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如封似闭1、托肘接前势,左手往右下穿托,手心朝上;右手成掌,手心朝上。左右右两手十字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43)。2、抹肘前势不停,两手同时抹肘,翻转,两手心均  相似文献   

2.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拳势图解一、起势1、八字静立演练者面南背北而立,两脚成九十度并立,身体中正安舒,下颌微收,上下成一直线。舌顶上腭,谷道微提(以下各式,也要做到这样,下文不再重复)。两手自然下垂,双肩松沉。两目先微闭,心无所思,  相似文献   

3.
四十、左云手1、收步右云(收脚挂指)接前势,左手手臂靠着身子从左向下,向右,向上划一孤线,至右臂内侧,拇指内挂于中指下方(此动作名为挂指),成立掌,掌心向前。同时左脚收步,落于右脚胫骨的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指尖向上(图95)。  相似文献   

4.
六十八、野马分鬃1.收步右云(收脚挂指)接前势,左手手臂靠着身子从左向下,向右,向上划一孤线,至右臂内侧,拇指内挂于中指下方(此动作名为挂指),成立掌,掌心向前。同时左脚收步,落于右脚胫骨的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150)。  相似文献   

5.
八十九、朝天蹬朝天蹬脚接前势。左脚以脚跟为力点向上向前蹬去,力求脚跟朝天(亦可用双手将左足向上搬起)(图204)。[说明] 1.先师曾云:"提膝便有腿。  相似文献   

6.
我学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志心 《精武》2006,(2):32-33
我在小学读书时,就迷上了武侠小说,什么《七侠五义》,什么《荒江女侠》,什么《火烧红莲寺》啊,凡是能找到的、借到的,都拿来狼吞虎咽地阅读着,梦想将来能成为行侠仗义的一位武侠。到了初中,我开始购买和搜集练武的书,有什么《少林拳》《弹腿十二路》《软硬练功秘诀》《国术大全》等。按照书本,我自学会了少林拳、弹腿十二路等套路, 后来又想练红砂手,特从南方山里用船运来了红砂,天天练习,手指练得红肿发炎,才不得不停止。后来又用烧沸的油滴在手指上……这种练法究竟对不对,也不知道。直到我考上了无锡市一中高中,是寄宿生,这时才不得不停止。随着知识的增长, 自己也意识到,这种练法是不科学的。但可惜的是,从高中一直到上高校,我原本会打的套路也全部丢掉了。  相似文献   

7.
汪新华 《中华武术》2006,(11):29-29
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8.
尤志心  孔小安  沈顺林 《武当》2011,(10):17-19
卍字手,卍读万,故也可写作"万字手",因其功能多,变化无穷,故又称"万能手"。它是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特有的掌式。所谓卍字手,就是五个手指分别呈平、直、横、环、钩形,像—个卍字。(图1、2)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诸子思想和传统养生体育思想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追溯太极拳中正理论的思想源泉及哲学基础,总结了太极拳的中正理论,并分析了中正理论在太极拳练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传播学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环境等与传播活动过程相关的主要环节对孙氏太极拳传播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得出影响孙氏太极拳传播的原因主要有:积极主动推广不够,没有形成专职的传播者;传播内容单一、拳架自身的特点及其拳学理论思想等;文字媒介和电子媒介运用力度薄弱;以师徒传承为主要特点的传播类型受限;社会变革(激变)及政府的支持不足等.  相似文献   

11.
王玮 《武当》2012,(5):40-41
较手三十六病是赵堡太极拳较手中易犯的三十六种错误,本人根据体会和学习心得,简要述说如下:抽赵堡太极拳中有"让而不让"之说。"抽"是失去拥挤之力,有让而失去了不让的能力,表明内力动摇。拔赵堡太极拳背丝扣是后力对前力的增强,是相合力的平衡和互助加强,就如树根对树身的滋润,树身对枝叶的给力,后再力的给劲不足,引起拔脱。遮武当为不当不为真,平时习练养成一种自然,  相似文献   

12.
孙氏太极拳98式作为最后定型的太极拳流派,是孙禄堂先生在几十年精研形意拳和八卦拳,已在武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之后,又学太极拳于武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根据自己对内家拳的体悟而定型的拳架体系。孙禄堂先生作勾首先明确提出拳与道合的一代武学宗师,其一生跨越了朝代的更迭,冷兵器的暮落,其武学思想是其躬行研验一生的结晶,这种武学思想自然也体现在孙氏太极拳之中。笔者虽然对孙氏太极拳喜爱有加,但对其中奥叉也只是一知半解,现不揣谫陋,对其中开合手之势谈谈自己多年来的体悟。  相似文献   

13.
张兴洲  赵峰 《武当》2003,(7):11-12
盖世上习拳者多,会拳者少,然知拳中精髓者更为少也。拳经云:“天下练拳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少如牛角。”又云:“练拳不得法,到老也白搭。”  相似文献   

14.
张钰 《武当》2001,(9):62-62
张三丰是道家武当派祖师,出生于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辽东懿州,《明史》与《辽东志》对此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13,(8):9
入录:中国太极拳大百科当代武林名家大典中华武术三十年大型画册"武当百杰"中国武术七段蔡春明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就职于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现任江苏省武协副秘书长,北京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著名武术家黄万祥、刘树春入室弟子,泰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泰州市孙氏武学研究会会长,泰州市海灯武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16.
(一)从"内三合"说起武术名谚: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话听起来简单明了,做起来恐怕就不一定到位。太极拳的理论丰富,自给自足,自成系统,似乎无人提及"内三合"。然而笔者在长期的太极拳实践中,却逐渐感到了它的存在,试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内三合"对于内家拳来说,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要领。太极拳属于内家拳,这"内三合"当然也应是太极拳的要领,应加以探讨和吸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为了增强人们的体质,推动武术的发展,让人们不但从技术方面得到提高,并且进一步增进武术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武术体系而制定的。段位制的推出,有利于高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民族性的传统体育,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去,对推动高校武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  相似文献   

18.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1):18-19
(接上期)七、肘劲肘劲的方法是,屈臂以肘尖打击对方胸肋等部位。武术谚语日:"远了用手,近了用肘,贴身用靠。"说的是两人相搏,近距离可用肘击。肘击的方法很多,有前击肘,后击肘,横击肘,上挑时,下砸肘等等。由于肘击极易伤人,不利于交流,一般很少讲肘法。  相似文献   

19.
尤志心  孔小安  沈顺林 《武当》2011,(11):19-20
(接上期)学习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必须练卍字桩。这是一种操手桩,有两种最基本练法。练法一脚呈丁八步,两手并胸前,手心朝上,两肘紧靠乳头,沉肘裹肩,含胸拔背,塌腰,下肢微蹲(图1)。两手相对(图2),呈下卍字形(又称阴卍字手):大拇指朝前平指,食指挺直下垂,中指平横向内,与食指呈直角,无名指微环,小指微钩。这样五指呈平直横环钩形,犹如"卍"字。这是第一步。然后身下蹲(可视体力而定,体力好的年轻人可尽量下蹲,以增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