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摄影     
这是一座让我痴迷的塔,矗立在盘锦广播电视台的大院内。每天从他身旁数次走过,都会习惯性地仰望,领略他的伟岸,他的雄姿。谓之"他"而不是"它",是因为在我内心始终认为他像个真正的男人。他钢筋铁骨,我却始终感觉他有思维、思想,常能感知他情绪上的变化。阴晴雨雪,喜怒哀乐。他光明磊落,一堆一块,活得真实透明。他随缘就意,一缕光,一朵云,一抹霞塔在他肩上,便容颜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2.
周扬捐书     
周扬重病的时候,念念不忘的是他的书。他一生嗜书如命。他的最大乐趣便是坐在书堆中念书。没有公务的时候,他可以一坐一天,念一整天书。他平时很少上街,唯一使他有兴趣一逛的地方便是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他很少买东西,把工资和稿费都买了书。他曾托郑振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一位退休老教师向我谈及这样一件事:在他退休之后,某干部三番五次带着子女打骂他。他拖着病体到处诉说,有关部门只是“踢皮球”。无奈,他只好投书报社,可报社也迟迟未给他回音。他一次又一次地奔走于有关部门,打人者终于在今年元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谁知,事件平息之后两个多月,他过去投书给报社的  相似文献   

4.
正他是一位山里人。大山的质朴造就了他踏实厚道的品质。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军旅生涯养成了他勇于担当、说干就干的军人作风;他曾经是一名基层领导,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是同事们对他的赞誉;他现在是一名档案员,对历史负责就是他莫大的荣幸!2013年7月10日,他在宜昌市夷陵区档案工作表彰会上的发言,感动了与会全体人员。他叫向明炎,今年已经56岁了。2012年5月受命担任夷陵区邓村乡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员以来,邓村乡  相似文献   

5.
他还是一位画家,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画家群体"的一员,近些年来,他专心为人作嫁衣,很少动过画笔。有人为他婉惜,而他只淡淡一笑。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四川省档案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利用者——黄大爷,他是一名抗战老兵,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听他说话,看他走路,绝对想不到他已九十二岁高龄。他一走进利用大厅,感觉他整个人都是戴着光环走进来的。他胸前带着两枚军功章,身上穿着一件写有"抗战老兵"的防寒服,他面带笑容地说:"我是抗战老兵",那份自豪感溢于言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老人打算将战友年青时的照片作为礼物赠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出版参考》2006,(2):40-40
神奇的蚂蚁 一名男子被判刑12年,在狱中颇为无聊。一天,他 发现有一只蚂蚁竟然听得懂他的话,于是便开始训练 它。几年之后,这只蚂蚁不但会倒立,还会翻筋斗,令他 颇为得意,终于他出狱了,第一件事便是跑去酒吧,准备 炫耀他那只神奇的蚂蚁。他先向酒保点了一杯啤酒,然  相似文献   

8.
一简朴的客厅里,坐着一位老人。他身穿一件宽大的浅褐色开襟毛线衣,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从镜片中透出睿智、幽默,机敏、慈祥的目光。一根普普通通的拐杖,斜搁在他的双腿间,那是他的半条腿——他的右腿在不堪回首的往日,被造反“英雄”迫害致残。这是我第一次拜访他。但是,我“认识”他已有二十多年了。当我还是初中学生的时候,就曾读过他写的《包身工》。那是描述旧中国纱厂童工奴隶般  相似文献   

9.
猜不透他年龄的,就会唤他“老俞”,他笑笑,下意识地用手摸摸渐少的鬈发,自嘲而幽默道:“没法,水土流失呀!”他,其实才33岁,一个婚姻上的“误点”者。今年5月,在由全国上千家报刊几十万记者参加角逐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他以一篇新闻作品摘取一等奖的桂冠。他,自然成了新闻界中的新闻人物。作为上海电视台家庭演唱大奖赛的评委,他的名字一次次被笑容可掬的陈燕华响亮地报出:“新民晚报,俞亮鑫。”一他属马。他说: 在新闻这条跑道上,他已汗涔涔地跑了7年。  相似文献   

10.
他的父亲只是一名贫穷的油漆工,仅仅靠着微薄的打工收入供他念完高中。这一年,他有幸被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录取,但是,他却因为缴纳不起大学昂贵的学费,而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于是,他决定利用假期,像父亲一样外出做油漆工,以期挣够学费。他到处揽活,终于让他接到了一栋大房子的油  相似文献   

11.
闲话读书     
下毒与撒种 书,大半是不得志的人写出来的。因为失意的人有写书的时间,也有写书的动机。 失意者著书的动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下毒,他认为社会对他不公平,他要用他的著作来报复;还有一种是撒种,他满腔热血、满腔理想,在现实社会里没有施展的机会,但是他要用一种方法把生活中最宝贵的部分传给别人,免得随着他的肉体腐烂。  相似文献   

