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说得好:"别人可以驯服你的身体(如行为),但是不能驯服你的精神(如学习、态度、思想)。"《包装袋上的学问》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品德与社会"学科需注重学生的探究、感悟、实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课文内容的驾驭是有难度的,这个难度就是对课文内容的驯服过程,只有在平时学习时能将课文内容加以驯服,才能顺畅地获取解释课文的自由王国的入场卷.这个驯服过程就必须对你手中特定的、权威的用来参加高考的基础蓝本知识内容的“事必躬亲”、“拓宽外延”.畅通无阻的入场卷对课文内容驾驭程度是高考能力分水岭,所以对课文驾驭程度就是不同含金量的入场卷,但有一点这张卷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11拓展知识点进入新领域在数学一册(下)416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正切中有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很容易拓展出tan(α+β+γ)=t…  相似文献   

3.
2002年9月下旬,我们对福州市实施新课程改革的16所课改实验联系校初中一年级7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104份)。在回答“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为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依次是英语、数学、语文、体育……(见表1),且“教师”成为影响学生是否喜欢上课的最主要因素,如学生写道:“因为老师能使学习成为一种有趣的活  相似文献   

4.
(1) 写作文评语要体现一个“爱”字,使学生感到亲切,为学生乐于接受。如,有一个学生写外婆如何关心他的学习,表达了他对外婆的崇敬之情,很感动人。教师就在批语中加以肯定:你的外婆真好!老师也为你有这样一位好外婆而感到高兴。请将你的作文念给你的外婆听,她也一定会高兴的。 (2) 评语要有启发性,如:“想一想,这一段描写与中心有没有关系?”、“如果你把奶奶的  相似文献   

5.
原作节选 第21章 “什么叫‘驯服’呢?”小王子说. “这是早就被人遗忘了的事情,”狐狸说,“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 “一点不错,”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狐狸说.  相似文献   

6.
周守东 《新作文》2004,(4):24-25
生活不是写作的唯一源头,但却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泉源。“生活如源,源丰而不竭,习作如流,流动而不止”。不管你是心若止水.还是生命如歌,只要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品味生活,你就能从生活中掬得一捧清泉、尝得一丝甘甜。指导学生写作.应该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米”、在生活中寻找灵感的“火花”,要力求“围绕生活做章”。  相似文献   

7.
减法     
数学课_匕张老师对一位学生说:“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了呢?l:[ 如说,你妈妈买了,O个橘子.你吃了5个,结果怎样了’浪玉个学生沮丧 地说:“结果我挨了10下屁股!”小朋友,你知道结果是怎样的吗? 结果还剩10一5二5(个)橘子。减法@苏晓玲 @王媛林~~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由谁发明,一种教学用语,伴随着一种教学模式开始蔓延起来。其内涵都离不开“喜欢”二字,如:“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或“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喜欢读哪段(句)就读哪段(句)。”“你喜欢背哪一段就背哪一段。”“你喜欢研究哪个人物就研究哪个人物。”(教《草船借箭》)之类)“你喜欢哪一种就研究哪一种。”(教《新型玻璃》之类)表面看来,都是为了实践“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的理念,给学生以充分的绝对的自由,但总觉形式上的追求超过了内涵本身的意义。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培养学生的语音感所谓语音感就是对语言的停顿、重音、色彩、语调、语势的敏感程度。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的差别。培养学生对语音停顿的敏感,是培养和增强学生语感的重要一环。如大家听熟悉的“某师收徒的启事”,无金银/也要,无钱物/也要,无米面/也要,无鸡鸭/也要。(什么都没有,他也愿意收留为徒)另一种停顿是:无金/银也要,无钱/物也要,无米/面也要,无鸡/鸭也要。(什么都要;只要有一样,就可收留为徒。)停顿不同,意思大相径庭。又如古文中“今齐地/方千里”,不可读成“今齐地方/千里”。停顿错了,就与文意有悖。高考语文试卷也有这类考题: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这道题就是通过考查学生对语音停顿的灵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感情也有差异。如高考语文试题: “你为什么打他?”(应该打的是我。) “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逻辑重音不同,语义也不同。除了逻辑重音以外,还有感情重音,如《我的自  相似文献   

