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 《文教资料》2011,(30):120-122
寺子屋是江户时代平民教育的典范,其发展体现了平民教育的发展水准。江户时代教育的主体是平民教育,而平民教育的主体则是寺子屋。经历了江户时代两个多世纪的迅速发展,寺子屋在明治初期的教育近代化改革中走向穷途末路。即便如此,寺子屋对日本的近代化仍然影响巨大。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并随之发扬光大.到了江户时代,随着受教育人数的激增,特别是平民子女受教育人数的激增和日本佛教的兴盛,寺庙的大肆兴建,逐渐的产生了一种日本独有的宗教教育——寺子屋教育.寺子屋教育以寺庙为授课地点,由寺庙的僧人为授课教师,面向广大平民子女,教授他们科学文化知识,并向他们讲述做人的道理,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本文将重点阐述日本这种独特的宗教教育的产生、兴盛和衰落.  相似文献   

3.
町方村寺子屋是江户时代末期日本农村的一所普通民众教育机构,始建于1845年,历时24年,先后招收町方村及周围村童98名。学童中除了村吏等农村中上阶层家庭子弟之外,还有一些是来自连学费也交不起的农村下层民众。该寺子屋每年在籍学童数保持在数名到十数名之间,大多数学童在此接受一至三年的启蒙教育。教师田中与右卫门常年担任名主(村长)职务,寺子屋教师只是他的兼职工作。寺子屋学费因人而异,富家子弟多缴一些,贫穷子弟则少缴一些乃至不缴学费,町方村寺子屋教育具有非盈利,甚至慈善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私立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日本私立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点日本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起始于明治时期。在此之前,日本民间就已经存在着诸如“寺子屋”(在寺庙里对庶民子女进行读写教育)、私塾等一些私立教育机构。明治初年,日本模仿欧美颁布了学制,开始建立公立学校体系,上述私立教...  相似文献   

5.
杨剑 《现代教育》2004,(4):55-57
日本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传统由来已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德川时代。那时,一种被称为“寺子屋”的私塾教育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个“寺子屋”一般招募20—50名学生,由僧侣、武士等教授读、写、算盘等。这样的私塾共发展到1万多个以上,到明治维新时期,男性的43%和女性的10%左右都接受过这种教育。明治维新后,教育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寺子屋为江户时代以庶民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机构,私塾为中国以启蒙儿童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育形式。作为传统教育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二者都面临着被改造的命运,但是,寺子屋在改造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的私塾却废而不除,此外,他们在中日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论文试以私塾与寺子屋的比较为切入点,管窥中日两国传统教育资源的命运异同。  相似文献   

7.
日本江户后期寺子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幕府末期的基础教育形式——寺子屋是民众教育的特殊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在日本教育史和日本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明治维新和当代日本国民意识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寺子屋以特有的形式进行系统的知识和道德教育 ,它事实上是明治维新后小学教育的基础 ,为明治维新的实现和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奠定了当代日本人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人民教育观是中国近代平民社会地位和教育现状的折射。从近代中国社会平民在政治经济中和文化教育中的地位,中国近现代政府对平民教育的倡导及对平民教育团体的支持,苏区、边区和解放区人民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现状诸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毛泽东人民教育观形成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人民教育观,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毛泽东人民教育观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当时的平民教育运动是毛泽东人民教育观产生的重要契机,陈独秀、胡适和杜威等人的平民教育思想,都曾深深地吸引了毛泽东,并成为毛泽东人民教育观生成的学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经过不断探索和前进,最终确立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教育观,并开始了他在苏区的人民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平民学习的中国远程教育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民学习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平民需要属于自己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是平民的教育,必须以促进平民学习与发展为宗旨及价值取向,坚持走平民化的发展道路.历史地形成的平民学习文化,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土壤,根植于平民学习的文化土壤,远程教育才具有内在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基于平民学习文化,中国远程教育必须创建贴近平民生活、满足平民需求、接受平民评价、寻求平民支持、体现平民学习特点的平民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但他常常超越教育领域来讨论教育.他与别的一些教育家不同的地方正在于他的大教育观.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这可以从他对教育由谁教、谁被教、怎样教、教什么等教育的根本问题的回答来判断.由于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造成了毛泽东教育哲学的三大特点:高扬主体性、追求平民性、深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2.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董宝良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进行整体的全面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是其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他能在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和全面教育各次运动中留下教...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教育观是在对现代教育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现代教育的统一性、本质性和封闭性,后现代教育观则强调差异性、多元性、平等性和开放性。通过分析发现,这些观点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很多启示,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针对性、开放性、要贴近大学生生活等。  相似文献   

14.
晏阳初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平民教育家。他的平民敦育观主要是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教育主体,集中进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期培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和公德心的“整个的人”。这种教育观对于当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借鉴意义:应该把教育看作是系统工程;重新认识乡村文化对教育的独特优势:重视教育在乡村建设和改造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数学教育的几次重大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数学教育的几次重大改革华东工业大学曹伟丽一、战前日本教学教育概况明治以前,日本的数学教育就是在寺子屋或藩校进行和算的传授。和算最早是由中国传去的,后来经过关孝和(1642一1708年)、建部贤弘(16G4-1739年)、安岛直园(...  相似文献   

16.
河南平民教育产生于清末民初。民国初年平民教育逐渐发展, 1923年河南省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促进会”作为平民教育的推行机构。冯玉祥第二次主持河南军政期间,河南省的平民教育获得了很大发展。二十世纪 20年代河南平民教育包括多种形式。平民教育的历史经验值得研究、借鉴:政府重视,经费有保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各级学校为依托;形式灵活,内容贴近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日本近世中后期,"学文"的思潮随势而起,尤其是以学校为载体的私学教育非常兴盛.寺子屋建设数量惊人,是基层教育的中坚,也是儒学得以普及的重要渠道.私塾等精英学者的思想为日本近世教育发展贡献了优秀的教育理念,也为社会改革提供了思想支持,体现了思想的变革力量.乡校的建立有启蒙民众以及建设地方共同体的因素在内.近世日本教育在不...  相似文献   

18.
河南平民教育产生于清末民初。民国初年平民教育逐渐发展,1923年河南省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促进会”作为平民教育的推行机构。冯玉祥第二次主持河南军政期间,河南省的平民教育获得了很大发展。二十世纪20年代河南平民教育包括多种形式。平民教育的历史经验值得研究、借鉴:政府重视,经费有保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各级学校为依托;形式灵活,内容贴近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青年教育观、平民教育思想和妇女解放教育思想等,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增添了宝贵的内容,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两年前,日本政府提出了教育改革问题,为此文部省成立了大规模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回顾日本近现代教育史,曾有过两次大的教育改革,一次是明治五年(1872),以学习欧洲学校教育为模式,废止了寺子屋和藩校教育,设立了欧式学校。以后他们不断地完善这种学校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