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小说"在其写作道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具体文本而言,"故乡系列小说"不但体现了崭新的历史观念,同时,也呈现了全新的创作技法。在结合先锋的延伸与题材的选择,"历史"的反讽与民间的还原,语言的游戏与形式的重构以及乡土异化四方面内容的前提下,刘震云"故乡系列小说"带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全新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2.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反讽的叙事,深刻地揭示出了"生活在此处"与"生活在他处"的矛盾,反映了生活的困境,折射出了生活的幻象与生活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刘震云的反讽蕴含在他的日常“关系”叙事中。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面和心不和”、事与事之间的“芝麻变西瓜”以及人与自我的“说得着”与“说不着”。“面和心不和”以事实与表象的对立凸显贫困、欲望、权力(秩序、规则)对人的奴役及造成的悖逆存在状态;“芝麻变西瓜”展现出世界的荒诞本质;“说得着”与“说不着”则以“反讽式自我”观照个体心灵孤独。这一反讽显然超越了修辞与叙事层面,是典型的存在论视阈中的反讽。它凸显着作家对悖论式存在状态的否定与批判,对荒诞的体认和对自我精神的召唤,是作家反讽精神的体现。刘震云的反讽拓宽了中国当代文学反讽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刘珊珊 《考试周刊》2008,(17):63-64
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直以关注底层民众现实人生的生存悖谬和精神困境著称,本文从其作品的反讽叙事入手,重点分析其情节的反讽叙事手法对整体风格的影响,并阐述其作品对现实生活存在的无意义的消解与散发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反讽,刘震云以恣肆的戏谑,毫不留情地揭开被顶礼膜拜的"上帝"的神秘面纱,"上帝"从神坛走向人间。刘震云的小说分别从历史、权力、人性等切入点考察了人生存的虚妄与荒诞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重读刘震云20世纪80-90年代的小说,我们可发现其"喜剧面孔"之特征:《新闻》中有"谐词隐言","官场"系列"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温故一九四二》是历史叙事呈现悲剧的史实,喜剧的史鉴,正剧的史胆。这种"喜剧面孔"的真谛在于他写小说是"以悲剧情绪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绪超脱人生",这也是刘震云的"黄金的幽默"。  相似文献   

7.
反讽是刘震云写实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特色进行分析:(1)刘震云写实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2)其作品反讽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其蕴涵的内在精神,以此对刘震云写实小说的反讽特色进行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交的官场写作中,莫言的短篇小说《倒立》独树一帜,小说通过一场看似平常的同学聚会,揭示了权力空间中人性的异化,小说的权力叙事以官场局外人的冷眼旁观层层深入,达到了无声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的很多小说都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大多都涉及到对无处不在的权力链条的剖析.他的部分小说也因此而得名为“官场系列小说”。尤其是刘震云小说《新闻》《手机》揭示了当下权力与舆论的错综复杂的缠绕关系.并分别分析了人性是如何在权力的控制下逐步走向异化的.在权力与舆论的联合操控下.群众由权力的赋予者、舆论的监督者一变成为被操控者。本文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权力批判和人的异化理论来解读刘震云的小说.揭示出人性是如何在权力的支配与控制下变得扭曲.并体现了作者对权力深刻的批判精神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领军人物,刘震云擅长以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琐碎生活和光怪陆离的官场权力关系,从而塑造出一系列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小人物。本文从人性、欲望与权力的角度来分析四类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