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瑞德将进化认识论划分为EEM纲领(认知机制进化)和EET纲领(理论进化)。早期EEM纲领以自然选择论为核心考察生物认知机制进化,在生物自适应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综合论与达尔文论思想,坚持适应主义主张。随着系统论的提出,这种缺陷愈发明显,使研究进路转向非适应主义,突破了纯粹的"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界线,汲取激进建构论滋养,据此"自适应"向"预适应"、"延伸适应"和"可供性"扩展,而早期的"对应论"转向了"融通论",特别强调了生命要义,实现方法上的转型和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究竟是外在的经验抑或内在的心灵赋予了知识以合法性基础,这是近代认识论及其发展中所建构出的一个核心命题。由于经验还原原则本身存在着致命缺陷,该问题以致于竟发展到不改变甚至放弃原有立场,认识论就不能立足更无从深入发展的境地。这表明,以基础主义和表象论为特征、以主客二分为模式的近代认识论研究,一开始就铺设了内在通达唯灵论的思想通道。  相似文献   

3.
知识辩护理论长期处于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可错论与不可错论的争论中止步不前。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争论的双方都在某些方面错误地理解了知识辩护的性质。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错误地采取了个体主义立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执迷于知识的绝对真理性质,错失了知识的语境性质;对可错论的担忧源于全面而彻底地拒斥怀疑论的幻想。为纠正这些失误,语境主义的辩护观认为,知识辩护是可错的、历时的、公共的。语境主义的辩护是在特定语境下以实用真理为目标的,是在"挑战-辩护"过程中的动态活动。  相似文献   

4.
知觉合取论与析取论是处理知觉错误问题的主要进路.麦克道尔对析取论在认识论上的发展,取消了"最高共同因素",构成对合取论的反驳,但他对知觉错误的能力解释仍存在可能的问题.皮考克的量纲形而上学似乎能给出更完整的解释,但仍具有理论上的模糊性、思辨性,而且他对麦克道尔的理解也略有不迭.从世界观内在主义视角来看,皮考克的形而上学外在主义并非必要,在对思想与世界关系的新理解中,知觉的知识能力可以得到澄清,麦克道尔对知觉错误的解释依然是完备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的确证进路诉诸“指导-道义论”的内在主义原则,将知识视为具有内在可及性证据的真信念,然而该理论无法应对记忆问题和证言知识的挑战,因此被可靠主义知识论取代。可靠主义的知识论以可靠性为出发点,建立了一种外在主义和后果主义的知识理论,使认知主体成为知识论研究的重心,成功区分了知识和真信念,将价值问题引入了知识论研究中。知识论中的可靠主义转向可以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借鉴,科学实践哲学和科学的社会-文化研究的流行,都蕴含着科学哲学研究的可靠主义转向。这一转向有助于科学哲学回归实践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命题主义指称论运用紧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指称,以命题成分间的指称关系限定名称的指称。命题主义指称论创新性地给出了一种理解语言与世界之间指称关系的方法,这为解决空名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空名难题是指空名是否有意义、空名语句是否表达命题、空名语句的真值判定等相关问题。从命题主义指称论的观点看,空名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基础可接受性,空名语句表达命题,空名语句的真值判定依赖于以意义为核心的等值模式。命题主义指称论弥补了间隙命题论解决空名难题的语义学策略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我思故我在”奠定了笛卡尔近代哲学之父的地位。然而,其论证的出发点以及论证的过程都是值得怀疑的。“一切知识都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这一信条除了不符合知识进步的实际以外,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困难。这种认识论上的绝对不可错论是怀疑主义的根源,也是“盖梯尔问题”存在的关键。语境主义持一种可错论和反基础主义的立场,试图应对怀疑论和“盖梯尔问题”,陈晓平提出的C-JTB是这方面颇有启发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8.
"形式训练"是西方传统语言哲学在语言(语文)教学领域的自然反映.作为18世纪启蒙主义的一种延伸,新人文主义在教学论上采取了"形式训练"的立场,而形式训练说是由笛卡儿等哲学家的唯理论,特别是康德批判主义的认识论与论理学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9.
“形式训练”是西方传统语言哲学在语言(语)教学领域的自然反映.作为18世纪启蒙主义的一种延伸,新人主义在教学论上采取了“形式训练”的立场,而形式训练说是由笛卡儿等哲学家的唯理论,特别是康德批判主义的认识论与论理学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一种概括,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简单灌输、被动接受的状况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生成的提出,从理论上来看,是既建立于认识论、生命说的基础之上,又扎根于学习论、知识论、课程论的土壤之中。认识论基础。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生成的提出,是基于对传统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反叛。所谓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是指一种先在地设定事物的本质,然后用此种本  相似文献   

