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研活动的参与,"强调教师成长"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文章选择体育教研方式中的"看课"、"评课"进行探析,意在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事实上,掌握了有效的看课、评课方法,对教师来说,有助于其正确归因、优化策略;对学校来说,有助于教研活动的推进、深入,保证办学与育人的良性循环、品位与理念的持续攀升。  相似文献   

2.
走出去听看课、培训等,固然是一个很好的教研途径,但是由于学校的财力人力等原因,很多老师不可能亲身经历。虽然有老师从外带课(教学光盘、资料等)回来,但如此大餐,我们品尝后常患胃病,究其原因是我们老师对大餐往往水土不服,不能消化,只能看不能学。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研平台,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我们依托课堂教学开展了“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即指定同一个教材,由不同的体育教师以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作为万州区"城区教师引进"体育评委之一,听了引进教师的说课,颇有感慨。其中不乏较高质量的说课,不过也有部分教师对说课有误区,甚至有些迷茫。下面就本次说课进行简析,与同仁共同探讨说课这种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的缘起在看课过程中,一般都有以下三种现象发生:现象一:只看表面,摘抄过程。部分年轻教师看课前拿到授课教师的教案后粗略浏览一下,看课时照本宣科、摘抄到听课本上,在整个教研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微弱的,对课的反思是凌乱的,看课任务化,为了看课而看课,基本上是走马观花、一看了之。现象二:单兵作战、缺乏合作。由于个体关注的面有限,而整堂课所涉及的点很多,一节课下来,看课者对教学过程、教学目  相似文献   

5.
<正>看、评课是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对于看课后的讨论,不仅仅是在于构建科学、有效的教研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为体育教师充分地认识一节好课从哪些方面进行合理地设计提供方向,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以看、评课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想达到的目的。但很多教师在看课中只能从一个视角来评论这节课的优缺点,因此在课堂观察中做到分工合作是开展教研的积极有效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说课"是近几年来在教学评估中常用的一种评价形式,通过"说课"可以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评价进行综合评定,同时也是教学团队进行教研活动的重要要内容,是提升团队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但说课不等于授课,说课是为了更好地授课。  相似文献   

7.
说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体育教学研究的新形式,我们将它置于体育教学准备阶段,是因为一则说课是教师备课与上课之间的一个环节,是备课的延伸;再则说课往往同集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时,由一名教师做中心发言,按照说课的要求对课的构思设计进行阐述,由其他教师进行评议,探求最佳方案。所以,说课应成为体育教学教研的实际环节,属上课前的准备策略,对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研课是落实教学计划、教学常规、开展学科教研的重要活动形式。但在当前基层的教研课中,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中的质量,淡化了其应有的价值。如何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内驱力,激活教师自我实现价值,从而不断提高教研课的效果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9.
做课,一种更适合体育学科特点的新教研形式,正日益凸现出其创新性和实用性,为体育教师的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什么是做课?怎样做课?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从说课谈起。说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和教师教学评优方法,在全国学校体育界已是路人皆知。可以说,在20世纪末,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的上课、看(听)课、评课是教师教学与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就评课而言,我们常说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课者的切入点不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在这个纷繁错杂的评课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评课?或者说,我们的评课目的是什么? 一、评课的目的在于评价 评课,简单的说,就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评价授课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呈现教学预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听(看)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中,通过听(看)活动,教师能够相互切磋技艺,提高教学水平,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本期的讨论话题是"听(看)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12,(7):93-94
<正>研讨背景:看课是体育教师通过自觉观察对课堂进行了解和认识,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上课教师或他人有针对性的评价,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评议,把反复修改的成果运用到磨课中,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有效地看课,带着什么样的问题看课,以怎样的视角来评价一节课,是一线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本次研讨是就一线教师对看课、评课的认识,结合实践经验或具体案例,交流议课、磨课的具体做法。研讨话题一:看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看课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看课有哪些方法?看课前,首先要了解看课的教学内容,思考如果是自己上这样内容的课会考虑哪些方面?主要想学习哪一方面?做好看课的针对性准备。我每次看课都会在看课本上记得密密麻麻,这也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一种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体育说课在高校体育教研活动和教师职称晋升中广泛采用,教师应正确理解体育说课的定义,全面把握体育说课的内容,充分肯定体育说课既弥补了过去体育教研活动的相对单一性,又增进了同行间的相互交流;既能促进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又能展示教师的表述能力;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使教师从中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探讨体育教研活动中磨课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扩大磨课的影响范围。提出磨课中要分析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关注教研团队、执教老师、上课学生、观课教师多元主体需求。一堂好课的打磨过程是一个反复实践、总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元主体的获益是磨课教研活动辐射的重要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5.
每年参加各类级别的体育展示课观摩活动,或多或少都有收获,每堂展示课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作为看课教师,本人认为应做到二看三听四总结,从而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教学作一些资料的积累和经验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正>上课、看课与评课是体育教师教学与教研的重要环节之一。就评课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堂教学与其他文化课学科不同,上课的成功与否即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本身的互动,也离不开天时(天气因素)、地利(场地因素)等客观因素,而后者往往会在评课中被忽视,很多时候,评课是建立在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即便如此,每个评课者都有其自身的观察点与关注点。可以说,评课过程的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研互动过程。正因为如此,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仅就"我们在评课中要评点什么?"谈些自己的评课体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用一节课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考量的是说课者的教育教学综合素养;作为一种动态便捷而又易操作的教研评课方式,说课被广泛应用于教师招聘、教学竞赛、学科备课等教研活动中。何为说课?遍阅不同人给出的不同定义,依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就我个人看,说课可以简单表述为“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每位一线教师都有看课的机会,也都或多或少地有过看课的经历,有时还会对所看到的课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但是,看课是有技巧可言的,不同的看课目的和视角会有不同的收获。然而,就看课而言,如何才能在看课过程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大的启发?以及如何分析才能够做到更加客观和准确?基于这些问题,本刊邀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于素梅博士,从具体案例分析出发,集中探讨为什么一线教师需要看课(看课的重要性和目的)?怎么样看课(看课的方法)?以求能够帮助广大教师从课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更多的感悟,从看课中获得更多的选题视角并能够做深入的研究,由此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并向研究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师高弟子强”。以前我们体育教研组为了提高体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平均每学年要进行 8次教研活动,常针对大纲教材进行一些课的研究,结果到头来,课的质量与效果提高不大。   近年来,我们在教研、教改中,不再象以前那样就课论课了。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师高”的问题,要想有效地提高课的质量与效果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大纲教材与教师实际,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一、变“看教师给学生上课”为“教师间相互上体育课”。 教研活动时,体育教师一律…  相似文献   

20.
王艳梅 《体育师友》2010,33(6):43-44
校本教研中"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都突出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实现多层面、全方位的资源共享,从而不断丰富、完善教学策略,引领教师快速成长,实现教师专业的整体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