编造由头.由头是新闻报道的切人点,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倘若一开始就能由点切人,把最精彩、最具有故事性、新闻性的东西表达出来,那么,这条…  相似文献   

17.
沈昕  翁华强 《青年记者》2012,(26):27-28
"微时代"的定义与范畴关于"微时代"的定义,学界仍莫衷一是。有的通过传播现象进行总结性的界定,如陈艳艳认为:"由微民发起,以微博为载体,加之以微动力、微情绪、微需要、微服务,共同构成当前社会盛行的微文化,人们自此进入微时代。"①也有学者通过分析"微时代"的网络传播构成要件归纳定义,如浙江大学林群认为:"‘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兴趣爱好来向人们提供基于算法的精准推送是如今很多媒体的传播机制,智能化、个性化、私人定制等使得人们陷入"信息茧房"的效应中。这使得人们变得更加自信,即过度自信或者盲目自信,从而对人们日常生活、文化行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应对"信息茧房",应建构"人行道"模式,増加信息偶遇的机会。当然,这同时需要人们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来自运营商的努力,二者共同应对因为信息消费而产生的存在于个性化和公共性之间的差异平衡的问题,提高信息之间"碰面"的可能性,并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拓展信息获取范围,塑造认知的"广角"。  相似文献   

19.
夸饰是汉语重要的修辞手法,主要用于文学创作.但即使是文学创作,也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就违背了事理,正像刘勰说的"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新闻不是文学,新闻是报道事实的,讲究客观、中立、不带倾向性,教科书上还建议尽量不用形容词.应该说新闻要远离夸饰才是,可是"夸饰"手法在报道中十分普遍.喜欢夸张事实、拔高人物、放大影响;热衷小题大做,将小有成绩的事情夸张渲染,大话、形容词、豪言壮语无所不用其极……好像不如此拔高夸大,仅仅单纯地陈述事实不足以将新闻事实报道出来.  相似文献   

20.
高跃丽 《新闻爱好者》2011,(14):140-141
新写实小说是继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之后,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创作流派。其最大的阅读魅力在于用客观的笔法表现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一样的人物,还原生活的原始风貌和原生质态,也就是"不篡改生活",只做"拼版工作"但肯定"不动剪刀"。①池莉1987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文本。这篇小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关键在于它的求真性,即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②。然而,同样是写当今世界中人们在世的状态,池莉在散文《真实的日子》中对于真实的呈现却与《烦恼人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