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志公先生在《对当前中学语文教改的意见》中指出 :“当前语文教学 ,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速度效率低……二是实用性不强 ,学了不管用……”这一现状既与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懒于动脑、不善思考、缺乏主动性———有关 ,也与教师照搬教参满堂灌等不当的讲授方法密切相关。正如张老所说的 :“在不良的语言环境中 ,课堂上讲得越多越坏。”也就是说 ,缺乏对阅读方法的系统有效的指导 ,学生即使听过对上百篇课文的分析 ,在接触到一篇新文章时 ,也仍然会不知从哪里入手去阅读理解它。因此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的一条是 :变“授人以…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因为科学的自学方法,不但是学生自学的基础,而且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的前提。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新旧联系、归类比  相似文献   

3.
学生会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教师该怎样进行指导呢 ?本文试谈几点粗浅认识。一、会听会听的培养与指导应从低年级抓起 ,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不同的多种途径 ,如听算、听写、听说的训练 ,为学生会听提供必要的条件 ,进行不同的指导 ,逐步提出不同要求 ,逐一完善听的方法 ,从而达到会听的目的。比如低年级 ,主要教给学生听清老师这节课讲的是什么知识内容 ,一节课完了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中年级就应教给学生注意听清教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师怎样讲述例…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章小学语文“大纲”范土,“要变视名养学生的自学能刀”,“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主和地进行学习”O同语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要本,使学生在理解词语,积累词汇的同时,学会自学词语的历法C这样自助于调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退学史的聪明刁曾,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连养学生的自学能刀。做法:一、从词素入手理解词语在汉语词汇中,吕成调S成语的数量场等,2们中不少的词语和以从经成这个何田们累人手工理解。例如,义勇教章小学语文第四四中的“欢快”这个词,“观”表示班乐,“快”表示较快,吕超采是欢乐较快的意…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二十世纪每十年增加一倍,七十年代每五年增加一倍,而目前大约每三年增加一倍。有的专家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很明显要让自己的学生不做未来的文盲,就应该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从我国本世纪内,90%以上学生不能直接升大学这一实际来看待这一问题,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不能升大学,我们也就不能希望他们到大学再学会怎样学习,这样,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中学教师的肩上。这90%不能直接升大学的学生注定要成为二十一世纪初祖国四化建设的主力,他们学会了怎样学习,就有可能比较从容地面对未来世界出现的新的知识构成,完成祖国交给他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中学生是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各个建设领域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就应该让他们具有现代人的素质——思想活跃、自学能力强、善于吸收各种新信息、富于理想、勇于创造。语文教学就要为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怎样使学生会读课文呼伦贝尔盟教研室贾恩亮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根据儿童认识事物一般心理过程和阅读教学的规律,学生读懂课文的实践过程应当遵循这样一个思路一读通、读熟、读懂、会读。也就是只有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在教师指导下读熟,才有...  相似文献   

8.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9.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好地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教给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知识,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任务加重,数学尤其是他们感到难学的学科。如何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做到既不加重学习负担,又使学生学好数学,我认为必须优化教学结构,同时注意教给学习方法。一、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优化结构首先是指优化知识结构,实行单元整体教学。我们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把教材分成大小不同的教学单元。在每一章的起始教学课前,布置学生粗读全章,从教材的小结中粗略了解全章的研究内容,课上教师简单介绍本章  相似文献   

12.
13.
教给方法 培养能力曾裕海一、教给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很多学生没有自觉的阅读习惯,不是走马观花,就是囫圆吞营,达不到问读的目的。于是,我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培养他们广泛的注书·兴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1.从课文入手、注重预习...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这很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本着这个精神。重视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它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果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听、说,读、写中的许多问题,就能一通百通。因此,阅读教学应该着眼于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点,着眼于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开展反思性的自学活动,为课堂上的探究与交流活动提供多种准备 有效的自学活动必须融入个体的积极思考与体验,做到不盲从课本。在自学课本时,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课本讲的是什么道理?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这样讲?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的思考融入对课本的自学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经历,变注重课本的想法与自学的结果为注重学生的感悟过程与不同的自学状态。  相似文献   

16.
教学应该有程序,但不要程式化;教学应该有法,但不要定法.序是步骤、节拍;法是法则、规律.任何一门技艺的传授,都是由师与生、教与学矛盾双方构成的.为师者对所传之技艺应该是先知、能匠、并懂得传授之法的人.他的活动目的是把这种技艺传授给生徒,使生徒真正懂得并掌握这门技艺.然而任何一门技艺都是在不断更新向更高境界发展的.所以传授技艺就得使生徒适应技艺发展的要求,具备推动技艺发展的基本能力.明师才能培养出高徒.“明”师出高徒,也是对师生双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语文综合阅读是一个立足于语文学科,阅读内容多样化以及跨学科综合,达到学科间横向沟通的学习领域,它是一个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阅读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阅读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教学过程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学生发现、创造、发展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数学系在高年级开设泛函分析课,不仅可以让学生继承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尽快地接触近代数学的新课题、新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泛函分析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任何发明创造来源于正确的猜想和把它变为现实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和准确地提出问题.其次,在问题提出之后,还要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周密、细致地分析问题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把正确的猜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对于学生,"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在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教会学生提炼、总结成果使之条理化.为此,泛函分析课改变了过去的传统讲法,采取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成果"的  相似文献   

19.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主要要重视教给方法和养成习惯两条。本文想就此谈点体会。一、教给方法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符合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物理教学的实践证明,用“通读、精读、复读、细读”的自学方法,效果较好。1.拟定提纲,通读教材初次学习时首先要求通读教材。为了减少阅读的盲目性,达到对教材内容、对知识理解的目的,必须先拟定阅读提纲。提纲的拟定一般应围绕下列几个方面: 教材涉及到哪些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概念和规律的表达方式如何?  相似文献   

20.
教学生学会运用“两勤”来提高阅读能力,碰到不懂的字、词,尤其是关键词语,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要勤查词典;碰到搞不懂的难题,要勤于请教他人。聪明的老师不用嚼烂的馍喂学生,聪明的学生不生吞老师教给的知识。教师要告诉学生:求知不要要求别人提供全部内容或现成答案,只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