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禹偁作为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但对其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诗歌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上,对王禹偁大量的更鲜明地表现其思想人格的散文作品却少有触及。而对王禹偁这些散文作品的分类解读却是深入研究王禹的关键,因此,对王禹偁散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禹偁创作的散文文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占其散文创作50%以上的非公牍文,包括辞赋、书牍、赠序、论说、序文等五种。它们因为文体的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而这些不同文体却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王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通过分体研究试图进一步解读王禹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2.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体"范围。王禹偁贬谪后用典情况优于前期,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王禹偁是北宋初年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虽未最终高居庙堂成为执政,但一生大胆直言,意在改革。在宋初诗风和文风不振的情况下,他强调恢复风雅传统。这显示了王禹偁受儒家传统教育而具有的主流文化取向。但王禹偁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人格的封建文人,这种复杂的文化人格便体现为:尊儒、排佛、亲道。  相似文献   

4.
王禹偁出身孤寒,后虽为宦十九载,却有长达十二年的时间为下层官吏。其间王禹偁亲身感受到了民众的疾苦,加之受其所学影响,也坚定了其为民谋利、为民直言的民本思想。受此思想影响,在宋初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王禹偁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北宋王禹偁引冯伉为“知音”,两人在政治、文学创作诸方面交往甚密.但冯伉何许人也?研究者并未涉及.笔者试图从一鳞半爪的资料中考释出冯伉的生平事迹,为研究王禹偁做点肤浅工作.故本文着重从其家世、生卒、任职三方面勾画出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6.
宋代王禹偁济州人,幼年异常聪明,七八岁时就能吟诗作文。毕士安在济州当官时,听说王禹偁是一位天才,他家以磨面为生,就叫他当场写一首《磨诗》,以试试他的诗才。王禹偁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一首寓意深刻的《磨诗》便写出来了:“但存心里  相似文献   

7.
屈于身兮不屈其道——论王禹偁道势兼顾的双重文化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王禹偁的文化人格.认为其文化人格具有双重性,即道势兼顾.在实践行为层面上,通过王禹(?)恋禄行为的分析,指出其道势兼顾的具体表现;在意识形态层面上,通过其政治意识二重性的探讨揭示其道势兼顾的双重文化人格的本质.在文化精神层面上,以其诗作为例,印证王禹(?)道势兼顾的文化人格.认为王禹(?)的文化人格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帝王权势异化共同积淀的合果.其积极从道的一面,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禹偁一生短暂,生性刚直、不畏权势的他本图忠君报国,却在八年内三次被黜,要全面考察这位对宋诗发展有特殊贡献的重要诗人,不能不返观王禹偁三次被黜的遭遇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次贬谪是王禹偁的孤独心灵之旅,他贬谪后的诗歌创作,流露出一种把生命和情感对象化于国家的骚人情结。这是千百年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以屈原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沉淀。通过对王禹偁骚人情结的分析,以探寻其贬谪后的生命历程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0.
论王禹偁的骚人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次贬谪是王禹偁的孤独心灵之旅,他贬谪后的诗歌创作,流露出一种把生命和情感对象化于国家的骚人情结。这是千百年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以屈原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沉淀。通过对王禹偁骚人情结的分析,以探寻其贬谪后的生命历程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禹偁作为宋初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其散文风格简雅古淡、朴实流畅、自然明快。他的名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足以代表其散文风格。  相似文献   

12.
陈为兵 《天中学刊》2012,27(3):86-88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白体"诗派代表作家,但冠以主盟一词似有不妥。无论从当时文坛影响、科举考试还是师从关系来看,王禹偁在当时难当盟主之任。将王禹偁定位于宋代文学之开启人物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3.
北宋大文学家王禹偁自幼聪慧好学,九岁便能文善诗,在乡里颇有名气,人称神童。然其家境贫寒,靠义母磨面为生。温饱尚尚不能满足,父母自然无力供小禹假上学读书。  相似文献   

14.
王禹偁一生屡次被黜,所经之地甚多,他用独有的目光审视流寓之地的风物人情,使其贬谪诗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虽然这些诗不免带有迁客人生失意的个性化情感,但是,主观上却对当地某些景观进行了文学性再现,客观上又对这些景观实行了地域文化意义上的发掘。  相似文献   

15.
王禹偁与西昆体关系之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与西昆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表现在:其一,王禹偁去世前几年,西昆体已经产生:其二,他的诗歌体现了白体向西昆体的过渡;其三,他与杨亿的交往也促进了西昆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王禹偁谪居商州一年有余,这是他创作历程中最敏感、最辉煌的时期。在这里,他的人生体验、思想境界和创作实践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铸起他诗歌创作的里程碑。王禹偁的诗歌创作在宋初诗坛代表着主流,对宋诗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精神食粮。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中的"和"、"仁"等思想仍然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文章从解释学中关于"前见"的概念,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儒家思想进行论述,借以说明儒家思想的演化历程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原诗】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①悠悠野兴②长。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⑤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⑥似吾乡。  相似文献   

19.
一、掌握流变宋代文学有300余年的历史,其间诗、词、散文、话本都有长足的发展。学习宋代文学,不能不对各体文学的发展概貌先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一)诗歌宋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其一是北宋前期。北宋初,王禹偁效法杜甫和白居易.创作了不少关怀民瘼的政治诗.其诗言之有物,风格简古淡雅,对宋初的诗文革新运动有一定贡献。继王禹偁之后,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都是僧  相似文献   

20.
晚唐五代艳冶浮靡的文风承接到宋代,致使宋初七十余年的文学始终都无法根除其气格赢弱的特点。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种浮靡文风显然已不适于新时代的要求了。新的时代将树立一种怎样的文风,将形成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往往体现在这个时代初期文学家们对前代遗留文风的质疑和反拨中。作为北宋初期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家,王禹偁毫无疑问地承担起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王禹偁散文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与宋代文学最终形成的特有的时代风格和审美追求,有着内在的暗合之处。在王禹偁的散文中体现出了现实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复归;主体意识与浪漫色彩的凸现;简约朴素行文风格与注重辞采、力戒浮华的艺术追求。这也是王禹偁对五代文风进行反拨和变革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