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认定秦始皇赢政生父为吕不韦而非庄襄王异人,由此形成一桩历史悬案争论至今。对于司马迁的说法,近代文学界有存疑、肯定和否定三种观点。笔者认为无论从史料还是从情理推断,赢政生父只能是庄襄王,吕不韦说是战国“好事者”编造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系何人所生?对于此问题,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是吕不韦所生,这似乎成了定论。本人经考证认为:秦始皇非吕不韦所生,而实秦庄襄王(子楚)所生。一些学者认为,子楚娶邯郸女时,其已有身孕。所以就断定秦始皇为吕不韦所生,而非子楚所生。粗一看,这个结论似乎是无可置疑的。《集解》徐广曰:“期,十二月也。”也就是说,邯郸女从怀孕到其生子政,其间共经历了十二个月。而按照正常的生理现象,人十月而生,而始皇  相似文献   

3.
关于秦始皇的功过问题,众人之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有"过",但秦始皇对社会发展之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文字、货币以及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两千多年之中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作为一国之君的秦始皇因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第一个封建王朝而功不可没,其功之"大",乃至后世之人能与其相比者甚少。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的生父一直是红学之中的一个谜,其出生年、月、日也有两种权威看法:吴世昌先生、胡适先生等认为是1715年,周汝昌先生认为是1724年4月26日。但从康熙、雍正的御批,两淮巡盐御使噶尔泰的密折中,可知曹顺至雍正五年(1727年)仍“年少无才”;曹家抄没时,他虽任江宁织造十多年,因其年少,免于追究。从时间看来,他不可能是曹雪芹之父。曹寅只有两个儿子:亲生子曹颤,承嗣子曹颊,曹雪芹既非曹额的儿子,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是曹颗之妻马氏的遗腹子,并且生于1715年5月26日。  相似文献   

5.
祁黄羊荐贤     
吕不韦 《华章》2011,(2):25-25
【导读】吕不韦(?-前235),是战国末年卫国的大商人。他在赵国都城邯郸遇见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就通过帮助异人进行政治投资。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离开了"听",音乐就是无水之源;离开了"听",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时,常常会得到无法言喻的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通过教授而获得的,而是聆听者自己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体验更直接、更能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确实是不能"教"的。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听"音乐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举国文化之昌盛、影响之远莫胜于先秦诸子,对于先秦诸子的起源有三种解释:荀庄的"诸子出于道散天下论",淮南王的"诸子出于社会需要论",班固的"诸子出于王官论"。通过对诸子起源的探讨,可以看出诸子思想的真实内容、特征与分歧。而荀子"务息十二子之说"和韩非、吕不韦"诸子为乱"应"主一"之说,正可以显示出先秦至秦汉思想脉流如何逐渐由"百家争鸣"走向"思想一统"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秦相国,曾在秦国主政13年,功绩显赫,位及人臣、权倾一时。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却以饮■自尽而告终,诚可谓悠悠人生,生死难料。那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吕不韦为何要选择自尽的方式奔赴黄泉?一者亲政后的秦始皇为"亲政",必然要对他步步紧逼,置之死地而后快;再者吕不韦自身所具有的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与他对权力及富裕物质生活的热爱的对立心理情结更是将其置之死地的天然杀手。我们可以说吕不韦正是在这一天然杀手的护送下命赴黄泉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吕不韦的自杀心理作一透视。一、忠君思想吕不韦生活在战国末…  相似文献   

9.
马长军 《成才之路》2011,(23):11-I0006
自称"一个对儿子束手无策的‘70后’父亲"投书媒体,讲了他和"90后"儿子的冲突,发出抱怨,"现在的独生子女面对的诱惑太多,社会给他们的东西太多,却恰恰没有给他们自然的、阳刚的培养"。认为"儿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责任感",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一直策划着如何让他吃苦"。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作为资本,它实实在在存在于经济运行中,无论从理论还是人们的感受中,道德资本都不陌生。虽然人们接触的首先是"物",但从"物"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其生产者、经营者"藏"在"物"中的"德"。"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绝对是存在的,并且通过"物"而感触之。这就是生产者、经营者的道德资本。一个社会,一旦只有"物"而没有"德",这个社会的经济运作是惨不忍睹的,这个社会从基本上说经济发展就快要停滞了。当今中国不是没有"物",而是"物"中缺乏"德",其后果是不想自明的。中国不下力气解决这个问题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强调道德资本、运用道德资本,加强对道德资本的投入,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源妈 《生活教育》2011,(5):84-85
家长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是最伤孩子自尊、最令孩子反感的批评方式。某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认为"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父母的话是圣旨,孩子应当无条件地接受,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反抗和不满。  相似文献   

