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家有一位方圆几里出了名的“洁癖人士”,那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整天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身上穿两色搭配的线条衣服,他习惯把衣摆套进裤子里,就连裤脚也要折得整整齐齐,还要穿一双擦得一尘不染的皮鞋。他每天的打扮可讲究了!  相似文献   

2.
更高的理想     
《成才之路》2011,(22):I0025-I0025
老师:“你来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小学生:“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 老师:“你的理想能不能更高些?”? 学生:“吃得更好,穿得更好,过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狗熊进城     
狗熊决定进一趟城。他在路上走着。今天他穿的是最漂亮的外套,戴的是最漂亮的礼帽,帽的四周都镶着丝边,靴子贼亮贼亮的,直晃眼。“今天我这身打扮,真够气派的!”狗熊自语道,“这趟进城,我这身气派的打扮,准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乌鸦蹲在树枝上,听到了狗熊的自语,说:“不过,请原谅我,我的意见跟你很不一样。按照你的身材和风度,你不应该穿这样的衣服。我刚刚从城里回来,你愿意听我告诉你,城里气派人物如今是怎么打扮的吗?”“哦,请快告诉我!”狗熊说,“我老早就想,我能穿上城里最有派头的人的新式服装进城就好了。…  相似文献   

4.
寇丽娟 《幼儿教育》2011,(12):31-31
姥姥问:“想吃米饭还是包子?”宝宝答:“都行!” 爸爸问:“今天去姑姑家玩吗?”宝宝答:“都行!” 妈妈问:“宝宝穿哪件衣服,黄的还是蓝的?”宝宝答:“都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管你说什么,宝宝总是一个回答“都行”。真的是都行吗?有的时候虽然宝宝嘴上说都行,可真要做起来,却又板着小脸,撅着小嘴,满脸都在告诉你:“我不高兴。”要么就是看似在做,但他的小心思好像又在惦记其他的,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的小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你还真有点捉摸不透。  相似文献   

5.
有个小孩叫全全,却有个外号叫“半半”。有一天,“半半”吃饭了,但只吃一半。吃了的一半对碗里的一半说:“球场上见。”话没说完,“半半”到了球场上,但他只踢了半场,踢了的半场对另半场说:“书桌上见。”话刚说完,“半半”开始写作业,但他只写了一半。写好的一半对剩下的一半说:“厨房里见。”一转眼,“半半”又到了厨房里,原来,剩在碗里的那一半饭在喊他吃饭哩。吃完了这一半饭,他开始洗手,但他只洗一半。洗完的一半对另一半说:“动物园见。”这回,剩下的那一半可不同意了,在他身后哗啦哗啦地喊:“喂!水龙头没关呢!…  相似文献   

6.
记忆糖果     
上课了,老师来了,“今天我们学习想象作文。”说着,老师便在黑板上写着。“哎,又是作文,烦死了。”我正觉得没劲,忽然发现同桌戴冬冬正从抽屉里拿出一块糖,偷偷地吃着。我小声地对他说:“戴冬冬,给我吃点吧!别小气啊!”“不给!”“好啊你,不给,不给我就告诉老师!”我威胁他说。“别别别!给你就是了!”他接着说,“你可知道这是什么糖果吗?”“不知道。”“这是记忆糖果,你看这上面写着‘记忆糖果,语文数学第九册’,只要你吃了它,书上的知识就都记住了!”我笑了一声:“你吹牛,天下哪有这种糖啊!”于是我拿着书试了…  相似文献   

7.
晓曦 《家庭教育》2009,(3):12-13
家长:儿子快6岁了,无论我叫他做什么,他都会跟我讨价还价。每天叫他自己穿衣时,他说给他买玩具或买吃的他才自己做,若你不答应,他就赖着不穿。要不他也会说:“自己穿衣了,我就可以不用自己吃饭了。”每天吃早餐时,他说:“你喂我,我就吃,要不然不吃。”大家帮忙,我该怎么教育他啊!  相似文献   

