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片段(出示情境图:左边盒子里有9个桃,右边有4个桃)师:看了这么多个桃,你想提什么问题呢?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要怎样想?生:只要把9个和4个合起来就知道了。生:9 4。师:9 4等于几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商量商量。生1:我是数的,1、2、3……11、12、13,一共有13个桃。  相似文献   

2.
一、第一次尝试教学1.实录:(1)出示例1蘑菇图,要求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学生看图说图意:一共有14只蘑菇,地上有9只,篮子里有5只。(2)根据教师提问列式师:一共有14只蘑菇,已经采了5只,求地上有几只?你能列式吗?生:14-5=9师:如果要你求已经采了几只呢?生:14-9=5(3)脱离图示,引导推算师:刚才我们从图中知道得数,如果没有图,我们应怎样想呢?先小组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断】教学"两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了如下教学。师:求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多少本图书,你会列算式吗?生:85+143。师:你会用竖式算出85+143的和吗?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我是先从个位加起,5加3得8,个位上写8;4加8得12,向百位进1,十位写2;百位上1加1得2。所以得数是228。师:说得真完整。谁还想说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了连乘应用题新课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商店运进4箱节能灯,每箱15个,每个卖12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师:如果你是商店经理,你想怎样卖?生1:我可以零卖。用单价×数量=总价,我先算一共有多少个节能灯?15×4=60(个),再算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2×60=720(元)。生2:我  相似文献   

5.
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师出示主题图,图略) 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男孩有34枚邮票,女孩有16枚邮票. 师: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票? 师:怎么列式? 生:34+16. 师:很好.34+16等于多少呢?请大家独立思考,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提出:一次观课引发的思考[例]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出示问题情境:每块油菜花田是1公顷,2块是多少公顷?生:2×1=2(公顷),就是求2个1公顷是多少。师:1/2块呢?生:1×1/2=1/2(公顷),就是求1公顷的1/2是多少。师(纠正):也就是求1/2个1公顷是多少。师:每块油菜花田是1/2公顷,1/2块是多少公顷?生:1/2×1/2+1/4(公顷),就是求1/2公顷的1/2是多少。师(再纠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撷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一课的精彩教学片断,就名师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谈几点感悟。【精彩回放】课始,吴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小猴采桃图",并板书:猴弟弟采了4个桃子,猴哥哥采了7个桃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复习了求和的一步计算问题。师:为什么用加号算?生:因为是求猴哥哥和猴弟弟合起来摘的桃子是多少。师:是不是求"一共"就得用加?下面这道习题能用"加  相似文献   

8.
王希 《江西教育》2004,(22):37-38
教学片段一(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14×2.题目一出,学生异口同声:等于28。师:你们都会算了,那28是怎么得到的,能不能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生1:10×2=204×2=820+8=28生2:14+14=28生3:14÷2=77×4=28生4:4×2=810×2=2020+8=28生5:10+10=204+4=820+8=28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并说出理由?生6:喜欢第3种,因为它每一步都是表内乘除法。生7:喜欢第2种,因为它只要一步就可以了。生8:喜欢第3种,因为我就是这样从个位算起的。……师:你对哪种方法有意见,说说理由?生9:第2种,假如是乘9的话,那要加9个14,不是很麻烦吗?生10:(抢着说):第5种也是一…  相似文献   

9.
<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是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中“生”出来的,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有着内在的联系。怎样做好“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呢?下面以14×12为例,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掌握算理14×12,因数14和12都是两位数,计算时要分三步完成。第一步:用因数12个位上的2去乘14,得28,即个位写8,十位写2。第二步:用因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在这里,12中的1表示1个十,14×1=14实际上就是14×10=140,所以14表示14个十,即140。第三步:把第一步和第二步得到的积——28和140加起来,得168。这个计算过程的“道理”可以借助下边的点子图来辅助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一、回避引导,一帆风顺案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大家通过36×30=1080和36×30×2=1080×2这组式子产生了猜想(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就乘几。怎样知道这个规律对不对呢?生(齐答):验证。师:好!请每个小组四人合作进行举例子验证。生1:我们组举的例子是25×32=800,让25不变,32乘  相似文献   

