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正德 《航空档案》2005,(11):94-97
埃及总统安沃尔·萨达特发动“赎罪日”战争的目的是动摇以色列的战争意志,通过对其造成人员伤亡来削弱以色列主动发动战争的意志。从这点考虑,他希望以色列能够归还西奈半岛,并与之签订新的政治条约。同时他还想通过战争打消以色列那种狂妄自大的态度,特别是打击其空军的嚣张气焰。萨达特通过促使美国进行暗中调停。1977年11月,萨达特总统对以色列国会发表了公开讲话。1978年9月18日,以色列与埃及重新划定边界并签订和平条约。埃及外交上承认以色列,而以色列则把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决定终止转播CNN以色列有线和卫星委员会8月1日宣布,他们已同意三家有线公司终止转播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CNN)节目的申请。此举意味着今年10月底CNN将同以色列观众说再见。以色列这三家主要的有线公司称,今后不再转播CNN节目是由于经济原因,因为他们经过数月的谈判仍无法与CNN在收益分成上达成协议。但CNN则指责以色列此举是出于“政治歧视”,并利用“敏感的政治局势”做文章。此前,以色列政府和民间都曾指责CNN在巴以冲突报道中偏袒巴勒斯坦一方。京沪联合举办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来自北京、上海两地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3.
这就是沙龙     
《新闻世界》2006,(2):47-49
他是追随口中的“埃里克王”,以色列的未冕之王;也是仇敌齿间的阿里埃尔,黎巴嫩难民营血案的屠夫。无论他在以色列甚至全世界代表哪个身份,他们都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随风而逝。 在这个犹太王国中,他永远是个性鲜明的风云人物。他那穿梭在武士、农民、政客间的多重形象,不仅标识着以色列的现代历史,同时在以色列社会激起截然相反的评价:人们对他的感情可以是狂热的爱慕,抑或是尖锐的仇恨,但永远不会是漠然![编按]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烽烟未熄,以色列和真主党又陷入另一场武力冲突。伊朗和叙利亚因素的加入,使得一团乱麻般的局势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战争的恶兆似难化解,中东和平遥不可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尽管上任4个月以来,哈马斯政府一直缺少经济援助,但是如果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激起民愤,将推动巴勒斯坦民众、甚至法塔赫站到哈马斯一边,这是以色列最不想看到的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清除”阿拉法特会导致巴勒斯坦出现权力真空,并给予巴激进组织采取进一步武装行动的理由。面对一个群龙无首的巴控区,以色列势必要恢复全面的控制与占领,这会让巴以冲突更加激化,对以色列本身的安全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声导弹爆炸的巨响,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炸成碎片。以色列之所以最终决定对亚辛下手.并非是一起孤立和偶然的事件.而是最近一段时间巴以局势变化的必然结果。然而以色列的行动同时也成为巴激进组织发动报复行动的导火索,以色列极可能面临新一轮,更猛烈的爆炸袭击的浪潮。以恐怖手段来反对恐怖主义,最终只能使恐怖升级。  相似文献   

8.
邹伟 《航空档案》2005,(10):79-80
2001年10月4日格林威冶时间8:00,一架隶属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公司的三发图-154客机,由以色列特拉维夫附近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航班号为1812,机上载有12名俄罗斯驾驶员与乘务员,另有66名乘客。乘客大多为到俄罗斯度假或探亲的以色列人。  相似文献   

9.
吴媛 《大观周刊》2011,(25):64-65
二战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因不满联合国分治决议及以色列建国而爆发了持续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阿以冲突。从阿以冲突一开始美国就奉行支持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也可以说,美国对以色列建立的支持是引发:阿以冲突的原因之一。直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美国才开始真正为促进阿以之间的和平进行努力,卡特政府成功地促成了埃及与以色列之商实现和平,《戴维营协议》的签订为后来中东和平进程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如果国际社会反应平淡,这或许就成为以色列对自己拥有核武器这一事实的公开宣示12月11日,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在接受德国卫星电视一台采访时,将以色列与世界核大国相提并论,暗示以色列拥有核武器。这被一些报道认为是以色列国家领导人首次公开将自己列入核国家,尽管以色列政府后来对这个“口误”进行了“澄清”,但仍没有阻止这场风波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肖实 《新闻天地》2011,(2):34-35
摩西·卡察夫,65岁,以色列前总统,强奸和性骚扰罪名成立。2010年12月30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地方法院的这条判决震惊了全球。如最终罪名成立,卡察夫将面临最高16年监禁。卡察夫曾是以色列人的骄傲,是从下层平民到总统的杰出代表,更曾被誉为以色列“第一公民”。这是以色列“可悲的一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法院宣布判决结果后说。  相似文献   

