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治效能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态度,它日益受到学界广泛的重视。政治效能感一般分为内在政治效能感和外在政治效能感两个部分,可以从微观层次的个体社会人口学特征、政治行为、政治心理和媒体使用状况,以及宏观层次的政治环境等方面出发来溯源,并对政治参与、政治信任、政治支持和国家民主化程度等方面产生影响。后续研究应明确政治效能感测量具体指向对象、区分政治参与中选举参与和投票抉择与政治效能感的关系,进一步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转型社会背景下民众的政治效能感问题进行更系统和完善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效能感的研究中,国外学者提出了“工具说”、“发展说”和“结果说”三种解释框架.虽然三种解释不尽相同,但学者普遍认为积极的政治参与对政治效能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尽管影响的因素,程度和范围存在不同.本文基于浙江省闾村实证调研,发现选举式的参与活动均未能显著影响政治效能感和村民效能感。甚至在村民的投票行为与主观期望的结果相一致时,亦未能发现其对效能感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效能感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发展出了“工具说”、“发展说”和“结果说”三种解释框架.虽然三种解释不尽相同,但学者普遍认为积极的政治参与对政治效能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尽管影响的因素,程度和范围存在不同.基于浙江省闾村实证调研,发现选举式的参与活动均未能显著影响政治效能感和村民效能感.甚至在村民的投票行为与主观期望的结果相一致时,亦未能发现其对效能感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桂玲 《考试周刊》2011,(24):239-240
20世纪5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政治效能感,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政治态度,会影响到公民的政治行为。为了更好地从公民的政治态度中预测公民的政治行为,必须首先了解清楚政治效能感这一复杂而丰富的政治现象。本文作者通过梳理,试图厘清西方学者在概念上是如何界定政治效能感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现有研究对政治信任、内在效能感与城乡基层民主选举投票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基于CGSS2010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本文定量研究了中国公民的政治信任和内在效能感对其参与城乡基层民主选举投票的影响。研究发现,公民对基层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显著影响到其参加城乡基层民主选举投票的行为,而内在效能感对公民参加基层民主选举的投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考虑到当前公民对基层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不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公民对基层地方政府的信任,对于促进城乡基层民主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能感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我效能感理论形成以来,对其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效能感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政治效能感和政府信任度将会深刻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解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与政府信任度的状况及其关系,课题组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政府信任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与政府信任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256,p<0.01),回归分析表明,政治效能感是大学生政府信任度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2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了不同教师特征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结果发现:(1)教龄与学历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在不同学历水平下,教龄对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模式不同。(2)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其一般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讨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主要讨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与发展 ,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农村城市化概念的清“辨”,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明“择”。只有清“辨”基础上的明“择”,我国农村城市化才能更符合实际、更为有效。农村城市化,根本上就是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村、农民的文明化问题。农村城市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有内涵上的深广性,有层次上的逐升性,有过程上的递进性,有形式上的多样性等。农村城镇化等都只是农村城市化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环、一种或一个层次,不能以偏概全。适合本国国情的农村城市化是一个远大目标,是一个发展方向,是一个科学诉求,是一个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极为丰富、深刻而复杂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积极推进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教育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然而我国农村教育比较薄弱,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要积极探讨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标志和心理要件,是关系城市社会稳定、繁荣和发展的"稳定剂"和"推进剂"。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诸如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及多种现实客观条件制约着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惟有城市社区与农民工自身二者共同努力才能使农民工尽快地融入城市社区。对城市社区而言,要做到"破"、"除"、"立"三位一体;对农民工自身而言,也要做到自信、自律、自强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拓宽了农村妇女的发展空间,为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创造了契机,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妇女总的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农村妇女教育还存在受教育程度偏低、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更多障碍,还有脱离农村实际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赋予了农村妇女成人教育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也必然是政治文明,并以先进政治文化为价值取向的社会。当下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基层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封建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民主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农村政治文化建构的进程,鉴于此,必须打造雄厚的基层政治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破除基层政权的衙门官僚作风,培育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素质等路径以促进农村政治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乡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带来农村社会整体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全面变迁.由此揭开了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大幕,这一社会背景和发展体制的根本性转换在乡村民主政治的体制结构和农民日常的政治生活当中都能找到其深深的变化印迹。市场化本身固有的能够推动社会主体的多元分化、利益需求的整合联动以及社会结构的分层别类等制度性特征,使得人们的行为和需求越来越关注利益。利益在市场化过程中受到重视,成为人们的行为动力,因此需要对农民的利益诉求渠道和保障机制进行制度性的调整和整体性的规范。农村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使得农民的民主思维、政治理念、法治观念、权利意识等开始萌芽并逐步稳固化。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参与到乡村社会具体的事务管理和政治运行当中去。面对乡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村的民主政治制度开始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为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师管理方面也具备突出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社会意识和价值观的分化,以及管理者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劳务输出,是欠发达地区的一项有利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民观念的富民举措,也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和农村奔小康步伐,实现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衢州市的情况为例,就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使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更多的保障,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促进民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搞好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乡村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应当是加快乡村城镇化的建设。目前海南省在乡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城镇缺乏内在发展动力,城镇化水平的质量不高;城镇人员素质不高,城镇化水平的稳固性低;城镇经济规模小,发展基础薄弱;等等。对此,作者提出了“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壮大实力,强化功能,适度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及六个方面的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