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重视和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质疑、猜想、验证、评估等全过程.同时,探究教学需要基于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引起学生对现象或数据等证据的关注.以焦耳定律一课为例,详细阐释如何在科学探究的整个环节中通过强化证据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将物理核...  相似文献   

2.
2002年实施的初中物理课改新教材,最大特点是把物理基本知识、原理、定律、推论等的结论隐藏起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利用适当的食品和生活物品、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其结论。  相似文献   

3.
古代雅典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陪审法庭上的证据主要分为五类:法律和法令、私人档案、证人、证据性拷问、誓言。与现代法律意义上的证据不同,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证据服务于法庭演说,无须由专门机构提前查验证据的真实性,证人身份的可信性比证词重要。因此,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证据是法庭演说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增强法庭演说的说服力,赢得陪审团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科伯 《宁夏教育》2008,(10):40-40
3月12日,美国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公布了一份报告,确定了推动地质学和行星科学需要优先解答的10个问题。 1.地球和其他行星来自哪里?科学家对地球如何获得其构成物质了解不多,尚不能理解地球的演变以及其他行星之间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证据支持自己所拥护的假说,这些证据包括观察事实、实验结果以及对现有理论的解释。根据对证据概念的不同理解,存在对证据效用的三种观点,即永久性证据、实时性证据和虚拟性证据。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那么科学探究进行规律总结靠什么?靠"证据"!科学探究起于质疑、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必须有根有据,必须从原有认知和物理现象出发;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师生相互交流、评价都必须依赖于"证据"。"证据"是物理科学探究过程中材料、数据、原有认知的总称。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涉足物理知识学习,我们要渗透这种"证据意识",构建理性物理课堂,本文以苏科版"物质的密度"这节课教学为例就如果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一、细致地教材分析,基于"证据"确立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地球科学的学科特点,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认为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地球科学应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具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得科学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科学证据不是万能的,由于其自身的局限,限制了科学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因此,要理性对待科学证据,避免犯"科学证据至上"的片面性错误.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教学要重视和尊重证据,科学准确地寻找证据,实事求是,并以证据进行说理和论证。目前科学教学中存在轻易建立科学概念、易受从众心理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等证据意识缺乏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大胆质疑、多做“证伪”实验、正视意外数据以及科学地观察现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5):111-1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把"证据"的重要性提到相当的高度。文章主要讨论在高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的现实意义和一些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要从知识育人转化为素养育人,就应当将探究教学深刻化。证据是探究之根,它贯穿于探究的始终。"张世成名师工作室"通过9年的探索,总结出基于证据的听评课研修、基于证据的探究教学、基于证据的学习评价等系列的实践经验,以期建立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而教的教育信仰。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并将科学探究纳入“课程内容”.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并评价交流等要素,这些要素都包含一个共同的核心元素:证据.探究要走向深刻就应当突出证据,突出证据的探究教学可以概括成尊重证据、寻找证据、解释证据3大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有依、猜想有据”,“设计有方、改进有法”,“评价有思、交流有想”的实施路径来深化探究教学,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也就是科学学习力。而有效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力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在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寻找证据,即“一种事物对于另一种事物的证明关系”。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证据、应用证据、反思证据,让证据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动力引擎。基于证据进行科学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普通地质学"是高等院校地质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以地球科学基本理论框架为知识内容、构建科学的地质学思维方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进为核心的地球科学观为教学目标。在高校推动并普及地质学通识教育,对非地质学专业背景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在非地质学专业开设"普通地质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查方式等方面对课程的进一步推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学科技》2012,(2):F0002-F0002
为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居住的星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上海市地质学会、《中学科技》编辑部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主办了第2届“低碳杯”中学生地球科学知识竞赛,《中学科技》编辑部承办了本次竞赛。本竞赛是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科技竞赛。竞赛的主题是“绿色地球,  相似文献   

16.
实验对化学教学至关重要,它是引导学生获取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基础。以对氢氧化钠溶液变质问题的分析为载体,通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反应”的实验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对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已作出专门规定,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民诉证据规定》中都没有有关其他类型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的规定,这是立法上的缺失。司法实践中行政证据向民事证据转化是现实的需要,在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等类型案件中不仅能解决举证困难、保障当事人诉权,还能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这两类证据之间的转化,有相关理论基础,但还需在立法上进行完善,制定具体的证据转化规则。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一般会通过精心选择实验器材、加强实验过程指导等方法,尽量促使学生得到符合结论需要的数据,减少实验数据与结论发生冲突的机会。然而,数据与结论不符甚至相背的现象还是比较多地出现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  相似文献   

19.
20.
陶小敏 《教学月刊》2009,(11):41-44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与前提。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个体的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从科学探究的过程可知,证据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载体,科学证据的获得、分析、评估和运用,更是一种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