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文化下,观察教育教学的视点日益丰富,多种多样的价值与标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以种种理念去看课堂,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且也有与众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一些问题时时在我脑中萦绕不去:真正的教育其内涵是什么?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呢?有没有一种更具永恒性的价值指南在引领着教育及课堂呢?……每次的冥思苦想都不由自主地回到了教育哲学的元命题上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教育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2.
林高明 《师道》2006,(7):14-14
在新课程文化下,观察教育教学的视点日益丰富,多种多样的价值与标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以种种理念去看课堂,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且也有与众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一些问题时时在我脑中萦绕不去:真正的教育其内涵是什么?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呢?有没有一种更有永恒性的价值指南在引领着教育及课堂呢?……每次的冥思苦想都不由自主地回到了教育哲学的元命题上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教育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呢?思绪自然而地从起点回到原点:人(人的生命)是教育教学运思与创作的凝结中心。我潜藏在…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观照     
林高明 《宁夏教育》2006,(10):55-56
在新课程文化下,观察教育教学的视点日益丰富,多种多样的价值与标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以种种理念去看课堂,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且也有与众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一些问题时时在我脑中萦绕不去:真正的教育其内涵是什么?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呢?有没有一种更具永恒性的价值指南在引领着教育及课堂呢?……  相似文献   

4.
生命课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澜教授曾说:“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不断思索这个论断。我认为,只有当一个时代有了关于人和生命价值的神圣意识,才会有从生命意义的角度看待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和呼声。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课堂是生命的。因此,我们提出“生命课堂”概念并努力建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命意义指向和追求的是尊重生命存在、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课程观是对课程价值及其发展的一种新释义。本首先阐释了生命意义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知识、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对生命意义的课程观以及课程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茜 《教师》2014,(21):104-105
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人"这一独特的生命体有了更多的关注。生命化教育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凸显生命的灵动性,开启生命的智慧,享受生命的美好。生命关怀理论下的课堂教学细节要真正将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来对待。反观当今课堂教学细节,还存在有悖于生命发展的问题:教学细节中生命思想的虚化、"思想感情化"、对学生的假性关注以及无视学生鲜活真实的生命形态等。如何在小学语文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从网上搜索“生命教育”的时候,找到的多是台湾关于“生死教育”的章,后来读到了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她强调“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肖川教授也说:“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具体到学科教学,如何“把失落的人找回来”,明确“人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人”却并非易事。于是,生物教学过程就成为我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生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的课堂。数年的实践,我总结出生命的课堂应该包含着三个层面:知识是有生命的;教学过程是生命的浸润过程;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祖书兰 《考试周刊》2013,(59):41-42
<正>生命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进而拥有美好人生。一直以来,农村中小学对生命教育这一教育方式没有全新的认识。其实,生命教育内涵极为丰富,它在学生生命活动中涉及情感态度、道德观念、价值体现等诸多因素。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除在《品德与生活》中集中体现外,语文教材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那么,在小学语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意味着不仅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更要关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可是过去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与发展。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学改革,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是最接近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它包含大量的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为生命个体的心灵奠基,让他变得更有教养,更富情趣,更具亲和力,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和崇高。更能悲悯、宽容和善待他人、自我、自然和宇宙:另一方面.它又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提供人性的、精神的、审美的支持。传承民族文化香火,培育民族文化肌理.使得民族的生命在一种文明的层面上代代延续.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从网上搜索“生命教育”的时候,找到的多是台湾关于“生死教育”的文章,后来读到了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她强调“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肖川教授也说:“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具体到学科教学,如何“把失落的人找回来”,明确“人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人”却并非易事。于是,生物教学过程就成为我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生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的课堂。数年的实践,我总结出生命的课堂应该包含着三个层面:知识是有生命的;教学过程是生命的浸润过程;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念是支撑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有待开发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次低头,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精彩的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构建生命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必须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我校2004年秋季开始新课程教学改革,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探讨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理念来展开教育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除了在理念上、思想上要有全新的认识外,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细节是指教学过程中富有教学价值的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巧妙组合起来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决定成败。关注细节就是善于捕捉课堂的细微变化,抓住最有利的教学时机,把思想理论与实践操作在细微之处创造最有效的教学艺术和情景,以产生最具震撼力与有效性的教学灵气。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课程,更是一门价值教育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进行基本价值教育、民族优秀传统价值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一个生命哲学家。他对人生命运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思考,对有限的人生轨迹作了清晰的描绘,对生命本真作了客观的揭示。他的乐死安生的达观态度、淡泊名利的价值取向、安时顺命的处世艺术,对当今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不难发现 :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 ;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 ;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 ,儿童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像力、独特性、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 ,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而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 ,要…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我们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一线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在课堂上,工作的重点就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而新课程正指引我们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探索中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