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类语言发展的趋势是从象形文字发展到音文字。汉字至今仍然是世界语言大家庭中的小语种。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文献大多数至今仍然是以英语为主。英语也是世界的主要交际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也许英语是人类共同存在的可爱家园。也许离开英语,我们的生存不可思议。同英语相比,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也许有一些缺点,这并没有使人有不快之处。一个国家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同样,全人类世界也会有自己共同的语言文字。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场合,英语承担着国际通用语言的角色。它起着“让世界冲满爱”的作用。有些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件事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弘扬汉语优越论的理由。但其实,他们的目的具有来华商业性质,不能说明在文化和国际外交场合汉语会占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献中,英语占主导地位。美国军人人手一册孙子兵法,已被证明是假消息。美国军人学汉语,被说成是汉语风行天下。但是最近的报道是,其目的具有战略性。他们正学习各种东亚语言。中国老一代学者不赞成汉语征服世界。以开阔的胸襟学习英语,表明的是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2.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西方学者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认识期待,主要包括提升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民主社会、新的社会形态、文化革命和社会运动、社会和谐等六个方面,以及神话论、乌托邦、理想主义、掩盖论、异化论等五大质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了开展的学习型社会(城市)建设实践。这可以丰富我们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为推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语言文字规划的战略需要,也是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目标的更新、教育功能的转向和教育体系的建设三个维度对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特征进行分析。在实现路径方面,应着力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广泛凝聚共识,着力补齐短板,加强供给保障,在现有发展水平上实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对语言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语言文化建设不仅是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而且是职业院校提升自身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途径中的误区,阐述了职业院校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加速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进程,是推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前提,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进行交流的根本基础。为此,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研究部署2004年语言文字工作时提出:一是继续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学习、贯彻实施。重点把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单位和服务行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做好;二是建立健全各级语委机构;三是制定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广西地方法规。自治区语委希望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个行业要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新对策,做好…  相似文献   

6.
尽管当今时代对世界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多重挑战,但更为世界的和谐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机会。以建构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和谐世界的共建,则可以发现,世界各国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需要在安全、经济、文化诸领域采取相应的方略,来进一步推动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以共同的语言文字、历史记忆、传统价值观和共同心理特征等为纽带组成的民族文化有机体。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弱化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的问题,反而因价值鸿沟、历史解构和利益渗透等因素导致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高度复杂化,民族文化与国际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相互嵌套和联动,引发民族文化主体性危机和政治紧张。建设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目标连接在一起,日益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民族整体利益所在,需要进行总体性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设计。厘清全球化和现代化条件下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归纳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梳理现代国家中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民族(族群)认同的次序,以建立引导文化认同通往国家认同的政策逻辑,既是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设计的理论前提,也是本文要着力阐述的重点内容。本文提出,要确立以文化共同体为基础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目标,把握全球化和现代化带来的重建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性契机,借助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和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重建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和国家认同三条技术路径,建设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转变观念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四个转变:(1)从以语言形式为主的必修课向以专业内容为主的指定选修课转变;(2)从以精读为核心的输入型教学向以写作为核心的输出型教学转变;(3)从学习理解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的单向接受向分析比较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转变;(4)从注重语言能力向注重研究能力转变.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关键是要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9.
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多方言的国家。从中国语言国情出发,提高国民语言能力,首要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语言能力、方言能力和外语能力也是重要的语言能力。多语能力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交往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文化繁荣、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需要。从国家语言政策和规划的层面,需要从语  相似文献   

10.
活动宗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活动,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培养广大公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为宗旨,同时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建设学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把代表中国文化的汉语送出国门,到国外实施汉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与此同时,相应的文化碰撞也是难免的。对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的了解,对实施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教育,尤其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世代相传的道德,主要有爱国、重气节、仁爱、谦虚、自强不息、和为贵、节俭等等。这些传统美德理应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予以足够重视。若能结合语文教学,适时地向学生进行这些传统美德的教育,这既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民族大义、国格、信念的推崇,也是让学生的心灵与历史接通的契机。无疑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开创新天地,真正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Due to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challen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classrooms have not always been accessible spaces for all learners. This article seeks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or disabilities (SEND) in the foreign languages classroom and challenge the notion that this group of students cannot or should not learn languages. Current research tends to focus on specific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but little research considers the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children with SEND more broadly. Accordingly, this article delineates the advanta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for learners with SEND, drawing on emerging research that shows tha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not only possible but positive for many learners with additional needs. It then considers some of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that SEND learners may fac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s classroom before outlining key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inclusion among this diverse group of learners.