8.
天黑了,主人们都去睡觉,劳累了一天的鞋也都在自己的卧室里休息,可运动鞋帅哥却精神十足,原来白天主人穿上他在赛跑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他在卧室里又唱又跳非常高兴。这可把他的邻居皮鞋绅士吵醒了,他走出了屋子对运动鞋帅哥说:“老兄,你别再吵了,别以为这里就你用处大,我的作用比你还大呢!”“胡说!没有我,主人能获得冠军?”运动鞋帅哥不服气。“可是主人如果穿你去参加宴会,那就会被别人当成笑料了。”皮鞋绅士慢条斯理地说。这两人一吵,把其他人也吵醒了,棉鞋大妈、拖鞋小姐也出来了。棉鞋大妈冲上去说:“你们俩别吵了,…  相似文献   

9.
××号食堂     
清晨出操后,我来到××号食堂。 吃饭的人很多,老板正面带笑容地给学生们打饭。我要了两个馒头,一份黄花菜,一碗小米稀饭,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吃起来。刚吃几口,发现菜碗里有一个可疑的东西,肉乎乎,肥腻腻,白里透点青色。啊!虫!“呸!真倒霉,大清早饭都不让人吃好!”我骂道,并不停地用力往地上吐去。 “老板,你过来一下。”我的口气很强硬,老板缓缓走过来,脸上带着一种不自然的笑。“有什么事吗?”此时我真想大声对他说:“什么事?有没有搞错!你的菜里有虫!是想给我补充营养吗?”但我却没有那样做,而是选择了一种比较“…  相似文献   

10.
1为了妈妈的荣誉串烧这一天,猪太太和邻居羊太太,还有毛驴太太,坐在一起聊天儿。羊太太和毛驴太太使劲夸自己的孩子,把下巴都讲长了。毛驴太太说,她的儿子叫得可响啦,那天大狼那家伙来了,她儿子“啊啊”一通叫,把大狼吓坏了,转身就逃!羊太太说,她的儿子那叫聪明!连老师不明白的,都得去问他!猪太太不甘心落后,也夸起自己那一群娃娃来:“哇,真了不起,一顿饭,他们把728个馒头,还有10大锅粥,吃了个精光!”毛驴太太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吃得多,算什么本事啊!”羊太太说:“就是嘛!”猪太太说:“她们是女孩子呀……”…  相似文献   

11.
刘力刚到我班时,打扮怪异:留着莫西干发型、带着一个耳钉、穿着紧身裤……活脱脱一个小混混形象。初次接触,我就感觉这孩子不简单,得智取。于是,我装作很惊讶的样子:“哇,刘力,你很时尚哦!让我仔细看看!”故意走近他,仔细端详一番后用东北腔调很夸张地说:“哎哟,妈呀!这造型可以上星光大道啦!”同学们哈哈大笑。我本以为他会不好意思,可没想到第二天他的莫西干发型反而成了彩色的,活像一只火鸡。我知道遇到“老油条”了,只得强压心中怒火,笑着说:“刘力,陪老师到操场走走吧!”  相似文献   

12.
<正>1863年,雷诺阿和莫奈在巴黎,不晓得自己将来会成为不朽的传说,只是安心过穷日子,画画。那时节的年轻学生,穿衣打扮大多是波西米亚风——换句话说,吉卜赛人似的,以不羁为美。那时节,他们的思想比造型更叛逆。他们上着学院派的课,却讨厌学院派,讨厌安格尔,讨厌安格尔规定的素描套路,同时,对已过世了三个半世纪的拉斐尔也不那么敬重。安格尔认为绘  相似文献   

