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 ,从哲学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哲学四个层面的问题。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不是“天人合一”。主张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过程中 ,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合理地调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从而确立人在自然界中的合理地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理解的实践 ,从本质上来说是指主体与客体、人与社会环境的否定性统一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它不仅包括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 ,而且也包括人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活动。实践的特性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这种统一随着人类实践自身的发展呈现出受动性不断消解 ,能动性不断生成的趋势 ,人类实践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摆脱实践的受动性 ,获得实践的能动性 ,从而走向自由自觉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体论作为哲学研究的一种形态和重要方面,在其沉浮的历史发展中,经由宇宙—自然本体论到神学本体论再到人学本体论的演进,体现了人类哲学思维内容、视角、视野和方法的转换与超越。与人类发展的时代精神相一致,现时代呼唤着与其相应的本体论沉思与建构。社会本体论追问是现时代为人的生存寻找安身立命之根基的现实生存需要和理论自觉欲求。思想史和现实的统一显示了这种追问的需要并提供了解答的可能。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社会存在的本体基础的研究趣向体现了自然—人—社会的真正统一性。在这种统一中,才能建构起真正统一的“历史科学”。在这种本体论视野中,合理地说明和理解人与社会及其与自然的大统一关系才成为可能。所以,社会本体论并非仅为社会。本文仅只是开启这一研究领域或方向的始发。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基本规律。数学反映了哲学范畴的数量侧面。本文讨论了数学关于内容与形式、对立与统一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将这一问题视之为虚假问题,消解现实实践世界中的客观规律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正确评价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中肯定了历史必然性,正是从作为主体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矛盾统一体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出发,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实进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既唯物又辩证地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天然世界,人涉世界,人的世界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把握。本文意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出发,对这三个概念试作辨析与界定。 天然世界范畴是一个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范畴。有的学者把自然界、生物体的人以及人类社会都纳入天然世界范畴,这实际上与我们通常讲的物质世界范畴重合了。人及人类社会不仅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自然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具有物质的属性。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人及人类社会的结构确实是作为社会存在被容纳在物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实践"的哲学追问,在人类思想史与社会发展史上产生了革命性变革.唯物史观之"现实的个人",蕴含着社会关系的现实规定,它是实践的存在,具有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性.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具有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它以实践为视角,在批判旧哲学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立足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统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层面建构生态文明主题理念,内含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消费理念,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为我们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为我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合理解决困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
哲学作为一种建构的方法,在批判与建构的基础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思想,在对资本主义历史现实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构出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旨在使人克服异化,恢复本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纪"作为新的时代划分,其主旨在于提醒人们关注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活动正成为影响和改变地球的主导力量。随着环境问题的频发,末日论的宣扬,人们已日益认识并试图以生态重建的方式改善现状。哲学中对"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追求,亦即对真善美统一的追求,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在"人类纪"下生态应对、充分理性实现人的主体性,也是哲学应有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1.
实践批判理论的主体实践是能动性主导受动性的统一,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向度,不断改变实践的方式,其目的是实现人类社会即人类自由解放的社会。这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核心的逻辑,据此可在严密系统中理解其余一切原理,恢复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质疑"马恩对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理论界都有人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与恩格斯的哲学不仅是有差别的,而且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恩格斯则主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二元对立;(2)在历史发展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强调人的活动的重要性,恩格斯则片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是机械决定论.作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依据,从以上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马恩对立论"是虚构的、不能成立的.文章还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和详细阐发他们的理论的过程方面,论述了二人思想的基本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在全球化进程曲折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冲击、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性及其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基本方式的反思,既是科学技术哲学逻辑理路的延伸,又是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当代表达方式的创新。社会工程哲学汲取了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的精华,标志着现代哲学从社会批判向社会建构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14.
论人与自然、社会、历史的统一林剑关键词人;自然;社会;历史;辩证统一“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对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恐怕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人与自然”何以是统一的?人们对此的回答未必一致。在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中,人们常常顺着这样的思路来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求真、行善、尚美:德育价值的根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善美是德育价值追求的哲学理念依托。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人类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文化特性,既具有终极价值旨向性,又具有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统一的现实可能性。本文从真善美追求的各种性质特征展开分析,探寻真善关对道德价值的理想和现实实现的能动性,从而使真善美引导整个教育的审美改造和人的完美发展同时追求真善关的完全交融和高度统一,也是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德育价值体系内核确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刘丹 《华章》2011,(26)
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尊重事实与尊重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不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科学方法的运用,而且提出了解放全人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目标,体现了对人的关注.而这两方面的统一却蕴涵在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构想之中,即只有基于科学的探索和人文关怀基础上才无至于沦为纯粹乌托邦空想.  相似文献   

17.
知、情、意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三个基本方面或功能,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这三种功能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各种缺陷,把知、情、意真正统一起来了。它的内容、特点和精神实质充分体现了这三者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知、情、意的统一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艺术和方法以及教学的态度和作风三者的统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学到手,达到这门课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发展哲学的两大中心主题。人同自然的关系不过是自然同自身的关系,人理应与自然达成和谐一致,超越人对自然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两歧逻辑;同时,自然又是人本学的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是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的特定反映。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关系相互指称、密切相联,没有自然人无以立足,没有社会人无以显现其本质,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本质上是一个统一过程,没有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合理解决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程作为人们改造社会世界的典型实践活动、人类把握现代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包括社会工程事实、社会工程现象、社会工程理论(学)和社会工程哲学等四个层次。社会工程理论(学)研究只有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并上升为社会工程哲学,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社会工程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进而发挥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方法论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包括社会存在、人类实践、人类思维这三个层面,其中,人类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也是马克思全部哲学视野的中心。而人的需要分别是社会存在、人类实践和人类思维的内在依据,因此,马克思哲学的根据点就是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