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宪法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明确写入我国宪法,对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变化和深远影响.从宪法上宣告和确认人权,应当说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将宪法原则变为实际行动,在现实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遵行宪法的人权原则,就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执政、行政各个环节之中.当然还应清醒地看到在人权保障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中的刑事诉讼本科教学,需要巧妙地利用宪法原理来促进刑事诉讼法的学习。西方宪政的形成过程,也是现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宪法化过程,学生应该在学习刑事诉讼具体内容之前将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实施法"等内容铭记于心。宪法应通过基本权利的形式确立刑事诉讼基本人权,我国宪法规定基本权利的现实保障不到位,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有待完善。要契合宪法要求的权力控制,我国要控制追诉权,需要在一审开庭审判之前的所有公诉程序实现"诉讼形态的回归",需要将一审典型的"诉讼形态"向后续的审判程序延伸。  相似文献   

3.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通过了现行《宪法》。该《宪法》与前苏联解体前的《宪法》最大区别是第一章《宪法制度原则》,指明了在21世纪把俄罗斯改造为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方向。众所周知,原苏联《宪法》对我国的《宪法》颁布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邻国有必要了解俄罗斯联邦现行《宪法》产生的原因以及该《宪法》的特点,为此,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康德看来,一切自然状态都是需要进入公民状态的,人类只有进入伦理和律法的公民共同体,才可能真正谈得上尊严和价值。宪法公民社会是包含国家共同体和自由国家联盟共同体在内的法权体系,是康德所要构建的律法的—公民共同体。宪法公民社会体现出几方面的主要特征:权利概念是宪法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建立在道德原则基础之上的律法正义原则是宪法公民社会构建的基本原则;而共和制、代议制和自由言论则是宪法公民社会的主要制度性特征;彻底消除战争、实现永久和平则是宪法公民社会的终极目标。宪法公民社会是人类实现善德与幸福统一的至善——"上帝的国"在地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宪政即是通过以宪法为基础而创构特定价值坐标的治政理念以及由此为原则而建立起国家的政治治理实体与方略.宪政的基本构成有三:建立共和政体和民主政制,制定以共和精神和契约精神为基本规范的宪法,建立国家政权和政府;宪政设计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分配权利并如何维护和保障人人平等的存在人权和生存权利?哪些人才有资格行使国家权力?如何分配和制衡国家权力?对此三者谋求真正解决,必以对人、欲、权予以宪政定位为前提,这就涉及宪政伦理学:政治和法律只能运用价值尺度,追求价值实现;只有宪政伦理学,才能够为国家宪政设计和实施奠定思想基石,创造伦理理想,提供价值尺度、价值导向系统和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6.
宪法意识是宪法的观念形态,有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内部结构及明显的主体意识层次性;它既是宪法创制(宪法的立、改、废)的构成要素,又是宪法实施(即宪法的适用和遵守)的基本环节,因此,在维护宪法权威上,必须树立全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7.
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理论主要是探究除了宪法有明文规定外,宪法的基本权利在同为基本权利之享受者的私人之间,在何种范围以何种方式发生如同基本权利能拘束国家权力的效力,这对我国宪政建设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征税权是最需要受到宪法控制的一种公权力。许多国家的宪法通过规定税收法定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明确征税权在国家机关间的配置、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实现了对征税权控制。反观我国宪法,既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也没有对征税权在国家机关间进行划分,更没有明确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我国征税权设立和运行处于失去宪法控制状态,这在现实中造成了极大危害。我国应从征税权宪法控制的模式选择和内容设计两个方面实现对征税权的宪法控制。就我国征税权宪法控制的模式来说,宜采取"宪法+税收基本法+税收单行法";就我国征税权宪法控制的内容来说,一方面,在宪法中加入税收法定和税收公平原则、征税权划分、纳税人基本权利等有关征税的原则性根本性内容;另一方面,依据宪法对征税权的规定,制定一部内容合理、篇幅适中、结构简洁、适合中国国情的税收基本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宪政体系设计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对分立,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这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司法原则.作为审判权的行使机关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就审判权的行使联合下发文件的做法违背了我国宪政制度的设计,不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最终将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在军事上的频频举动再次引发人们对和平宪法的深入思考。和平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宪法第九条的基础上产生了八项和平原则,它与宪法第九条一起构战后日本和平精神的要义。和平宪法自生效的那一刻起,就遗留了许多历史问题。这些遗留问题主要包括"芦田修正"、非军事化不彻底和宪法的严肃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宪法第四次修正案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改革25年以来重要的转折点,它将对未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次宪法修正无疑以人权入宪、保护私有财产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最为引人注目.由此,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与落实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最迫切的宪政课题.同时,频繁的修宪也暴露出我国制宪过程中的一个缺陷,即简单地以政策调整代替制度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未来我国宪法税收修改与完善的重点和方向在于:最大限度地皈依人类税收治理的文明大道,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增加宪法的合法性,为"税权"及其宪法涉税条款的合法性奠定基础,真正体现宪法的至上性与权威性;建立实质意义上的"税权"监督制度与机制,构建以课税权与预算权监督为重点的制度性的监督保障机制;重新构建公正和谐的征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关系,减少根本性的冲突与矛盾;使涉税条款能够明确清晰,改善目前太过模糊和原则的现状;明确征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确切范围与界限,使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回归常态.  相似文献   

13.
对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是对现行宪法的发展,是一次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宪政活动,在我国民主宪政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执政党对宪法的尊重,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树立了宪法的权威;这次修宪是全国人民有序参与政治民主决策和充分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过程,充分实现了政治民主,发展了民主政治;体现了法治要求,强化了法治原则,彰显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提高;人权观的解放和人权保障力度、范围的加大,是我国人权事业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没有土生土长的宪法,自西方意义的宪法引进以来,宪法文化的融合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教育观及宗教等路径出发,分析中国宪法文化思维方式是如何形成的,从而为中西宪法文化进一步融合提供准备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的尊严"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它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在整个宪法中具有原则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自由还是人权,若无"人的尊严"之原理,即不被承认。我国宪法上虽无"人的尊严"之规定,但有与其相类似的"人格尊严"的规定。在宪法中无论是以什么方式确定这一价值,都同样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它详尽地规定了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项基本制度,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因而宪法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违宪审查制度就是保证宪法得以有效实施,裁定并处罚违宪行为的一项根本的宪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宪法修改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新中国宪法的历程是一部立宪和修宪的历史。我们在修改宪法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考察自1954年宪法以来的修宪历程,并着重剖析历次修宪的意义与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我国宪法修改的经验和局限性,从公民基本权利、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修宪程序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现行宪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身自由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只有具备了人身自由权才能行使和享有其它的权利,才能保障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首先对人身自由权从其概念和性质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进行探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想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必须要保证宪法的实施,而任何一部宪法的贯彻实施,都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宪法监督制度作为支撑。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当前主流的四种宪法监督模式及其优缺点,发现我国宪法监督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而有必要对宪法监督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宪法司法化的依据,宪法司法化的意义,以及实现宪法司法化的障碍,并据此分析提出了如何实现宪法司法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