13.
童言趣事     
《母婴世界》2014,(4):83-83
多多 男 晚上睡觉前,多多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好累呀!我上了一天幼儿园,吃了一天饭,睡了一天觉,玩了一天积木,穿了一天衣服,还看了一天书,你说我累不累呀?”听到后,我只好对他说:“儿子,今天你辛苦啦!”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里,经常看到一些城里学生欺负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还背地里叫他们“乡巴佬”,一点也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我对此很看不惯,因此采访了几位同学和一位老师。我首先采访的是一位非常傲慢的城里学生。我问:“你觉得乡下人比城里人差很远吗?”他说:“那是当然了,我们城里人钱包里天天都装有很多的money,天天都可以去买零食吃,而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那些乡下人可以吗?别说买零食吃,我想他们钱包里连钱也没有。哼!他们想和我比,那得叫天和地先比平了再说吧。”我又继续采访了几位城里的同学。同学A说:“其实我们城里人…  相似文献   

15.
小狼王在野猪群里逃了出来。他心有余悸地暗想:“真玄呀?差点把命搭进去了。”突然,他发现一只狐狸蹲在前面。小狼王眼珠子一转上前说:“走,今天我请客!”二人进了“山猫酒家”,不一会儿,山猫经理端来了红烧兔肉、烤野鸭、清炖羊肉,外加两瓶猕猴桃酒。酒过三巡,小狼王瞪着两只红眼,说:“咱们都很喜欢吃兔子肉,这树林里的兔子可要分一分,省得打架!”“对!”狐狸说:“但不知树林里有多少只兔啊?”“听猴子说这片树林里共有120只兔子,”小狼王对狐狸说:“咱们就照猴子说的数目来分,让你分到兔子数的14,等于我分到兔子数…  相似文献   

16.
戴燕 《天津教育》2005,(12):21-2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最敬爱的人。一个学生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送给教师,教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着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个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自己送给教师的贺卡。他气愤地对家长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  相似文献   

17.
蟑螂     
蟑螂不是蟑螂。蟑螂是个人。蟑螂原来的名字叫“张强”。看了周星驰的电影之后,他就被别人叫“小强”了。后来干脆就直接一点。“蟑螂!”蟑螂刚上学的时候据说瘦得可怜,现在也是。根据我们的观察,主要原因是这家伙实在太爱吃肉了。可惜学校食堂里的饭菜,肉少得可怜而已。所以经常可以看见他打了半斤的饭,吃了几口就都扔掉了。我们大惊:“浪费,浪费。”“只有不断的消耗,才能增加生产,这叫刺激消费你明白吗?”蟑螂会很慢很慢地告诉你,然后很慢很慢地离开。蟑螂很白,白得有点惨兮兮的,大有久居地下的感觉。可是偏偏喜欢穿黑色的…  相似文献   

18.
张英 《四川教育》2005,(5):47-47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父亲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父亲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儿子把苹果切成两半。通常的切法是纵向从苹果顶部切到底部,而他的儿子却横着劈开。他刚要批评,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看哪。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父亲沉默了。他从小到大吃过不少苹果,却因“惯性”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位学生考试考差了,回到家里,父亲问他:“成绩怎样?”儿子很难为情。父亲又问他到底怎样?儿子怯怯地说:“很糟糕”。父亲想了想:“不会是最后一名吧!”“确实是最后一名。”儿子说完,等待着“暴风雨”来临。没想到,父亲喜笑颜开地扶着他的肩膀说:“祝贺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肯定只有前进,不可能再有后退了。”儿子惊诧不已,转而泪光闪闪。后来,他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最后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位父亲虽然不是教育者,却算得上是“教育家”,因为他让儿子对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这位…  相似文献   

20.
任君 《家教指南》2006,(8):20-21
邻居小王两口子都是“工薪族”,经济上并不宽裕,但他们五岁的孩子阳阳却总是从头到脚一身名牌打扮。为什么会这样呢?小王无奈地说:“没有办法,现在幼儿园里,看人家的孩子都是穿名牌,用名牌,要是俺家阳阳不这样,怕伤了儿子的自尊,从而打击他的自信心。”难道不用名牌的幼儿真的会失去自尊么?而所谓“名牌”真能打造幼儿的自信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