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义俗语与狭义俗语俗语在先秦典籍里就引用不少,只是那时还没有“俗语”这个名称,多叫作“谚”、“鄙语”、“野语”、“民语”、“鄙谚”等等。如《左传·隐公十一年》:“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谚语富有的国家,源远流长,人民喜闻乐道,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谚的古解,汉·许慎《说文解字》:“谚,传言也,从言,彦声。”是为谚的音义。据段玉裁注载玄应引古注,是“传世常言”之意,是为谚的文本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给谚的定义是“谚者,直语也”,“廛路浅言”。音义文相合,道出了谚语兼有民间口语性的“座路浅言”和古籍经典性的“传世常言”的丰富内蕴。 谚语是俗语的一种。俗语涵盖着民问多种语类,它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时语以及口头常用的一些成语。时人多把谚语直称为俗语,是因为在上述五语中谚语的语龄最悠久,俗话的特点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曾昭聪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题成果,课题编号:09BYY048。书名"明清俗语辞书",其实主要是在日人长泽规矩也《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所辑选的明清至民国的二十种俗语辞书基础上,增补以钱大昕《恒言录》、陈鳣《恒言广证》、翟灏《通宿编》、钱大昭《迩言》、平步青《释谚》、胡世珏  相似文献   

4.
由著名俗语研究专家王树山教授编撰的《俗谚》,于2008年1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古谚、今谚、常谚三卷,精选词条200余条,共计23万字。该书选条严谨,释条精确,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在优美的语言艺术中,使读者感受到俗语的简洁性、生动性和哲理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树山教授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语言学研究这块沃土上。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名言大观》《外国名言大观》《中国古代谚语》《中国古代格言》《中国俗语大词典》《汉语用语词典》《古今俗语集成》《谚海》等大型工具书。俗语专家王树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以坚韧不拔的大勇和韧性,立德、立功、立言,特别是离休20年来,以半残之躯,朝夕伏案耕耘,在俗谚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王国中,建构了座座丰碑,令人肃然起敬。支撑这位大病缠身的耄耋老人舍命攀登俗语研究巅峰的,是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俗语研究的痴情钟爱。他教学严谨,师德高尚,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他坚持“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的精神,是我们治学的榜样。(马太来)王树山教授新著《俗谚》出版@马太来  相似文献   

5.
民间谚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并口传的、反映人民日常生活、斗争经验、聪明才智的定型化的语言艺术结晶。科学和哲理是它的灵魂,丰富的诗意是它的翅膀,二者的巧妙结合使它跨越时间、空间到处飞翔。对于民间谚语的基本特征,从古到今,有诸多论述。《尚书·无逸》说:“俚语曰谚”。《礼记·大学》释:“谚,俗语也”。注意到了谚语的通俗性特点。《说文解字》曰:“谚,传言也,从言,彦声”。《说文解字注》:“谚,无非前代故训”。认为谚语是前代人留下的具有教训意义的话。杜文澜《古谣谚》引《说文长笺》说:“传言者,一时民风土著议论也,故从彦言;若鄙俚淫僻  相似文献   

6.
新谚语拾英     
何谓谚语 ?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说 :“谚 ,俗所传言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 :“谚者 ,直语也。”韦昭在注释《国语·越语》时说 :“谚 ,俗之善谣也。”综上诸说 ,我们可以给谚语下这样一个定义 :谚语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精练而美妙的歌谣式的语言。古今文章大家 ,非常重视谚语的应用。贾谊在《过秦论》中 ,用“前事之不忘 ,后事之师也”的“野谚” ,提醒读者注意秦朝灭亡的教训 ;苏洵在《六国论》中 ,引用“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的古谚 ,比喻六国“用土地换和平”的愚昧之举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 ,用“满…  相似文献   

7.
“扒灰”亦写作“爬灰”,是民间俗语,指公公对儿媳的乱伦行为。《汉语大词典·扒灰》条引用清代李元复的《常谈丛录》卷八的材料,以为“扒灰”盖为污媳的隐语,膝、媳同音,“扒行灰上,则膝污也。”《汉语大词典·爬灰》条引用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扒灰》的材料:“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  相似文献   

