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道德是一种自律性道德.而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新内容。高校进行网络德育教育可以借鉴我国传统“慎独”思想,这一思想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开始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彰显其道德力量。本文从“慎独”入手,阐述了“慎独”的思想内涵,及高校网络德育教育运用其的意义和要求,探究在借鉴传统“慎独”思想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德育已越来越呈现出人学取向: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德育的主要内容凸现健全人格教育;模式构建中突出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本文通过对西方德育的人学透视来反思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认为高校德育要卓有成效,确立人文关怀的德育新理念是关键,实施情感教育是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的传统伦理意识弱化、道德状况堪忧,疏离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德育要完成引导学生过道德生活的使命,必须关注生活,进行生活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遗产、文化基因,是德育生活化创新的重要资源。借助活动途径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借鉴传统德育方式方法,将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渗透至德育内容体系,是德育生活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自省、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几千年来对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仍是当代青年培育高尚的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都与自省、慎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的愿望和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作为教师,如果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虽能使之理解许多道德知识,但并不一定能使之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有鉴于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这样德育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邵惠心 《内江科技》2006,27(3):38-38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重习惯性道德,轻内省性道德;重教师对学生群体的道德规范,轻教师对教师群体的道德规范;重内省、慎独的约束,轻道德行为实践主体精神的传扬等三大误区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指导语。也有人说现在的德育是"三无"——德育无位,德育无奈,德育无能。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德育,要借助于与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相关的情境,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靠特定情境中的受教育者的反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理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德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关于德育任务和德育方法的观点上,其中德育任务是对经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解读。在其全文表述中提炼出其德育方法主要包括格物法、慎独法、榜样表率法、推己及人法。这些德育任务和方法对现代德育的影响深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是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世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名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渗透.我认为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要把握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水战红 《科教文汇》2008,(13):39-40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低效的。提高道德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道德认识要“内化”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信念,我国很重视道德教育,但现实生活中仍存在诸多不良现象和弊端,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意识并不太高。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德育片面注重灌输和空洞说教,有时纯粹为了考试,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意志信念的培养,从而造成道德情感意志信念的薄弱或缺失,达不到德育的目的。教师是道德教育活动的调控者,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德育方式方法应创新,应力求引起迅速的共鸣;考核评价机制也应进行改革;德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包莲 《今日科苑》2009,(16):180-180
了解职业院校学生思想现状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要前提。在道德价值体系建构中应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以生活化知识、基础知识及技能为依托,培育职业精神;以价值认同为中介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为学生职业发展及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成娣 《科教文汇》2009,(33):80-81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从细节入手,让细节德育融入生活,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在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学习、领悟,让细节德育时时处处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感悟道德情感,真正把道德准则落实在行为中,提升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贺兴园 《知识窗》2013,(18):6-7
“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德育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其他学科知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下面,笔者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谈谈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苏武作为一位西汉时期的伟大历史人物,继承并发扬了中国思想文化中的慎独精神.苏武慎独精神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思想与实践基础;他不惧匈奴统治者的威逼利诱,与之进行顽强的抗争,不仅体现了他具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品质,更具有内外如一,严于自律,坚守使命,视死如归的慎独精神;苏武所体现的这种精神得到后人的继承与发扬,并融入于中国思想文化之中,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景燕 《科教文汇》2013,(6):19-19,28
本文通过对普高德育的受重视程度、方法手段及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提出了要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学校道德体系、调整德育机构的设置以及建立德育评估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普高德育的受重视程度、方法手段及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提出了要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学校道德体系、调整德育机构的设置以及建立德育评估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同时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道德生活形式.音乐是一种内蕴丰满的德育语言,是德育主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真切表达,具有很强的德育属性.  相似文献   

18.
邵义光 《科教文汇》2007,(12S):111-111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同时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道德生活形式。音乐是一种内蕴丰满的德育语言,是德育主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真切表达,具有很强的德育属性。  相似文献   

19.
李淼 《科教文汇》2010,(33):10-11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它讲求向内自省,要求修行者慎乎其内在的起心动念,同时也慎乎其外在的行为。贫困大学生是当今大学校园的特殊群体,更应有慎独的思想,并要求培养其慎独精神,这样才有利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慎独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节是其症结之一。本文结合高校德育现状,以强化道德实践为突破口,以促使道德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行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深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