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的瓶颈及优化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重大改革,针对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形成"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贴近现实的德育目标、拓展与时俱进的德育内容、尝试科学高效的德育方法、实现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建立系统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加强网络辅助的德育功能、创设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打造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强化"四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等优化对策,从而完善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尤其是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起着人生奠基石的重要作用。在德育实践中,学校以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构建起了“目标引领、方法灵活、评价激励”的德育工作新机制,将德育目标具体化,分层次、分学段进行落实,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德育途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德育方法、内容实现的。根据高校德育特点,采用综合性多途径的德育方法和措施,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从而提高德育可行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正丹东市六纬路小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创立了"体验德育,润物无声"的德育工作品牌,营造了学校中处处是德育,事事有德育,人人抓德育的德育工作氛围。一、创建"体验德育"品牌,明确工作目标德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任务、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我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传统的德育观念、内容和方法遇到了新的挑战;最近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也向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深化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相衔接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和全方位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既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针对德育现状,我们以为完善高校德育体系关键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德育的方向性;二是德育过程的整体性;三是德育的实践性。 一、德育目标体系 高校德育目标体系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正确的德育目标去谈教育内容、方法,只能是本末倒置。在建立高校的德育目标体系时,必须明确高校德育的指导思想、确立高校德育目标体系的原则和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德育观问题是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通过对近十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我们认为,新德育观的基本点或核心应当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民族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育人,遵循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规律和原则育人,按照新的德育任务要求、内容规范、方式方法和学生的特点育人。新德育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日大,即和大教育观相联系的大德育观,建立起多维、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纵横贯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市以"德育五化"为基础,以"六大教育"为抓手,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大力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教育资源,努力改进德育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一、以"德育五化"为基础,完善德育工作体系1.德育队伍专业化一是各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保证了德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二是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实施  相似文献   

9.
加强德育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该文通过确立“德育首位”意识、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目标、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和建立德育工作考核评估等四个方面的阐述,明确了新形势下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人本视野下的高校德育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困境,只有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以成'人'为目的"的德育观,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多元渗透模式,更多采用体验、认同、领会等方法,尽可能地消除大学生人格危机和文化分裂,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面对家庭德育"教不得法",社区德育"鱼龙混杂",学校德育"一维独撑"的严峻现实,1998年始,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北京市的部分德育工作者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从而确立了"区域性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大德育运作机制研究"课题(简称"'三维'德育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宋秀娟 《考试周刊》2011,(26):24-25
德育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顺利实现德育目标的组织保证,是国家德育目标实施与受教育者发展的桥梁纽带。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学校首先要认识到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其次要树立正确指导思想、建立科学目标,最后要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证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提出将组织修订《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学德育纲要》等文件,继续做好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课程教材的审定工作,重点推进高中德育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根据规定,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必修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提高德育水平,增强德育实效是学校德育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德育如何渗透进现有学校文化理念当中?如何在学校文化中体现德育的育人效果?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在深入解读、理解学校文化的前提下,将常规德育工作做实,在传统活动与项目上创新,增强德育工作、德育活动的规范性、系统性、新颖性、趣味性,才能使其独有的教育性、引导性、渗透性得以显现和发挥作用. 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富有实效,围绕学校"生活艺术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要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家庭、社会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坐得下来、听得进去的基础上,但目前高职德育却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德育与学生内心世界渐行渐远,使之难以实现教育初衷,大大降低了其实效性.提高高职德育的吸引力,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对于学生发展及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均迫在眉睫.这要求高职德育必须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爱学生、懂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德育工作是否有效,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成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近年来很多教师常感到:为德育工作付出了很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是,遵循德育规律,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法。所谓"德育的有效性",就是教育工作者遵循德育规律,贯彻德育原则,在现有的条件下,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德育效果,从而实现预定德育目标。它强调三个方面,首先是  相似文献   

17.
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机制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徐以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德育的实效性固然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直接有关,但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则是保证德育有效、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保...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学校结合机电专业的教改试点对德育工作从健全德育组织网络,明确德育目标体系,建立德育工作基地,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和改进德育考评方法等几个环节上采取一系列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取得了成效,1989年被评为福建省德育先进单位。 一、建立德育组织网络。我校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组织较健全,功能较完善的立交式的德育组织网络。改革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体制,将原来教室,学生科和团委会合并成亦教亦学的机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德育理论课教师既上政治理沦课、思想品德课,又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从而使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德育的成效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由德育观念落后、德育内容与现实脱节、德育工作队伍素质不高和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为此,当前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推进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机制的创新,从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高职大德育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德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面临着市场经济、社会思潮、办学体制、生源素质、德育目标和德育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高职德育研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大德育工作体系与长效机制,促进高职德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