12.
《陕西档案》2002,(3):45-45
中东问题历来是个“火药桶”。这一年多来,打开电视,翻看报纸,几乎每天的新闻都离不开巴以冲突。在这场冤冤相报的冲突中,美国偏袒以色列,是连美国人也不否认的事实。早在以色列建国之初,美以关系就很不一般。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国宣布成立。11分钟后,美国即给予承认。15日,也即以建国的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又是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以色列才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大片土地。  相似文献   

13.
亚辛走了,阿拉法特走了,而这一次似乎轮到了沙龙。沙龙中风导致的以色列政局突变,不禁使人想起1995年的以色列。当年秋天,奥斯陆和平协议的缔造者、以色列总理拉宾遭到犹太极端分子的暗杀,致使工党政府陷入混乱。在不久后举行的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击败了拉宾的继承人佩雷斯,出任以色列总理。当前以色列的情况与十年前何其相似--沙龙新组建的前进党群龙无首,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仍然是内塔尼亚胡。拉宾撒手离去,他与阿拉法特在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日渐沉沦。而今天,人们再次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了沙龙,以色列撤出加沙给以巴局势带来的一线生机, 也将随着以色列政治的重新洗牌而逐渐消失吗?  相似文献   

14.
亚辛走了,阿拉法特走了,而这一次似乎轮到了沙龙。沙龙中风导致的以色列政局突变,不禁使人想起1995年的以色列。当年秋天,奥斯陆和平协议的缔造者、以色列总理拉宾遭到犹太极端分子的暗杀,致使工党政府陷入混乱。在不久后举行的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击败了拉宾的继承人佩雷斯,出任以色列总理。当前以色列的情况与十年前何其相似——沙龙新组建的前进党群龙无首,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仍然是内塔尼亚胡。拉宾撒手离去,他与阿拉法特在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日渐沉沦。而今天,人们再次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了沙龙,以色列撤出加沙给以巴局势带来的一线生机, 也将随着以色列政治的重新洗牌而逐渐消失吗?  相似文献   

15.
7月19日夜里,程鸿从特拉维夫坐车回到海法。 自7月12日黎以开战以来,以色列的海法地区始终是黎巴嫩真主党袭击的重要目标。就在程鸿回来的前一天,真主党向包括海法在内的以色列北部城镇发射了若干枚导弹和喀秋莎火箭。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已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印度第二大军火供应商。以印走近,不但是基于彼此的需要,还与美国苦心打造“亚洲北约”的大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追赶陨星──采访以色列总理拉宾葬礼王岩(1)1995年11月4日晚,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特拉维夫参加一场庆祝和平集会的现场,被一个年仅25岁的犹太极端主义分子枪杀。拉宾这位中东和平的缔造者之一,在他同以色列和平的支持者们同唱一首赞美和平的歌曲之后饮弹身亡...  相似文献   

18.
1967年6月5日,黎明正悄悄降临中东。以色列与中东邻居的紧张关系已经持续了几个星期,甚至一度处在战争边缘。但各方仍在进行外交努力,看来战争不会立即发生。以色列和埃及的战斗机都在各自边界执行拂晓巡逻任务。当黎明来临时,双方都返回基地,各自的雷达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传统的大规模空袭作战方式已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我两次访问以色列,每次去都采访了不少政坛要人。目前,以色列和中国尚无外交关系,彼此需要了解,但了解都不够,因此,我觉得,将采访情况写出来,对我国读者了解以色列也许会有帮助。不期而遇的“半内部性”重要会议的采访第一次访问以色列是1989年5月,与钱文荣同志同行。那是中国记者首次正式访问这个犹太国家。其时,正值中东和平进程又一浪起,以色列政府正在制  相似文献   

20.
第一现场     
12月1日,在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旅馆爆炸案中遇难的以色列人的遗体被运回以色列。11月28日,一家以色列人开的旅馆被自杀性炸弹化为火海,16人命归黄泉,80余人身受创伤,而几乎在同时,两枚导弹与一架以色列客机在蒙巴萨上空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