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构成高等教育系统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进一步要求高校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要有新举措,以改革来促成与当前经济形势相适切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实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从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双促进共赢的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影响创业教育发展的成因,探索完善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作为当今社会热点议题,它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层次。通过探索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创新和创新载体,使中国梦真正内化成青年学子心中的信仰和外在行动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教育部重新审视和规划了学生的发展前景,要求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学习共同体视阈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文化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率以及促进高校学生的长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把文化自信理念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但可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紧跟时代的时效性,而且可以推进文化自信理念深入人民群众内心,使得文化强国战略能够得以实现。文章提出把文化自信理念加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依据,由文化自信理念本质属性为切入点,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结合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从多方面指出实际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机自媒体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交流和阅读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潮流,了解智能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与特征,充分利用其媒介优势,因势利导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洪流的影响,信息传播呈现出高容量高时效的特征。微信应用是当前普及度最高的通讯软件,由于大学生群体对时代潮流较为关注,使得微信的使用时长在其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占到了很高的比例。因此可通过分析微信应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研究如何利用微信等新媒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与共享性,交互性与即时性,虚拟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新媒体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和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这些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更好地培养更多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同时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关注和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方法,有利于科学解决大学生心理困境,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政治主流话语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上重要且具潜能的知识群体,承担着践行“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当前,受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响,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和缺陷,而“中国梦”的提出正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契机。通过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育引导,构筑实践平台,利用新型媒体,树立先进典型等途径,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学习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以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相连,文化自信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助燃剂",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以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助力,凸显文化自信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理念建构、制度建设、机制构建和理论宣教上的创新,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和高校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成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武丽冬 《职大学报》2010,(3):107-108
在网页设计中,色彩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网页色彩涉及心理、生理、美学、民俗学等多门学科。网页色彩设计应结合人的生理、色彩的心理效应、美学规律,以发挥色彩在网页中的作用,创作出更富审美情趣的网页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阐述思政工作视域下创新新时代高校资助的现实意义,探索在思政工作视域下,促进新时代高校资助创新发展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以实现高校资助有效创新,推进思政工作与高校资助协同发展为目的,分别为其提供三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面临诸多新形势、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而作为校园文化集中体现者的大学生社团则成为新形势下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切实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团文化建设,树立大思政观念,充分挖掘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的契合点,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和社团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的现状而提出来的命题,也是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的热点问题。对于高校来说,要构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人文视域下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用充满人文关怀"对话教育"、"个性教育"、"情感教育"等教育方法,并根据实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和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切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大学思政工作形成了一定影响。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论证视角,首先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探究互联网对大学思政工作的影响作用。确认了互联网会消解大学生的理解耐力、影响大学生思政价值观、降低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威性,但也强调了互联网可以扩展思政教育的传递形式,以及促进教育人员全面发展和教育本身的民主性。其次,确认了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要应对互联网挑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扩建社交型思政空间;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锤炼;强化舆论监督力度去提升教育影响力;组建现代化高素质教育团队。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着机遇,又充满着挑战。网络信息参差不齐,高校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与侵蚀。在网络信息碎片化时代下,占领网络道德阵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网络信息碎片化的特征,以此论述网络信息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发展需要,并提出网络信息碎片化时代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大数据、新媒体的时代需求,利用大数据特有的分析和预测功能,借助于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如:手机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等,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和方法,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近年来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也进行了创新。将大思政教育的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运用在思政课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摒弃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本文的阐述主要是对大思政教育理念进行分析,针对当下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将大思政教育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融进高职思政课教育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