11.
德性论与规范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德性论的基本问题是: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规范论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前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内在品质,后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外在行为。德性论关注的是人的内在品质,以人的道德品质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实质主义的;规范论关注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它不再强调人的内在品质,而以行为是否符合普遍的规范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形式主义的。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从德性论到规范论的转型,其积极的意义是肯定了个人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领域内的自我决定的权利,即肯定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而将普遍性的规范限制在共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也就是人的外在行为的领域。但是,由于规范论仅仅关注对个人外在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在关于个人追求自我完善方面保持沉默,就容易导致个人追求自我完善这一要求的丧失,而这也就意味着人本身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石中英 《教育研究》2004,25(1):11-20
本质主义是一种信仰本质存在并致力于本质追求与表述的知识观和认识论路线,是近代以来西方许多哲学流派,包括那些相互冲突的哲学流派共同信奉的知识观和认识论路线。本质主义对20世纪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影响有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逐渐在中国教育学术界占据支配地位。反本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集中在实体信仰、本质信念或假定、符合论的语言观以及本质主义的目的假设及其引起的学术与政治的后果上。从反本质主义角度看,本质主义在为中国教育学术研究带来表面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历史性后果。21世纪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必须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抛弃本质主义,树立新的反本质主义的知识观,走上新的反本质主义的认识论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对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的语境重构和文本解读表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确是一场关乎马克思主义的论争.通过辩证地阐释"问题"和"主义"的关联,李大钊坚持了"主义"的首要性,同时又没有放弃"问题"的重要性;强调了"根本解决"的必要性,同时也没有忽略"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无论就当时的情形来看,还是历史地看,"问题与主义"之争都是一场具有高度学术和思想涵养的政治论争.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问题主要涉及本体论问题,但与认识论、方法论、伦理学等诸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西方形而上学经历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外在形而上学、认识论意义上的内在形而上学和生存论意义上的此在形而上学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15.
计算主义在解释人类认知现象中所遭遇的种种解释难题,引发了许多哲学家的思考。威尔逊认为,过去的计算主义可称之为"窄计算主义"。这种计算主义在解释人类认知现象时,主要强调了认知过程中的计算逻辑、形式,忽视了认知主体与外在认知对象的关联性,从而使认知计算主义陷入解释困境。为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种"宽计算主义",拓展计算、表征等传统计算主义的核心概念,把"计算主义"解释延伸至大脑之外。这种"宽计算主义"揭示了计算的语义性,丰富了我们对计算、表征等概念的理解,为走出认知计算主义的解释困境树立了新路标,但却没有提出完整的解释框架。从根本上破解认知计算主义的解释难题,仍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以自然科学式的方法论为核心,实现了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了知识体系。但他所主张的一切知识科学化,取消了历史知识的合法性。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以"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以及重演论为代表思想,回答了历史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申明了反笛卡尔主义的基本立场,实现了历史学的一场"培根式革命",使历史学逐渐成为一种真正的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17.
叔本华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又是唯意志主义音乐思想家,他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唯意志主义音乐思想:首先,从本体论出发,叔本华认为音乐复制了理念,而音乐与理念之间的关系则是对应的类比平行关系;其次,从认识论出发,叔本华认为音乐是形而上的具有哲学深度的艺术,是一种独立于根据律之外观察事物的方式;最后,从方法论出发,叔本华认为音乐完全孤立于其他一切艺术之外,是一种普遍性与清晰性都最高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认识论中的"分离"问题的合法性是不容质疑的,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所涉猎."分离"问题具体体现为一般与个别的分离、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分离、知识与意见的分离三个方面.柏拉图的认识论与理念论是紧密联系的,由于理念论中"分离"问题的不可解决性决定了认识论中"分离"问题也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从而为后人对柏拉图的理解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根本上化解数学真理困境中提出的认识论难题,菲尔德提出了"没有数的科学"这一虚构主义求解进路。文章首先阐释该进路的主要动机及其应对数学真理困境的基本策略,继而分析其本质缺陷,指出菲尔德对科学所持的实体实在论态度与其数学反实在论的立场从根本上割裂了数学与科学的整体性,回避了数学真理困境的本质问题,文章最后探讨他对实在论在认识论解释上的进一步挑战及其对求解困境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虚构主义是当代数学哲学中的一种观点,在国际上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通过在物理主义框架下理解虚构作品并比较数学理论与虚构作品,一方面可以更明确地回答有关虚构作品的本体论、认识论及语义学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数学理论与虚构作品在本体论、认识论及语义学方面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这些结论支持一种彻底物理主义的数学哲学,同时也是对现有的虚构主义数学哲学的一种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