12.
伊玛目.冉巴尼提出"见证单一论"思想。他认为"一切皆源自真主",苏菲修行的目的不是追求与真主的"合二为一",而是热爱真主,虔诚向主,见证自我为安拉的"创造物",从境界提升后返回现实生活,召人与主道。真主是至善至美、绝对必然地存在,"爱"是追求真主完美性和净化灵魂的动因,"弘莱提"是真主与万物连结的纽带,"可能"世界是真主尊名和德性的反映,同时,"可能"世界也以反映的形式而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会稽刻石中提出了"夫为寄豭,杀之无罪",许多学者都把它作为秦严惩奸罪的证据,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种种迹象表明,"夫为寄豭,杀之无罪"应与秦始皇的幼年经历及晚年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汤加兰 《考试周刊》2012,(16):19-19
文人好酒,纵横千年。从汉末孔融、曹植,到晋初"竹林七贤"的"酣饮成欢",东晋陶渊明的"济世之饮",再到唐代李白的"斗酒狂饮",宋代柳永的"浅斟低酌",可以说,历代文坛诗人都颇好饮酒赋诗,而在诗中又或多或少地斟下了自我的苦闷和酣畅,溢出了社会的灾难或繁华。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的一位特殊的女词人,也斗酒浑诗,"直欲压倒须眉",让我们看来颇有怅然之感。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罗贯中之籍贯,以山西太原说与山东东平说之争论最为激烈。主山西太原说者,依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认为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主山东东平说者,依据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认为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又有学者提出"东太原说",致使罗贯中籍贯的争论更加复杂化。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说的合理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山西太原说"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山东东平说"则至今未发现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之"东原",不仅指山东东平,也指山西太原,"东原罗贯中"应是山西太原罗贯中之意;古今只有一个位于山西的太原,所谓山东之"东太原郡",是个侨置而虚设在山东的地名,有郡名而无实地,其实质指的还是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16.
"减负"是这些年来针对学生群体而衍生的热门话题,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负担等问题,却甚少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问题不被关注不等于不存在,我们且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据调查,有近五成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8小时;86.7%的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实践德育之"五行",实现"以人为本,文化育人,实践育德"很重要. 一、德育之"金"--完善制度激励人 制度激励是"金",有刚性的一面,却不乏以人为本的真情激励.制度是保障师生成方成圆的规矩,笔者认为在完善制度时不能仅停留在如何规范师生的品德和行为上,而是更注重如何以制度来激励师生积极向上向善.  相似文献   

18.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常用来形容文章完美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或是文章用词十分精粹,价值高到一字可值千金!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本来是个富有的商人,他对秦国的子楚有过救命之恩,所以子楚登基成为秦庄襄王后,封吕不韦为相国。秦庄襄王死后,其子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13岁即位,当然将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高唐神女等性爱女神为原型,而她们之间又存在诸多不同。分析这些异同,既能看到杜丽娘对性爱女神原型的承续,又可窥见其超越之处。杜丽娘形象的进步性不是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的"以情抗理",而是"生死为情、情理兼顾"之真实自我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栋以其独特的诚意观来纠正心学的流弊,价值很大。他综合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艮的"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王栋强调"诚意修身"必须立定主意,把诚意看成是彻首彻尾的修身工夫,特别要求在"诚心"上下功夫。他解诚意功夫为慎独,认为诚意本身就是一种功夫,而慎独也是一种功夫,而且这两种功夫是相通的。王栋认为这种慎独的诚意功夫,不是已发之功,而是未发之功。王栋不仅把"独"字解释为"意",且赋予以不睹不闻,未发之中的本体地位。王栋还针对当时的痼疾,提出"诚意祛病"说,试图用"诚意工夫"来防止现成派的"乱发"之弊的"狂"者意志。王栋认为诚意是为了正心,做到自心自性,自诚自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