Key points

  • Learner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or disabilities (SEND) should not routinely be removed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s classroom, but instead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opportunities to thrive within i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nique importanc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for learners with SEND.
  • Research evidence suggests that learning new languages is, on the whole, possible—and perhaps hugely beneficial—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 but will depend on the circumstances and profile of the individual child.
  • The article explores some specific challenges that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dditional needs might encounter in their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four areas of need outlined in the SEND Code of Practic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cognition and learning; social,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difficulties; and sensory or physical needs.
  • To conclude, the article presents a range of key strategies that foreign languages teachers might implement in the classroom to support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ies.
  相似文献   

14.
近代汉字术语(简称“新语”)是在中、西、日文化互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其社会功能,一是塑模并规限近代学科的发展,二是造就新文体,推动白话文运动,三是提供新思想的语文部件。近代新语的启示之一是,东西语文的通约是可能的,又是不易的,有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启示之二是,中日两国作为汉字文化圈成员,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语文互补;启示之三是,外来语可以丰富汉语词库,提供了汉语文发展的“不世出之机”;启示之四是,对外来语要有选择,对某些语言污染需要净化。  相似文献   

15.
张宇 《海外英语》2012,(15):263-265,269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事业。在中国推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应承担起传播"和谐"的责任,并将"和谐"的教化作为改变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和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和谐"的发掘和运用,改变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的工具性倾向,用"和谐"充实汉语教学的文化精神,给学生的精神发展和自由理性以有益的启迪,增强汉语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7.
Three common assumptions concerning bilingual children’s language proficiency are: (1) their proficiency in two languages is usually unbalanced; (2)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indicates low proficiency in both languages; and (3) encouraging parents to speak some societal language at home will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Examining the vocabulary scores of 282 bilingual Singaporean kindergartners (167 Chinese, 70 Malay, and 45 Tamil), the current study found that these young children were evenly divided among four language profiles: strong in ethnic language (Chinese, Malay or Tamil) or English, strong in both languages, or weak in both. Children with high proficiency in both languages were proportionally represented in the low, middle and high SES groups, demonstrating the achievability of strong vocabulary in two languages for children of different SES. However, low SES children were most at risk for low proficiency in both languages, although many achieved high proficiency in ethnic language or both. Middle and high SES children were most likely to demonstrate low ethnic language with high English proficiency. Children mostly exposed to one languag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generally showed strength in that language. Children exposed to both languages at home were most likely to show low proficiency in both languages, although plenty of children exposed to both languages developed high proficiency in English or both. These results affirm previous findings that SES and home language exposure influence bilingual children’s proficiency. Implications include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assessing bilingual children’s proficiency in both languages and collaborating with parents to develop bilingual children’s vocabulary.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制约植物词的意义,意义反映丰富的文化。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多同少。结合部分英汉植物词范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进行词的联想意义同文化与思维相联系的研究,可以认识到文化对词汇的制约以及植物词汇所承载的丰富文化。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在互译过程中,绝对不可译现象的产生是局部的,必然的。产生的原因,是英语和汉语各自独特的发音和书写系统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绝对不可译表现有三:一,语音特征的不可译;二,字特征的不可译;三,语言单位组合规则和特征的不可译。其解决途径有四:一,坚持“信,达,雅”原则,进行等效翻译(但此种方法之应用极为有限);二,牺牲源语的美学效果,在“信”和“顺”之间通考虑后作出选择;三,意译加注释法;四,保留源形式,不加处理。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语言反映文化,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文章论述了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从而揭示出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