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窥。数字作为特殊表达符号,其文化伴随意义在俄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差异。从俄汉数字中反映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美学功能三方面入手,对俄汉语言中数字的文化伴随意义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俄汉的民族个性以及文化差异,促进语言的掌握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现象,不但具有其词汇的基本意义,而且还有附加的蕴涵意义.这些附加在基本意义之上的蕴涵意义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表述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美学、宗教、民俗、信仰、认知.文章主要研究个别特殊数字的使用方法及其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特点.文中运用了列举和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个别数字的使用规则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个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仅从数字"七"来看,这种差异性就表现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七"有吉凶两方面的涵义,也更多的与女性联系在一起;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代表了神圣和吉祥,甚至进一步延伸到法律和道德领域。形成这种差异性有单双数崇拜文化、谐音联想和宗教神话三个方面的原因。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七"不同的理解上,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这个侧面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个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仅从数字七来看,这种差异性就表现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七有吉凶两方面的涵义,也更多的与女性联系在一起;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代表了神圣和吉祥,甚至进一步延伸到法律和道德领域。形成这种差异性有单双数崇拜文化、谐音联想和宗教神话三个方面的原因。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七不同的理解上,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这个侧面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杨滟  田吉明 《现代情报》2021,40(10):43-51
[目的/意义] 数字文化资源成为大数据时代最重要、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新的应用需求,为了解决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数字文化治理体系的建设。[方法/过程] 通过界定数字文化治理的内涵,分析数字文化治理的必要性,明确数字文化治理过程,从治理主体层面、数据层面、治理机制层面和治理技术层面4个层面架构了数字文化治理参考框架。[结果/结论] 并从数字文化治理机制保障,多元主体需求保障和治理质量保障3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数字文化治理的策略,为数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和价值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时代,新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着新的机遇。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在共享服务和智能优化方面发挥着极大作用,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带来了新助力。因此研究数字孪生技术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数字孪生理论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孪生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融合,提出了数字孪生技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对图形艺术表达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图形元素作为艺术传播的关键所在,通过图形元素可以反应出时代的发展特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图形元素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意义,并总结了数字媒体中图形元素的具体表达方式,以期展示出图形元素的特征及独特美,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促进图形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是科技革命带来的产物,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电影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农村电影产业的发展中,数字电影放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思想,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提高了农村群众的致富能力,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因此,本文对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数字电影投影技术在农村电影中的主要应用展开了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活动日益增多,由此衍生出了“元宇宙”这一概念。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作为目前元宇宙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其热度的不断升高使人们对数字艺术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创作和收藏数字艺术品。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众多的爱好者,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藏文化将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文章通过展示当下以NFT为代表的数字艺术品交易模式和制作藏文化数字艺术品的关键技术,分析创作和流通藏文化数字艺术品的意义,以此为藏文化传承与发扬提出新思路、新方向,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腾飞的时代不断散发新光芒。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技术在全球掀起了巨大的浪潮,同时也影响着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从生产方式、产品类型、制作模式、销售渠道都发生着变革,因此我们也要转变思维观念,分析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行业的应用范畴,为新时期的数字出版业提供必要的指引和帮助。本文从大数据概念在出版业的提出及意义入手,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并详细的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数量逐年递增的老年人群,急速膨胀的数字技术,将构建老年数字文化的需求性、可行性、必然性和趋势性溶为一体。本文从老年数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应用范畴与载体、构建与应用、展望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老年数字文化将在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中产生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覃海川 《大众科技》2013,(6):337-338
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现代传媒特性拓展了人们想象和生存的空间,必将成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重要传播形式。文章分析了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的意义与现状、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作为一种传播形式的特点以及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意义]人文学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使用传统手段感知数据的技术困境和进行数据交互认知的人文迷思。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出发,无论是遵从信息的生产者驱动模式,还是消费者驱动模式,都需要寻求一个兼具技术与人文框架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工具。Data Storytelling(数据叙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被赋予新的使用语境与意义,并以数据科学理论和实践为支撑,成为数字人文方法论甚至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方法/过程]研究从大数据时代数据感知和数据交互认知的困境出发,通过文献调查理清数据叙事的概念与逻辑脉络,提炼其基本要素与理论基础;再对比传媒、商业、文化教育等应用数据叙事相对较早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各情景中数据叙事的用户体验价值、情感价值、知识感知与传播价值、认知驱动价值等,继而总结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数据叙事的应用与实践意义;最后提出图情档学科利用数据叙事展开数字人文研究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探索与发展,始终围绕着数据感知与价值发现的技术规律与叙事话语体系的人文框架或范式不断迭代升级。以数据科学为平台、信息可视化为产品或服务形态、叙事学为价值变现渠道的...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是语言文化的结晶,缺少了习语,语言特会变得索然无味.中英不同的文化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也使得翻译中容易产生误译,因此加强对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了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探讨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文星 《科教文汇》2009,(18):252-252,264
在汉语中,许多数词并不表达确切的数量含义,而是表达一种虚指意义。受文化与思维差异的影响,此类虚指意义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从思维与文化角度入手,探讨了汉语数词虚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中,许多数词并不表达确切的数量含义,而是表达一种虚指意义。受文化与思维差异的影响,此类虚指意义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从思维与文化角度入手,探讨了汉语数词虚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鲜艳  王振宇 《科技风》2022,(11):14-16
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的结晶,综合了文化与数字领域的特点,带动着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的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新业态。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能量,推动着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分析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析数字文化产业在内容、产品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三个方面的发展路径,以期为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文章分析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的现状,阐述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意义及展望,并提出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的可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数字习语更是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因此,了解数字文化的内涵是正确应用英语数字习语的基础。本文将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入手,探讨其在英语习语中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