11.
在听一节“有余数的除法”的课上,执教老师教学例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多少组,还多几盆?学生列式解答:(如右边竖式)23÷5=44523(组)……3(盆)之后,教20师引导学生质疑。执教老3师对一位学生质疑的处理,引起了笔者的反思。现将其教学片断摘录如下:师:请同学们观察算式,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生:竖式中的“表示什么20”呢?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生:每组摆5盆花,最多可以摆4组,表示一共摆了5×4=20(盆)。师:问题提得好,道理也说得清楚,我们大家用掌声表扬他们。(生鼓掌)师: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生:横式中为…  相似文献   

12.
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生: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女生有多少人? 生:一共有多少人? 片段二:教学加法的结合律. 1.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师:我们来研究第三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生:可以先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28+17)+23=68.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7—28页。二、案例回放1、在计算中初步体验“循环小数”。师:下面我们来一个计算比赛,看谁第一个算出结果!出示:2÷3=?学生在本上列竖式计算。算着算着,陆续地有学生喊起来“算不完”。师:怎么啦?遇到什么问题?生:算不完,商一直都是“6”。师:怎么会算不完呢?生:余数“2”一直出现,所以商也一直重复“6”。师:继续除下去,商里面会有多少个“6”?怎样在横式后面写出商呢?生:一直除下去,会有无数个“6”,我认为用省略号表示“0.6…”。(这一个学生刚说完,就有一个学生举起手。)生:我认为小数部分就…  相似文献   

14.
案例描述:师提出问题:三(1)班有8人参加语文活动小组,有9人参加数学活动小组,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生:8+9=17(人)。师:同意吗?一定吗?生:(齐说同意、一定)课件出示下列信息(教材中的)  相似文献   

15.
〔案例A〕1.课件出示准备题:一辆汽车51小时行驶9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根据什么列式?生:9÷15,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师:1小时里有几个51小时?生:5个15小时。师:〔师边讲解边画图(图略)〕所以9÷51其实就是求5个9千米是多少,9÷15=9×5=45千米。2.课件出示例题:一辆汽车52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18÷52。师:你们会算18÷52吗?生:可以先求1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再算5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用18÷2×5。师:根据18÷52=18÷2×5,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8÷52可以写成18×25。〔案例B〕课…  相似文献   

16.
课改前案例师:(出示图片一)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说图意。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列式?生:9 2=11。师:(出示图片二)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说图意。师:要求还剩几个苹果该怎样列式?生:11-9=2。师:认真观察两幅图的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说明二者联系。师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片段】师:0.8×3,你们能用学过的方法算一下吗?还没等老师说完,大部分学生齐说等于2.4。师:2.4是怎么得来的呢?生1:3个0.8是2.4,所以0.8×3等于2.4。生2:我是用0.8+0.8+0.8=2.4算来的。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下面没有回应,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人举手。生3:0.8元等于8角,3个8角等于24角,也就是2.4元,所以0.8×3等于2.4。师:有和他想法一样的吗?下面无人举手。接着课件出示0.8×3=2.4竖式计算方法。(略)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十几减8、7师:学校鼓号队有15个小号(出示情境图),蓝猫先生借走8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生:还剩多少个小号?算式是15-8。师:15-8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们看看算式和小号图,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师: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小组讨论)师:请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A.15-10=5B.8+7=15C.15-5=105+2=715-8=710-3=7D.7+7=14E.10-8=2F.8-5=37+8=152+5=710-3=715-8=7(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一边帮助解释,一边板书,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对算法F,教师当时没有明白学生的意思,故没有板书,只是说这种…  相似文献   

19.
出示例1的图(苏教版第三册): 师:谁来编一道应用题求一共有多少苹果,并列式解答。 生:有4盘苹果,前面3盘每盘是4个,最后一盘是2个,求一共有多少个,用连加:4+4+4+2=14。 生: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4×3+2=14。  相似文献   

20.
案例:(这是一节三年级的计算课,用竖式计算276+859)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刚才用竖式计算得对不对呢?生1: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加数交换一下再算。师:是啊,如果我们前后两次算出的得数不同,就表示一定有一次算错了。(学生再次计算)师:这儿还有两道竖式计算,谁到黑板上板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