12.
马毅敏是晚我多年的南开大学的小师弟。他从小酷爱摄影艺术,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摄影专业毕业后,20世纪90年代初调入新华社山西分社任摄影记者。前些时,久未谋面的他突然登门造访,给我带来两样东西,一是一幅他自己制作的古代壁画宣纸摄影画轴,一是登载他若干作品的画报。看着他的作品,听着他侃创作经,真叫人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十多年来,马毅敏在他的职业摄影生涯中,本已小有名气,但他仍以创新为己任,坚持独辟蹊径。他经常利用外出采访和节假日采风拍照,在实践中积累素材,在拍摄中获取美感。为了拍摄古代壁画精品,他的足迹遍…  相似文献   

13.
2004年2月,一张调令把他从机关工委调到档案局任局长,他自从1982年调档案局工作,就与档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单位领导,三进两出档案局,每经历一次岗位轮换,就增加他对档案事业的一份热爱。他想,既然档案事业选择了他,他就应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倾注自己所有的才华和智慧、心血和汗水,去开拓与进取。  相似文献   

14.
每期一智     
《青年记者》2005,(12):35-35
猎人的誓言一个猎人有个习惯,爱立誓言。一天他要去打猎,出门前立下誓言:今天只打兔子。然而,这天他遇到的全是山鸡。这天他空手而归。晚上,他躺在床上十分后悔,发誓明天一定要打山鸡。第二天,他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打猎。然而,这天他遇到的全是狐狸。结果还是空手而归。后悔过后,他又发誓明天只打狐狸。第三天,他又按照他的誓言去打猎。而这天他遇到的全是野猪。晚上他又空手而归。后来,这个猎人在自己的誓言中死去了。一个人常常在事情刚一开始的时候就立下关于这件事情的誓言,在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立下一年的誓言,在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陈榄 《大观周刊》2012,(5):69-69
他被全世界的管理学界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他创造了《科学管理理论》这么一本巨著,他和他的巨著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是革命,激励和启示了无数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6.
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的爱是错误的——她爱上了自己的上司,一位有妇之夫。他成熟、睿智、一表人才。许多时候,她跟在他身后,长时间默默地注视着他。 她也想将暗恋的疯草连根拔掉,可这种想法令她更为痛苦。直到那天,她见到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来公司找他,一位极普通的女子,一身衣装毫无特色,举手投足也有些局促,跟他站在一起是那样不协调。  相似文献   

17.
乡长之哥     
马光 《新闻天地》2010,(11):75-75
石锁老汉是石门乡虎跳崖村人,他现年六十六岁,忠诚老实,体弱多病。他的妻子早亡,给他留下一个儿子。他好不容易把儿子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成人,又给他娶了媳妇,自己也就到了风烛残年。  相似文献   

18.
一、杨子印象杨子是新闻战线上一位经风雨见彩虹的新闻人物,他是黑龙江省双鸭山日报社编委、城区经济部主任,首席记者。他姓杨,名军,笔名杨子。我喜欢叫他杨子。这人,一搭手,就觉得为人处事得体,感觉就不错。大小事都能拿起来,放得下,包括面对生死悠关的重病,他也是微微一笑。我不仅喜欢他,也很看重他。他今年43岁,我73岁,我们是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19.
当我与开着汽车的钟朋荣在北京长椿街匆勿相见时,他首先传递给我的就是一种极强的现代节奏感。他的外貌比他的语音显得老成,他的气质与他的文风一样朴实,然而,太过于现实化和充满浓重乡音的谈吐同他如雷般的名声怎么也难相符,正像他不仅能以一介布衣书生身份一蹴而入中南海、转而又一步跃进商海一样一时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当代中国创造出来的一个不乏特色的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有戏剧般的人生经历,令人不能不啧啧称奇;而他最大的价值在于:他以他深植于实际土壤中的有力根须,在我们面前树起了一片根深叶茂的经济学思想之林。  相似文献   

20.
孙禄松留着光头,走近了,能看见一层泛着白的头发茬,和十年前第一次出现在报纸上的照片对比,他明显老了。过去十年,他一次次接受媒体采访,甚至习惯于用书面语来讲述往事,只有在提到儿子孙志刚的名字时,他一贯平静的语调,会高亢而有些沙哑。十年前,他失去了27岁的大儿子,从那以后,他跟着二儿子开饭店,每天忙上十来个小时。表面看,他乐乐呵呵,但在内心,他不否认,那是一段没有期限的疼痛。这疼痛,让他更珍重来自陌生人的对儿子的问候。与他交谈时,我忍不住有一种心疼,说不清道不明。当年孙志刚案作为一件轰动全国的大新闻,终止了一部恶法,人们不断谈论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