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逻辑研究的起点是什么?具体地说,逻辑是从概念的研究开始还是从词项的研究开始进而建立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的?一直没有专文论述。本文拟着眼先秦名学,对此作些探讨。 1.逻辑研究的起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逻辑理论的混乱、矛盾,严重影响逻辑科学的纵深发展。我国现行的逻辑教本都明确承认或于具体阐述中充分体现这样一种倾向,逻辑是从概念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古代逻辑的三大发源地之一。中西方研究逻辑的背景、方法、侧重点之不同使逻辑学在中国的萌芽、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路。用西方的逻辑系统来衡量中国的逻辑发展史进而说中国古代无逻辑的说法是不妥当的。每一门学科除了有其共性外,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下也同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个性。共性是个性的抽象,它并不能抹杀个性的丰富存在。  相似文献   

3.
《教师》2017,(8)
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教育,其逻辑起点应该是全面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小学教育的这一逻辑起点正迷失于分数和考试当中而逐渐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出现偏差。西部农村小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以人为本,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从全面营造教育教学文化氛围入手,尝试构建人本教育管理模式,不失为提高西部农村小学管理效能、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客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5.
先秦名学历来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但由于以往学者的梳理缺乏系统性,致使众多名学学说至今仍处于相对分散游离的状态,给相关论述和引用带来了困难。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角度对先秦的名学讨论进行重新整理,发现名学发展的明确线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是由《诗经》所开创的,而《诗经》流淌的又是周文化的精神血液。《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从后祖到春秋的发展史。因此。《诗经》就成为了研究西周以及春秋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7.
西方美学在很长时间内弥漫着关于"美是什么"的争论。这种无休止的争论源于其客体路线的理论迷误。只有从主体出发,我们才能为美学找到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首先,美学的核心概念不应是"美",而应是"审美";"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在历史层面和逻辑层面都先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其次,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我们就会在"审美"中得到一种以"看"和"听"为典型形态的基本感性。这种基本感性便应该是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知识新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软技术创新”;教育学是研究生产“知识新人”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软技术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教育技术是指涉及教育软技术创新的技术;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进步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道之间关系辩证地说是相反相成的。本文拟用心理学的观点,从“伦理自由·审美自由”、“中庸原则·否定原则”、“婴儿意识·成人意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方法论上言,旨在为理解先秦儒道本身及其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我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普遍不能真正理解其实质,上课走神、厌学等抵触情绪比较严重。笔者觉得应紧密联系其专业,培养其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因此考虑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引入小学教材中的实例,将小学的问题高数化,实现从感性向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的发展,完成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逻辑起点是对理论体系和相关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回答所依赖的关键概念,直接影响到基本问题的回答,并进而影响整个理论体系和相关研究。教育研究逻辑起点的定位是从现在研究的逻辑起点出发,通过对教育研究逻辑起点的概念及现状分析着手,探讨教育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定性,从而提出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的教育研究。这就要求研究者增强问题意识,以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西周时代的娱神论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音乐新声与娱乐论的兴盛 ,在乐器铭文中均有反映。而传统儒家乐论的发展却与音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呈现出不一致的状态 ,利用先秦乐器铭文材料与古文献材料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了先秦乐论的发展状况。究其发生之原因 ,是传统力量的强大与先秦至汉代的思想发展取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在"符号化、公理化的模糊逻辑"与形式化的"人脑使用的模糊逻辑"(苗东升的说法)这两者之间,只是形式模型及其现实原型的关系,决不相互排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现实生活中人脑所使用的实际上行之有效的模糊推理,是否应该和可能符号化、公理化,而是在于如何恰当地进行形式化.笔者采用苏珊·哈克(Susan Haack)的逻辑哲学观点,认为非经典逻辑可划分为扩展逻辑和异常(deviation)逻辑,模糊逻辑归属于异常逻辑.本文以模糊逻辑系统FZ为例,具体分析了虽然经典逻辑中一些较强的公理和推理规则均不成立,但是与之对应的较弱的"合经典的"(well-behaved)公理和推理则却仍然可以成立,由此导致一系列新奇性质.笔者采用了达·柯斯塔(da Costa)的形式化技巧,它是关睛"在虚设不矛盾律成立的前提下"(相应公式可以称为"合经典的")才能成立的逆否律.当我们撤除了"虚设不矛盾律为前提"的限定,它又重新回到了无条件成立的情况.笔者也推广了玻尔(N.Bohr)和冯·威扎克(von Weizsaecker)关于对应原理的思想,认为作为非经典逻辑的模糊逻辑与经典逻辑之间也应当遵守"对应原理":经典逻辑是模糊逻辑的前身,模糊逻辑将构成更为普遍的逻辑形式,经典逻辑作为模糊逻辑的极限形式,在局部情况下还保持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虽然孔子的著作中并没有直接讨论美学的文段,但是其中体现的美学思想已经渐成隐形体系,因而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先河。社会现实与伦理政治是孔子美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孔子美学具有非独立型与实践性。孟子无疑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孟子将"儒家道德隐形体系"显型化,其中自然包括美学的思想,即便如此,孟子也依然是从人生的道德境界上来谈美学的。学界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先秦诸子的思想受制于"原始思维的天人不分的混沌、模糊思维的影响",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是由于孔孟美学不以自身的感性素质启迪审美的自由,而将其印证道德的自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孔孟美学显然把强调重心放在了"理念"之上。  相似文献   

15.
相干逻辑是现代逻辑的重要分支,它是异于经典逻辑的"非经典逻辑"。相干逻辑在批评经典蕴涵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对经典逻辑进行了修改。总体来说,相干逻辑的修改方案是可行的和成功的。但是,相干逻辑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四大上,我党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在党的十五大上,中央建议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财富,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创建,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社会规律和范畴组成的体系,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这一科学体系的基础,它关系到规律和范畴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再现社会的系统结构以及和它相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的那个开端,由此足见逻辑起点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以生产劳动为逻辑起点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阐述过他们所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8.
关于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问题至今已有一些论述,其中既有值得借鉴的,但也有论证不充分的。拟从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思想出发,论证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主要从对职业教育概念的理解以及教育社会化作为职业教育逻辑起点的三个成因(教育社会化与职业教育历史起点相统一,"社会化"是职业教育的唯一生命,教育社会化是职业教育学科得以展开的起始范畴)来论证,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有关内容,对先秦旅游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并认为先秦旅游可分为政治型旅游和文化型旅游两种,其中新婚旅游,宫廷游猎,节日游赏是先秦旅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作者根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有关内容,对先秦旅游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并认为先秦旅游可分为政治型旅游和文化型旅游两种,其中新婚旅游、宫廷游猎、节日游赏是先秦旅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