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发现知识、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认识结构、运用直观和分析推理以及依靠内在动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引导学生主动求知。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呢...  相似文献   

2.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是“学会学习”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学会学习”之教,一定是引导之教;“学会学习”之学一定是领悟之学。引导之教与领悟之学的合理运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指导者。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导学、悟学、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学的效果上。这些都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但是,现在能够真正把这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教师并不是很多。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也很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而是自始至终、一如既往地执行自…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一方面必须完分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其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其成为积极的引导者。能否使二者在课堂教学中各得其所,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取决于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其一、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其二、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求和动机;其三、要善于设计探究性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5.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形成一个个句号,而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一个个问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将新知识“挂靠”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形成学习能力与养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既要加强双基又要提高智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既要让学生学会,又要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既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李付欣 《考试周刊》2009,(19):68-68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他们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值得好好思索。要教好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就要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8.
<正>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和思维的灵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的方式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下面我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创设情境能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知识知识学生学习的外因,这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只重视学的结果,忽视学的过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引导学生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品质,并逐步成为主动认知的主体,教师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要切实转变教学行为,一方面,备课时要实现由过去关注怎么教向新课程下关注怎么学转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兴趣为切入点;以学生活动为着眼点;以培养能力为落脚点;把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把引导学生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品质并逐步成为主动认知的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靠课堂教学来体现,而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帮助、合作,应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引导其学习,促使其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双边活动组成的。本次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生的学,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这是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因为知识不能直接灌输,应由主体在与环境主动交互中自我建构。这里起决定因素的是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关键就在于做好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并将其付诸实践。事实上,现在很多教师在备课时都能注重设计课堂学习活动,但在实施时效果却并不理想,与教师的初衷往往相差甚远。探寻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独特视角,创…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组成的,本次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生的学,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这是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因为知识不能直接灌输,而应由主体与环境主动交互中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师教学创新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沿着“主动学-乐学-会学”的方向前进。但是历史学科头绪繁多,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究竟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即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法定“教”法,在引导学生如何自己去学,如何逐步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对此,我想以《一个人的遭遇》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这里的“教”,应包含两层意思:首先,要教得学生乐学,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其次,要教得学生“学会”,进而“会学”。而“乐学”、“学会”和“会学”,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根据人脑认知的生理机制优化课堂教学。一、创设乐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教得学生“乐学”,其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主动用脑,并充分发挥大脑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将课堂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场所。学生乐学是有条件的。最好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9.
曾倩倩 《地理教育》2013,(Z2):67-68
一、设计导学案,解读相关概念1.导学案的内涵和特点新课标理念之一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工作,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与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所谓备学为主,就是说,教不能代替学,教是为了调动学。"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都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提供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