8.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谈了《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所收语词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论证了《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与晋语研究的关系和忻州方言的一些构词特点;第三部分写了编纂和出版《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所带来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耳谈续纂》是茶山丁若镛结编撰的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的‘耳谈’直译为‘耳语相传’,是引用中国明朝时期王同轨的书名《耳谈》。《耳谈续纂》共有391章谚语,其中中国谚语177章,韩国(朝鲜-东谚)谚语214章。笔者对《耳谈续纂》收录的391章谚语进行分析,中国谚语和朝鲜谚语的共同点差异点以及传承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今,关于俗语、成语、惯用语的定义仍颇为分歧,划界问题尚未解决;众多定型性的具体语句何所归属,往往莫衷一是;名实之间,又多扞格。这给语言运用、教学研究和词典的编纂等带来了不少麻烦。本文试图对这些术语的定义做些取舍与修正,从而明确它们的界限,划定它们的范围,以利研究与应用。一先说俗语。《新华词典》解释为:“群众中广泛流行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这很  相似文献   

11.
王璐  林峰 《文教资料》2007,(7):79-80
本文以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①所收几则材料为对象,对现代读者不易理解的敦煌俗语词“般次”和“忏恡”进行了详细考释。这对敦煌契约文书的整理与《汉语大词典》的修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语文教学之友》第6期刊发了笔者的短文《语文教学“创新”浅见》。这里,笔者再对“创新”问题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3.
肖维青 《海外英语》2006,(12):46-47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说:“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所谓用“村言”来编制自己的故事,就是在小说中大量使用通俗的俚语野言,即俗语。俗语包括谣谚、古话、格言、歇后语等。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性和普遍流传性,而这正是一些封建士大夫所瞧不起的。其实,俗语不俗。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着也觉得趣味津津。”《红楼梦》中用俗语来刻画人物,就是用最经济最概…  相似文献   

14.
本刊2006年第1期载有《从概率角度分析“一定是”,“不一定是”,“一定不是”的否定》一文(以下简称《否定》).综观全文,所谈乃是在演绎推理中如何处理“必然”(“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一类用语的问题,与概率并无任何关联.《否定》所谈及的这个问题,在逻辑学界早已提出而且一直众说纷纭,迄今以罗素之说(见[1])最为平易.本文介绍罗氏之说并依据该说对《否定》略陈拙见.1开语句的三分法模态词的定义与相互关联开语句之不同于命题,在于含有自由变元.如果无论其中自由变元取值如何,开语句本身取值恒定,则这些开语句依取值真假不同而…  相似文献   

15.
读了薛纪湉同志的《在“较深的意义”上界说真理》一文》(见《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以下简称薛文),很受启发,它对于我们防止把真理简单化,是有帮助的。但是,笔者对薛文定义“真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把正确的感性认识从真理范畴中剔除出去”的提法及其理由,则不敢苟同。正如薛文所说,真理定义问题“涉  相似文献   

16.
“加增”辩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愚公移山》其中,“加增”一词词义今人颇多分歧:有持“增加”之说:有的却认为是“更加增高”(郭锡良等所编《古代汉语》),还有的则讲成“变得增高”(90年第10期《语文教学之友》)。如是三说,孰是孰非,颇值一辩。其实,三种说法的分歧根源主要在对“加”字字义以及“加增”一词结构的理解上,因此,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陋见。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4期“问题与讨论”中杨森林老师的《介于“严密”与“灵活”之间的数学问题》一文,笔者也来谈几点认识。首先,对于中阴影部分如何用分数表示,杨老师认为答案是唯一的,即42。对这个看法我不认同。如果我们把正方形看成是平均分成了4份,则阴影部分  相似文献   

18.
《北京成人教育》第三期朱蓬蓬“企业的短期行为与职工教育”一文和辽宁《职工教育》第二期彭文骥“职工教育短期行为与对策”一文,形成了两种鲜明有别的观点,前者肯定“短期行为”,后者否定“短期行为”.我认为,弄清这个问题,对指导当前职工教育工作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这里谈一点我的见解。(一)对“短期行为”函义的理解。有企业的短期行为,必有职工教育的短期行为.当前摆到文面上的“短期行为”定义有两种,一种是依重视不重视职工教育而下的定义,一种是以客观事实和理论为依据所下的定义。本人认为第一种定义法是不甚恰  相似文献   

19.
熟语的特点     
2005年高考《考纲》中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有改动,其中一点是“成语”变成了“熟语”.一字之改意味着考查内容的扩大。熟语指固定的词语,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便变动其中成分.它往往包含有成语与俗语。在这里,笔者只想就俗语谈一谈一些感悟,以帮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俗语”,熟知其特点,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俗语,记忆俗语。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对“名句”的定义是:著名的句子或短语。这样看来,凡名言、警句、格言、歌词、诗句、谚语、联语、俗语、座右铭等等,只要是广为人知的,都可以看作名句。名句多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灵感和涛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