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我的一位爱好写点书评的朋友来访,愁眉紧锁、情绪颇低。问其故,告曰:最近写了一篇书评,评的是一位目下有点名气的青年作家的一本新集子,书评除了对作品的肯定之外,还对其中的几篇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意文章刊出不久,编辑部转来了那位青年作家的信,信中对评者大发脾气,结尾用轻蔑的口吻讥笑道:“眼高手低!”听完朋友的怨诉,我倒轻松起来,对朋友说,你该高兴才是,他不是在恭维你么?评者所求只在“眼高”,而不在乎“手低”,他的讥笑不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你的作用么?我朋友恍然大悟,终于露出了笑容。作者与评者的关系,历来有人摆不正。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云:“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  相似文献   

2.
说“气候”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篇歌颂一位劳动模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短报告文学,面呈给某报编辑。那位编辑看了良久,惋惜地对我说:“哎呀,这篇稿子写得倒是挺不错的,事迹本身更是令人感动。只可惜现在不是‘气候’哟……”。看到他那诚恳的惋惜之情,我还能怪他么?是“气候”不对嘛!一年之后,我把那篇旧稿从故纸堆里拣了起来,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加了一个“新闻由头”,又送给了那位编辑。这次,他当即拍了板,说:“好,正是‘气候’,马上发!”果然,我那篇“大作”很快在报上刊登了。我这篇稿子“死而复生”的遭遇,两次都碰上了一个“气候”问题。那到底什么叫“气候”?我说不太清楚。一  相似文献   

3.
我从60年代初涉新闻工作起,就与这全军唯一的新闻业务刊物“认了亲”。我一期不漏地读;也经常投个稿,至今共刊登了30多篇。凭这两条,我给自己“评”了两个“先进”:“热心读者”和“积极作者”。往事如烟,不堪悉记;但有一篇小文章,我却终生难忘。那是1981年,《解放军报通讯》第10期,刊登了我的写作杂谈《力求有一句自己的话》,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共237个字,是那30多篇刊稿中最短的一篇,而对自己在激励进取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和修养学风、职业操守等方面所起的自律作用,却是很大的。这篇小文章说的是,一篇文章,至少应有一句…  相似文献   

4.
我是“十年动乱”期间毕业的初中生。说是初中也名不符实,因为正而八经的只是在“文革”前上过四年初小。一个半文盲的农村青年,能一步步走上我军师职领导岗位,助我成才的离不开新闻写作。1978年,我已当了三年多兵,名字已列入了老兵退伍名册。由于这年探家归来写了一篇《父亲当上了劳模》的小文被原乌鲁木齐军区《战胜报》刊用,竟引起了团机关的注意。那时部队“笔杆子”很缺,领导见我有点文字潜力,便将我提拔为干部,并调到政治处当了组织干事。一篇小新闻稿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1986年我从团组织股长岗位上被调到师组织科…  相似文献   

5.
说真话难,还是应该说真话杜导正一九五八年,我国的三面红旗处处“冒烟”,我作为新华社驻广东省记者,写的新闻报道很多。有一篇歌颂公社公共食堂的《三餐午饭不要钱》,新华社发了通稿,全国各主要报纸都刊登了,《人民日报》登在第一版。大炼钢铁,我也高兴过。当时头...  相似文献   

6.
第四个特征:短小精悍鲁迅在《三闲集》的序言中说过:“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杂文一般都很短,人称“千字文”。有些同志一讲到杂文,就叫它“小杂文”。对于这个称呼,有的杂文作者很反感。我认为,讲“小杂文”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瞧不起。“那位老兄是干什么的?”“那位老兄是写小杂文的。”就有点瞧不起的意思。我们评职称,要讲有什么著作,如你说曾在报刊上发表过若干篇杂文,有人也许会说:“小杂文”算什么,算不得学术文章。这种瞧不起杂文的情况确实是存在  相似文献   

7.
“风格即人”。很多人都认为这话是马克思说的,也有人说不是,并且旁征博引,搬出好多资料。我到图书馆查了查,证明后一种说法正确。我认识上的一个错论也由此得到纠正。“风格即人”是谁说的?是18世纪法国一位博物学家布封说的。布材是科学家,也是著作家。他写的(自然史》在世界上很出名。他专门论述写作问题,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风格则的讲演。“风格即人”就是这篇讲演中一警句。“风格即人”,遮普普通通的四个字,一出世就像插了翅膀一样,漂洋过海,活跃在各国许多文人的笔下,并得到马克思的高度赞赏。这里恐怕包含看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报人曾说:记者写稿要有点“辩证法”。调入报社当记者一年多来,写了一些稿件,也有一些体会,也确实尝到了应用“辩证法”的甜头。下面,我就所写的几篇稿件,谈几点体会。“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刚进报社,社领导找我谈心,谆谆告诫我要从过去的新闻干事进入现在的角色,实  相似文献   

