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完善国家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除需要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努力外,还需要在制度方面提供支持。作为一种完善国家治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考试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发展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考试的社会。在考试社会中,国家治理需要考试,考试促进国家治理,考试在促进国家治理民主化、法制化、文明化、科学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制度体系或者说国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哲学范畴;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方向,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只有科学把握唯物史观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加自觉坚定地依靠人民力量在改革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市场经济发展促使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要在经济发展中维护自身利益,就要采取各种行动,而制度正是保证各项活动在秩序范围内运行的明确界限。制度作为一种规则体系,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不断推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是决定国家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农村社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区建设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国家治理方式转变的必然产物,是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村社区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具有生活共同体属性,社会建设、民生建设、公共服务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是,现代治理是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也要发挥社会(包括社区组织)和市场(包括市场主体的企业)的重要作用,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层次、多方面需要。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与精细工程。政党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推动力量,国家治理现代化呼唤具有强大统筹整合能力、战略规划能力、执行落实能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强大政党能力是国家治理得以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凭借自身所具有的政党能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了根本性的条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主体与推动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政党能力也不断得到巩固,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能力奠定了实践基础、提供了价值引领、厚植了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政党能力,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钥匙。  相似文献   

6.
现代治理理论的兴起,推动了学术界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维度研究.而政治文化在不同的国家治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代政治文化能够通过理性启蒙、法治熏陶、民主包容等途径树立现代公民角色,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国家认同,从而降低国家治理成本.中国应立足当前的发展现实,构建以现代理性公民、软治理、法治精神为基础的现代政治文明,重塑现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背景(一)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背景中国经过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十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落实的过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自信,以后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抓落实、细化,这种对落实、从小处着手、一抓到底的重视也体现了他治国理政的一个思路,这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深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求,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发挥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应有的作用,我国主流价值观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要努力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贯通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化的决定性途径,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运用政治力量和政治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决定对于我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市场经济发展、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应从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培育现代治理主体、更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入手,系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欧阳康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201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研究纲要,全面论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视域、思路、框架与方法等,构建了一个包含国家治理的理论与比较、体系与政策、评估体系与实施方案、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决策支持体系等构成的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为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意味着政府与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合作治理,这是一种政府权力的下放和回归社会,让社会和公民实现自我管理,也即社会自治。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机制,创新社会自治方式,实现政府与公民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最终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治理这一术语的诞生距今非常久远,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治理的概念。治理一词在中国文化典籍中的用法灵活多变,含义极其丰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表达的意思。无论是儒家、道家抑或是墨家,都提出过很多有关国家治理的思想观点,这为今天治国理政的实践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通过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不仅是教育法治在现阶段发展的法治背景,也对教育法治提出要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契合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教育法治已经呈现出成体系、有理念、有机制和有成效等特征,但仍然在教育规范位阶、教育法治理念、教育法治实施和教育法治定位等方面与治理体系现代化难以契合。而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野下,教育法治应当具有以人民性为本位、以法律体系为依托、以开放性为运作逻辑、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国际化为视野等内涵。因此,教育法治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应构建具有整体性的规范体系、以司法引领的实施体系、正式的监督体系和社会性的保障体系。通过理清教育法治与宪法的关系、制定教育法典、在教育法治中坚持法律优先、确立教育治理的地位等方式,实现教育法治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研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第五个现代化"的提法更是当前理论界的热点论题。回溯我国现代化历程,梳理专家学者对"第五个现代化"问题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中国走向新的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希望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营造一种有利的国际环境。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巨大。该思想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依法执政、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总揽全局,统筹兼顾,以人民为本,注重社会建设,以和平共处、共享互赢的国家关系理念处理国家间的矛盾。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中的指导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