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奇怪的是,中国大陆人的“老大心态”膨胀,动不动就将香港斥之为“文化沙漠”,乃至我几年前提出“香港的大学将把北大清华扫成二流”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也成了大逆不道  相似文献   

2.
中产阶层的恒产使其成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实际上30年代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出现,恰好是因为经济萧条带来的中产阶层的崩溃。  相似文献   

3.
你们好。当我称呼“中产”时,这个概念依然在我脑内模糊不清。我的理解是,属不属中产阶层,既取决于你占有的相对恒产(有绝对恒产吗?),同时又与你的自我体认相关。  相似文献   

4.
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其总体精神是控制目前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这样的精神是可取的,但具体如何操作,需要仔细思量。当代中国电视市场,与整个国家一样,存在着明显的双轨制,或者说是严重的精神分裂。因为所有电视台都是公立的,电视台承担着宣传职能,制作了不少宣传性质的节目。  相似文献   

5.
何晶 《当代传播》2007,(4):43-45
本文分析了中国内地报刊对中产阶层进行积极的话语建构这一媒介现象,研究发现大众传媒主要从概念引入、形象呈现和共同议题设定三方面对中产阶层进行建构;这种建构行为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中产阶层自身的成长、经历市场化转型的媒介对高端受众的追逐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松动.同时,全球化也作为中国社会系统外部一种力量推动了中国中产阶层话语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产阶层作为广告的主体受众和电视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在新闻内容、信息来源、新闻价值观和趣味等多方面深刻影响了电视产业的内容生产。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制造了关于中国中产阶层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认知,形塑了其群体形象和身份认同。其中,众多面向中产阶层受众群体的媒介绘制的中产阶层形象,既是消费主体和生活方式样板,又具有职业理想和社会关怀。特别是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行动能力、敢于为尊严和权利去努力行动的中产阶层人物受到推崇。这些中产阶层人物形象被视为已具有行为示范,价值观及社会规范创建、引导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谭华 《编辑之友》2013,(7):54-57
由经济改革引发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对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大众传媒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中产阶层的不断崛起对其社会身份认同的需要所带来的媒介偏倚成为市场化媒介的突出表征。一方面,中产阶层的社会身份认同构筑了媒介阶层偏倚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媒介阶层偏倚是大众传媒遵循市场规律和商业逻辑的主动行为和必然结果。而且,媒介的阶层偏倚进一步建构甚至固化了中产阶层的社会身份认同。但是,在中产阶层与市场化媒介的"合谋"中,传媒的公共性与注意力经济之间的二律背反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产:仅具雏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被炒得很热的中国社会“中产阶层”,仅仅是在某些方面与西方中产阶层特征有些类似,仅仅是种“雏形”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的经济将如何发展如何转型,成为了本次夏季达沃斯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赵先锋 《出版广角》2016,(22):92-94
2016年8月开播的电视剧《小别离》掀起一股收视热潮.剧中对城市中产阶层形象的建构不同于时尚杂志的虚幻和报纸的零散写实,而是通过对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讲述使得该剧刻画的中产阶层形象更为丰满,也更趋于现实.但是《小别离》作为一个艺术品,在接近现实的同时为了赢得市场在故事情节安排和人物设计上还是带有理想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李佳蔚 《新闻天地》2011,(12):43-44
2004年10月的一天.黄四维见到了人生中第一本《Robb report》,中文译为《罗博报告》——美国最知名的奢侈品杂志。杂志是公司老板从美国带回的。老板只借一天.黄四维当晚不眠不休,将整本杂志看完。每翻一页,他都要记下上面奢侈品品牌的名字和网址。第二天,他到公司上网.打开记下的每一个网址截屏.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13.
转型社会中政府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实施和宪法可诉性的进程,中国社会各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博弈将成为中国政府转型和新一轮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三联生活周刊>"环保"报道为例,分析在媒介语境下中产阶层"环保"媒介话语的状况与特点,及其话语深处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隽  翟树卿 《报林求索》2012,(11):88-91
<正>在人们开始预期LV和古琦店面,会像银行分行或麦当劳餐厅一样,在中国很多城市遍地开花之际,这些大品牌的成功之道就格外让人关注。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规模不断创出新高,腕表和箱包市场尤为明显。本来,奢侈品牌都是舶来品,多数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并不合拍,但何以却能赢得市场追捧?甚至,奢侈品牌的成功是,越野性越被大家追捧,越追捧也就越成功。那些耳熟能详的奢侈品牌何以能在中国成功?这背后有着怎样独特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中国元素”“中国势力”.预示着2007年将是汽车市场的“中国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全球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在上海发布《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报告称,2008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约为86亿美元,而2009年可望增至96亿美元。普华永道则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奢侈品的最大买家。  相似文献   

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号显示.如今的中国经济,如同一个成人一样.更多需要有质量的保健。而在过去的一些年头.中国经济还处在贪吃贪长的青少年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据CTR市场研究最新的年度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受北京奥运会的良好预期拉动,呈现活跃态势,总投放同比增长15%,达到4413亿人民币,已超过日本居全球第二位.但由于市场进一步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虽然在此次全球央行会议上QE3并未正式推出,但是中国仍需早做准备,以应对美国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