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来的许多报纸,似乎改变了“新闻纸”的性质,读者翻开报纸后,常以“今日无新闻”和“泥牛入海无消息”相调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报纸患了“肥胖症”。近年来,各类报纸争先恐后地问世,各家报纸纷纷扩版增刊,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报纸消息退位、弱化,使报纸的新闻载体功能大大下降。这是为什么呢?人们知道,办报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的许多报纸,似乎改变了“新闻纸”的性质。读者翻开报纸后,常以“今日无新闻”和“泥牛入海无消息”相调侃,——报纸患了“肥胖症”。 一、报纸杂志化。在版面多、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为了填满报纸版面,很少有人能够深入采访。有的人或者坐在屋里,随意发挥,把笔墨泼在风花雪月等  相似文献   

3.
时值下年度报刊征订工作开始之际,笔者惊闻某知名晚报明年将大幅提价,从原来的全年订价180元涨至360元,涨幅达100%,坊间俚语谓之“翻番”!笔者本是该晚报的老读者、老订户,面对要“翻番”涨价,明年是否还续订,看来得三思而后行了。  相似文献   

4.
5.
米格-15是20世纪苏联第一种成功的喷气战斗机。在它的研制过程中,设计师们为去除结构中的多余材料,减轻重量而呕心沥血,飞机经过三次静力试验才过关。在朝鲜战场,米格-15与美国的喷气战斗机进行空战,是世界空战史上第一次“喷气对喷气”的空战。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第三期发到编辑手里,大家对漫画《对不起,没有您的位置了》发生了浓厚兴趣。你看,“会议消息”这位胖子满面春风,得意洋洋,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占去了大部版面,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真是讽刺得辛辣、有力。一阵讪笑之后,大家又都冷静下来思索一个问题:会议消息为啥难以精简?“胖子”又为何能稳坐泰山呢?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国际奥委会第125次全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投票之后东京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而央视、新华社都出现了乌龙,央视提前宣布“东京被淘汰”,新华社提前发快讯“伊斯坦布尔胜出”。
  此次乌龙新闻带来的负面后果,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并不明显--毕竟时间是后半夜,看电视、看新闻的人并不多,更何况两大央媒都做了及时更正。但微博实名认证为长沙晚报社副总编辑@Obanews称新华社乌龙害苦报纸,长沙晚报几十万份紧急追回,改版,重印,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8.
阮海儿的体会文章《称砣虽小压千斤》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当晚报记者,常写“豆腐干”新闻,从写大一点文章到写“豆腐干”,曾几度脸红,怕被人家骂“没出息”。可是几年下来,骂声没听多少,对《扬子晚报》的赞扬声倒听了不少,其中也包括读者对“豆腐干”新闻的好评。渐渐地,不但不脸红,反而越写越觉得有滋有味,越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前妻黛安娜之死,着实让新闻媒体忙活了一阵.记者们的“敏感”神经全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关黛安娜的轶事秘闻轮番“轰炸”,使黛安娜在遭遇车祸后又陷入了新闻大战之中.西方新闻界流传有一句老话“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新闻”.因此有人挖苦记者这一行的人是“唯恐天下不乱”.偏巧,黛安娜的死因也与新闻记者有关,7名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片的摄影记者被指责为“杀害黛安娜的元凶”.西方式的“新闻过敏”也传染到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个劳模的遭遇《河南日报》1988年6月曾刊载一条题为《疲惫的女劳模》的报道。报道说,许昌公共汽车女司机袁桂海当了市劳模后,新闻界对她大力宣传,她无形中感到压力很大,觉得活得非常累。她原本有不少爱好,当上劳模后大多放弃了。连续几年,她几乎没看过戏和电影,没休息过星期天,没请过一天假,甚至没过过一次完整的春节。她丈夫对她的评价是:“只会工作不会生活:只重工作不重感情,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劳模,而不是女人。”曾有一  相似文献   

11.
12.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抢新闻”成了贬义词。一提“抢新闻”,往往同不择手段、“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新闻作风”联在一起。报上出现了失实报道,领导会批评:“谁叫你们抢新闻的?!”甚至连一些新闻学词典一面肯定“抢新闻是与新闻报道的时效观念的形成与加强分不开的,另一面也认为:“由于片面求快抢快,记者采访往往草率从事因事实不准确而毁及报纸声誉的情况也随之出现。” (注)一句话,“抢新闻”在相当一部份同志的眼里是个不祥之物,工作中常常忌讳它。  相似文献   

13.
一个地方记者首先要搞好对本地区的报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仅此还不够,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把当地有价值的新闻挖掘出来,把地方新闻转化为大新闻。要有“大新闻”意识。所谓大新闻意识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对题材要放到大背景下来衡量;二是敢于跳出事实本身,寻找这一事实以外蕴含的更大的新闻价值;三是敢于下手写大新闻。地方刚冒出来的新事物往往是通讯员或地方记者最先发现其新闻价值,报道也往往最先见于地方新闻单位。这些新事物或许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今日快讯”、“金三角快讯”、“今日新闻”、“刚刚收到的消息”等栏目在各报相继问世,人们称这些栏目的稿件为“新闻快餐”,“吃”起来特“香”。近年来,我常常利用工作之余,顺手牵“羊”地为“新闻快餐”加“菜”,或许是迎合了快讯编辑的“胃口”吧,一年多时间,竟先后被《南通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及省、市电台采用快讯稿件40篇。为“新闻快餐”加的“菜”从哪里来?根  相似文献   

15.
只要稍稍留意一下近些时候的报纸,就可以发现相当多的要闻版的消息变得越来越臃肿了,随时都可以看到上千、几千字的长消息。消息的肥胖症,偏离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降低了消息的功能,影响了宣传效果。 消息的肥胖症,须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予以根治。  相似文献   

16.
莫文 《视听界》2006,(2):15-17
我国的《著作权法》通常将新闻作品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其依据是《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款,该条文明确规定“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值得探讨的是,时事新闻的概念是否就能涵盖所有新闻作品?将新闻作品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之外带来了哪些矛盾和弊端?法律究竟应该如何为新闻界、媒体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支持?本文试图就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为新闻作品的知识价值寻求更为规范的法律平台。一、现状新闻专业的传统教科书一般认为: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一般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传播。上述新闻概念强…  相似文献   

17.
想到这个题目,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谁之“发现”为新闻白承杰一时盛传“在庐山发现了黄远生的墓”,纷纷扬扬之后出现了异议:坟一直在那里,黄氏家人经常去祭扫,这算什么新闻?两种说法,哪个有理?黄远生之墓在庐山,这个事实对于报道者和许多读者来说是新闻;而对于“异议者”来说,则是旧闻。一新一旧...  相似文献   

19.
论文围绕“为旧闻找个新闻由头”主题,通过作者在几十年新闻实践中的体会,以“以最新的事实为由头”、“寻找最佳的报道时机”、“以新闻人物的活动或话语为由头”、“寻找最佳角度和切入点”、“以最新的会议为由头”、“通过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综述报道的方式变旧为新”等为论据,通过自身工作中的实例,论述深入浅出.本文结构简洁,文笔朴实,经验独到,浅显易懂,对初学者和通讯员新闻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作为报纸宣传的基本手段之一,理应与新闻报道互相配合,比翼双飞,甚至还起到对新闻报道的“点睛”,为市民代言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报社的新闻评论却普遍呈现弱化之势:一是报纸对新闻评论重视不够,新闻评论作者少,写的少,也不注重组织人写;二是评论稿件数量小,有些报纸整版不见一篇新闻评论;三是评论稿件质量差,内容空泛,文风呆板,读者不愿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