9.
写“东湖放评”前,只写过寥寥几篇新闻评论.着实有点怵。 不能不说,层层修改、润色、提炼、把关的机制.让门外汉也有胆量向“一版言论”冲刺。  相似文献   

10.
采访前有无准备,效果是不同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采访一位老掏粪工。见面后,我对他说:“听说您最近被批准入党,祝贺您。”他回答:“我58年就入党了,刚入党的是我弟弟,他也在我们卫管所”。我连声说:“我弄错了,错了。”接着问他:“您老伴身体好吧?”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冷冷地对我说:“我老伴已去世好几年了。”当时,弄得我很尴尬。我又问他:“您最近把小儿子调到卫管所当掏粪工,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站起来说:“我儿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时,某报以评论文章等形式刊出一个“广告专版”,其中一篇署名文章鼓吹“五星啤酒”给他带来创作上的好处:“我和五星啤酒再也分不开,每晚‘爬格子’感到倦怠疲惫时便饮上几杯提神。说来也真神了,喝了‘五星’之后铺笺对纸,只觉思路开阔,文如泉涌。文章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诗歌接二连三出笼……朋友们请教我写作的‘秘诀’,我要客观又自豪地说:‘五星啤酒是我的第二支笔’!”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日报墙头评报活动中,新添了一位热心人。他,就是省委常委刘正同志。刘正同志分管宣传工作后,于3月4月就写信给报社总编辑,信中说:报社的每日评报,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我想作为一个读者参加。今送上一篇评报小感,如认为可以,请列入评报墙,供参考。刘正同志这篇《要善于扩大战果》为题的评报小感指出:今日湖南日报第四版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某省评好新闻时,一位大报的同行不屑一顾地说:“大报跟小报一起评好新闻,简直像大人跟小伢一起打球。”这话很伤小报同行的感情。真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我想,那位大报同行如果把“大人跟小伢打球”改成“大个子跟小个子打球”就科学了。中国女排郎平是“大个子”,“高点扣杀”,拦网成城,很有威力;日本女排是“小个子”,但“小个子”却“弹跳高”;又小巧灵活,于是“小个子”和“大个子”并列为世界四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大报有大报的长处,也有大报的短处;小报有小报的劣势,也有小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有家报纸近载《从十倍的差距看减人增效》一文说,香港某报每个记者每月采发稿件100多篇;而内地有的新闻机构的记者,一个月的任务定额才3至5篇,多的也不过10来篇,作者由此认为内地传媒应大幅度减人增效。读罢此文,我觉得该作者主张“增效”的想法无疑是好的,委实说,一个记者一个月采发稿件三五篇,从数量上看的确是少了些,适当地提高发稿定额,也实有必要。但记者发稿的数量多是不是就说明增了效?是不是非要把人搞得成天惶惶然而疲于奔命,才算是“真正解放了新闻生产力”?我看,这些问题都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军营生活中,“边走边唱”这四个字有其独特的内涵。6年前,我当了一名连队的业余报道员,天天琢磨着写稿子,半年时间,却不见一篇稿件见报,越写越灰心,干脆打起了“退堂鼓。”这年春节过后,军区一位姓李的作家到连队体验生活,连队干部说我是个“小秀才”,就安排作家当我的老师。我和作家睡觉铺挨铺,站哨肩并肩。军区来的大手笔,观察极细,生活中有点和风细浪就会被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相处没多久,作家就发现了我的秘密并和我促膝长谈,告诉我别灰心,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失败与成功共存,苦恼与欢乐同在,乐观地对待…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新闻宣传要注意留有余地。“宁可少说,不可多说”,是新闻宣传的重要技巧之一。 “少说”或“多说”什么?当然是可供新闻宣传传播的事实。非事实自然不在“少说”或“多说”之列。1958年12月,毛泽东谈到粮食总产量如何报道,是多报还是少报好时说,今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但究竟多少,说法不一,有说一万亿斤,有说九千亿斤,也有说七千五百亿斤的,我说就是七千五百亿斤的好。报道中究竟说多好呢?还是说少好呢?说  相似文献   

17.
为了广泛征求听众对广播的意见,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我台1991年冬到1992年春,开展了一次时间长达5个月、规模较大的群众性的“评编、评播、评听”活动,全县有8000多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共收到814名听众的960多篇稿件。我台从参评的稿件中,评出最佳“评编”稿件6篇,最佳“评播”稿件4篇,最佳“听众”6名。我们还从来稿中归纳出有建设性的建议70多条,有的整改已见到成效。我台开展的这次“三评”活动受到省、市广播部门领导的肯定。1992年,在全省首次召开的县级广播台(站)协作会议上,我台以《开门办广播,认真搞“三评”》为题所作的交流发言,受到了与会台  相似文献   

18.
说“假”     
听过一个“黑色幽默”,说:“如今只剩妈妈是真的了。”此话未免有点过激,但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高度概括了当今社会假风之盛。 细想也是,无论达官还是庶民,一不小心就会撞假:居家不出假广告进门;买东西睁大眼睛识假钞;男女老少身着假名牌;大宴小宴假烟假酒挥之不去;宾馆饭店假夫妻出双入对;还有假公章、假机构、假警察…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名叫《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小品,一位小品演员说了一句台词:“孔子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其实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子夏说的,见《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20.
张青岩 《记者摇篮》2008,(11):33-34
自2006年4月2日我在营口日报“辽河湾”三版开辟“青岩说新闻”专栏,并发表第一篇专栏稿件《一个国家首脑的荣辱观》至今,已逾两载了,经过这两年多的孕育和培植、坚持与坚守,如今已经落地生根,并在读者和新闻界同行中有了些反响,甚至在一些社交场合,朋友间相互引见,“推介”我最多的便是“青岩有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