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报刊中经济信息专栏的设立以及一大批经济专业报刊的涌现,每天都有大量的经济信息报道与读者见面。过去,人们对经济报道中的消息、通讯,述评、特写等均有研究与探讨,对经济信息报道的论述却不多。笔者接触经济信息稿件较多,有一些粗浅体会,写下来求行家指教。  相似文献   

2.
说“味”     
味,是人的味觉与嗅觉对物质所具有的某种特性的判断或选择。可以说,人与味有不解之缘。物质具有的味,是物质的特性;那么,精神产品是否也具有“味”的特性呢?回答是肯定的。当人们观赏一部好影片时,会情不自禁地说:“有味道!”在人们读过一篇好作品后,会赞不绝口地说:“真够味!”  相似文献   

3.
新闻工作者离不开笔,有的爱使钢笔,有的喜欢用圆珠笔,习惯使然,无可厚非。然而,现在似乎形成了这样的“常规”:写新闻,编稿子,加按语,处理来信,全由一般的记者、编辑去完成,他们多用钢笔;中层领导看看稿子,提提意见,或稍作修改,签字发排,多半用红毛笔;而总编辑、副总编辑最后把关,多用铅笔,有红、蓝的,也有炭黑的。用这种铅笔,不是写文章,只在稿样上画圈、打勾、加问号,或批上“可发”、“似可用”、“不用”、“暂不发”等粗大的字体。在这里,我决不是反对领导同志审稿用铅笔,而是想说,许多用惯  相似文献   

4.
有些事,正在火候上,不便说话。事情过去了,来个马后炮,人们也许能听得进去。漂流长江,实属伟大壮举。对英雄和英雄行为的尊敬,人皆有之。电视屏幕上的橡皮船象一片树叶似的从几十米高的峡谷中冲下去,船翻人覆,勇士们与波涛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真叫人目瞪口呆。有人说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从此恐怕要“免开尊口”了。于是我们的新闻报道使用了“征服长江”这几个字。你用,我用,各家报纸都用,似乎我们真的征服了长江。当时如果有人忽然说:  相似文献   

5.
李下 《中国编辑》2007,(2):89-90
编辑是干什么的?听有的人说,编辑就是“拉稿子的”。这话按说也没大错,作者的稿子,可不就是编辑们又是打电话,又是登门拜访,从人家那里“拉”来的么!如果你仅是十分崇拜作者,害怕得罪作者,一字不易地把该作者的稿子发表出来,你确实也就是个“拉稿子的”。  相似文献   

6.
忆当年,周副主席和邓大姐是最关心青年记者健康成长的。青年记者团团地围着他俩问长问短,背后亲昵地管周副主席叫“胡公”。其实那时候,周副主席已经不再留胡子了。早在武汉《新华日报》出版之前,范长江同志提出,要把分布在各战场的青年记者组织起来。“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周副主席是经常说这两句话的,这个倡议立即得到他  相似文献   

7.
我们当前面临的这场改革,似乎可以用“经济转轨”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经济是“龙头”,科技、教育、出版、文学艺术等一切文化事业,在这种形势下都以“龙头大哥的马首是瞻”。这恐怕是有着历史的必然性的。然而,经济可以“转轨”,文化究竟如何“转轨”? 放眼世界,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已相当发  相似文献   

8.
侯晓达 《记者摇篮》2012,(10):48-49
当前各种形式的节目主持人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给广播电视宣传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既有记者、编辑客串主持人主持专题节目,也有广播电视系统外的演员、知名人士来到话筒荧屏前主持各种节目。近十年来,无论是电视还是广播,大量的新闻节目都在朝着主持人节目的方向发展,这充分反映了我国主持人节目发展的大好形势,同时也给播音员带来探讨这一形势的新课题。因此,播音员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以适应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要求,所以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型就是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六月,真是热得可以,气温一天比一天高,世界杯又如火如荼。“激情六月天,倾情世界杯”的大字幕在荧屏上滚来滚去,有关杯赛的专栏专题更如过江之鲫,蜂拥而上,让无缘韩国现场的球迷观众看了个热火朝天。在电视上开栏目,首先当然是选好主持人。依照“约定俗成”的标准,外形上恐怕一定得“靓”。“什么年纪都要俏,有话没话都要聊”,就是对当今主持人现状的调侃和描述。所以会聊的俊男靓女纷纷现身荧屏,几乎每天都有“亮点”耀眼,所以演员、歌星、播音员等构成了主持人的主力阵营。后来中央台谋求突破,起用了一些“另类”主持…  相似文献   

10.
1、前年,戴鹏海发表《图书发行的“中间梗塞症”》,举《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征订只有600册,读者到处买不到为例,说明流通领域的“梗塞”,使得书籍印数偏少,读者“买书难”。这种情形现在还有。通常叫作“订货萎缩”,或“滑坡”。“订货萎缩”这件事,在1986年全国图书发行工作会议上已成为一个话  相似文献   

11.
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一播放,立即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好评如潮。这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纪录片精品。它的成功,固然集中了中央电视台的智慧和汗水,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参与也功不可没。他们为该片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大大增强了这部片子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同时帮助摄制人员准确地把握了创作的基调,突出了创作的主题思想。如他们提出要充分展现邓小平同志1975年的整顿(因为那就是全面改革的尝试)和在新时期各方面的重大建树,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这样就更精确地概括了邓小平同志的精彩人生和历史贡献。随后…  相似文献   

12.
搞经济报道的人都知道,“企业经营机制”这问题,提出多年,报道多年,主题差不多,写不好就是老一套,自己写着没劲,别人看着头疼。今年初,中宣部和国家经贸委提出,要把贯彻条例作为1993年经济宣传的中心,进一步加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报道。“老问题”又提出来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14.
在诸多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中,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能有效实现档案文化价值。文章在分析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缺味"表象的基础上,从内外层面上探讨了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缺味"的深层原因,并从品牌化、故事化、合作化等角度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利用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从“外行难以报道内行”说到学习朽木隔行如隔山。如今的时代,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正被划分为越来越多的“圈子”,亦即专业。局外人因此常有“不得其门而入”的感喟。其实,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感喟是没有太大必要的。人各有事。桥归桥,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评论选题的研究,已经讲了命题的确定和主题的提炼,现在来讲评论标题的制作。先讲一个四改评论标题的故事:新华日报记者处一位编辑同志,编了两篇新闻稿。一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看惯了也习惯了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播音员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播音时气沉丹田、饶有力度。因此,当《都市报道》浮出水面时,观众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颖独特的主持形式无疑是《都市报道》的一个亮点。主持人把传统的播报方式变为对话交流,把呆板的书面语言转化为生动的生活语言,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主持人随着交流的产生突然和观众靠近了。《都市报道》这种“软播报”的方式一经“上市”,就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那么,能不能将这种较为成功的主持形式运用到新闻之外的其它综艺、服务类节目中呢?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本报连续发表了一组言论《上了“红头文件”的摊派都合理吗?》、《打破一块挡箭牌》、《且说九牛身上拔一毛》;一封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农民负担何日轻?》;一篇调查报告《农民负担知多少》。事隔一个多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六省农业和  相似文献   

19.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这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里描述月夜之景的一段文字。对此,有人提出疑问:“深夜怎闻蝉鸣声?”治学和创作向来严谨的朱自清,为进一步印证这一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