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时政新闻"由于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以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等原因,往往占据着媒体的重要位置,报纸的头版、广播和电视的头条也大多是时政新闻.时政新闻写得好,就会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党和政府的利民政策及时下达,造福群众,反之,则会使市民出现理解误差,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如何写好时政新闻,对一名记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写好写活时政新闻是新闻记者的老大难,是地市党报“走、转、改”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常怀精品意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才能写好写活时政新闻,创作出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4.
陈昱 《新闻世界》2009,(11):36-37
时政记者常年和会议打交道,跑会议,发会议新闻。在业内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时政嘛,就是报道会议,会议新闻好写好发;写作模式也就那一套,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召开什么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什么等等。只要出席会议的领导够“份量”,报道就可以登上新闻的重要位置。我们不否认会议新闻的这种模式.因为它符合新闻规律,全面准确地传达会议信息。  相似文献   

5.
王平强 《青年记者》2016,(24):50-51
时政新闻民生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笔者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发现,不管是做了多年的老记者,还是刚加入新闻行业的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不会写时政新闻的情况,特别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时政新闻民生化.虽然新媒体蓬勃发展,文章写法也灵活多样,但是作为党报记者,我们仍然需要保持严肃、客观的立场,把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读者.因此,写好时政新闻、推进时政新闻民生化,在现代语境下,不仅不应放松,反而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研讨,紧跟时代特色,创作精品佳作,让时政新闻更好看、更耐看.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富矿”,也可以说是一张报纸的支柱之一。什么是时政新闻,晚报的时政新闻应该怎么写,就20年基层新闻工作的经验,笔者总结出12个字的指导思想,想和大家一同研究和探讨,希望大家能够有些许收获。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更加快速的收集到最新的信息,因此,时政新闻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编辑是时政新闻的核心环节,时政新闻的编辑直接决定着整篇时政新闻的质量。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时政新闻就要重视时政新闻的编辑,改变以往时政新闻的编辑模式,创新时政新闻的编辑环节,扩大时政新闻的影响范围。本文就时政新闻编辑创新问题展开了初步的讨论,分析了现阶段时政新闻存在的问题和关键事项,并且提出了创新时政新闻编辑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写好写活时政新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工作报道的写法,尽量使沉闷生硬的工作新闻变得轻巧灵动起来,以易于阅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变“工作新闻像总结”的状况。其实不管是写什么材料,都应有主次之分,要分清孰轻孰重,详略安排要得当,不必平均用力,新闻不是开“中药铺”。  相似文献   

9.
万群 《新闻窗》2009,(5):19-20
新闻传媒靠新闻安身立命,时政新闻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与公众的关联性所决定,自然应该担当起更大的责任。而当下的时政报道常遇尴尬:一是人人都说重要,但实际上存在轻视趋向。二是认为时政报道好写,其实很难,自主发挥很少,非常讲究规矩,审稿程序严格。三是由于种种原因,时政报道的现状是党和政府极为关注,不少受众却缺乏阅听热情。  相似文献   

10.
写好写活时政新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工作报道的写法,尽量使沉闷生硬的工作新闻变得轻巧灵动起来,以易于阅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变“工作新闻像总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熟悉的时政新闻是指:"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的简称。"就目前而言,时政新闻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时政新闻报道自身存在的公式化、程序化以及主题化的问题已经对报道生产和传播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推动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创新,扩大时政新闻认知度、到达度、喜爱度以及粘合度,真正诠释好党的大政方针的内涵外延,更大程度地让时政新闻走进群众,让好政策更好地惠及百姓,是现阶段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使时政新闻播报形式老套,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这与时政新闻栏目承担的引导主流舆论、唱响主旋律的使命和责任不相匹配.因此,地方电视台创新时政新闻栏目,使之既让党和政府放心、又让人民群众满意,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是党报发挥主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报都非常重视。目前,很多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有的新闻还往往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口气,不仅达不到传播的效果,甚至会让受众产生抵触情绪,“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现状让时政新闻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时政新闻是每个新闻媒体必须着力做好的重要内容,在报纸上,时政新闻都放在最重要的版面,在电视和广播中,时政新闻都放在黄金时间播出。但是,受众在收听或阅读时政新闻时,有味同嚼蜡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时政新闻记者在采写时政新闻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新闻的三贴近,使时政新闻让受众感觉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时政新闻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更好地上情下达,发挥好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园 《青年记者》2008,(8):38-39
两会作为时政新闻的富矿,齐鲁晚报把握住了机遇,在其中掘得不少好料。事实证明,重大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想看的,好看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乐看的,都市类媒体在时政新闻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18.
高园 《青年记者》2008,(12):38-39
两会作为时政新闻的富矿,齐鲁晚报把握住了机遇在其中掘得不少好料.事实证明,重大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想看的,好看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乐看的,都市类媒体在时政新闻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对新闻记者来说,采写时政新闻挺考验功夫。这样的新闻大多来自政府部门,涉及面广、影响巨大。采写不好,行文太庄重,语言不活泼。市民读着枯燥乏味,甚至读不下去。而采写的好,市民爱读,政府的政策又能深入人心。咋样让时政新闻更吸引市民眼球?站在市民角度采写时政新闻,是个好方法。把时政新闻变成实用新闻以往,进行时政报道的记者以参加会议、访问领导甚至拿材料为主。拿回来后,把材料或领导的讲话进行刊登。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时政部门当记者多年,对于写会议新闻一向感到很挠头。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采访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