10.
朱细英 《江西教育》2004,(15):69-69
抓“题眼”进行突破..“题眼”。是指题目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进行质疑,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如教学人教版(以下同)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抓住“壮”字切入:看到这个“壮”字.你有什么疑问?霎时.教室里沸腾了。将其理顺后,按难易可概括为五个问题:(1)“壮”是什么意思?(2)什么样的人可称作“壮士”?(3)文  相似文献   

11.
胡明 《宁夏教育》2005,(7):103-104
情境描述课堂上,某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错了,某教师说:“你错了!”紧接着又去喊另外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某教师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就“鼓动”全班学生(包括刚刚回答错了的几位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捧……”这样的表扬一节课出现了十几次。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赞美于无意之中道破了教育弊端的“天机”: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按图纸施工,按计划操作,按流程生产的工艺。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在要求学生“削足适履”的时候,还怨他不够配合、不够驯服,用教师的一句通用口头禅来讲,就是“素质太差”。  相似文献   

13.
“考试”一词潜在的含义,把“主考”的教师和“被考”的学生放到了极不平等的层面,学生在这里完全处于无助的被动状态:被“隔离”(生生间隔开距离),被“监视”(有时还是几双眼睛),被“审问”(不管你乐不乐意,都得回答)。考试中,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学生失去了信任,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愉悦。再加上愈演愈烈的“抽考”、“统考”、“调研考”、  相似文献   

14.
景岗山因一曲《我的眼里只有你》而走红,人们在喜爱他的歌声的同时,也发现潇洒的他就像是一匹“野马”,性格狂放。当他结束了第一次婚姻时,曾有人感叹:“谁能驯服这匹野马,那真是一个高手了。”而景岗山真的被“驯服”了,不仅成为了一名好丈夫、好父亲,也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这个高手就是著名影星李亚鹏的经纪人、聪慧能干的马葭。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由,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中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伙伴等。课堂上,“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学哪一段”、“你喜欢背哪一段”等标志新课程精神的  相似文献   

16.
孟庆华 《双语学习》2007,(9M):140-141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多年来学校开展了礼仪教育、环境教育、抗挫折教育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变了,社会环境变了。以往我们对学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接受那些固定的道德价值,这种以“听话为标准”,以“服从为目的”的驯服式教育忽视了主体精神活动在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判·叛     
)决我方获胜。2.父亲说:你这逆子,竟敢反()我)断 夫妻吵架,丈夫对妻子大声吼道:“你该记住,无论什一么时候,凡是决策重大的事,男人的(判)断总是对的,思考也绝对不会有错,而女人正好相反。” 妻子:“是啦,你决定娶我是对了,而我决定嫁给你却错啦!” ①分辨。如判别、判断、判明。 ②评定。如裁判、评判、判卷子。 ③明显(有区别)。如“新旧社会判然不同”“前后判若两人’‘。 2.叛(pdn): 违反。如叛逆、叛徒。他犯了(叛)国罪,被(判)死刑、判·叛@苏丽萍~~  相似文献   

18.
在听课中发现,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绩效的评价,其语言、角度、方法等都比较单一,如语言方面,听得最多的是“你读得真好”“你真聪明”或让学生合着拍子喊:“嘿嘿,你真棒”之类,这样的评价不仅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笼而统之,对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个体智能开化和促进作用甚微。久而久之,学生对如此的评价会麻木不仁,心理效应为零,评价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文,首先接触到的是题目。题目陈旧、程式化,学生就会厌烦,很难写出好作文。好的题目有助于引出话题,能一下抓住孩子的心,而跃跃欲试,文思泉涌。怎样的命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我认为应注意“五性”“五结合”。一、命题的多样性作文命题方式单一乏味,会使学生失去写作兴趣,因此应讲究命题形式的多样性。(1)可提出作文范围,或提示作文重点,不硬性规定题目。如“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等。(2)可命补充题。如“我尝到的甜头”“我忘不了”等。(3)可提供开头结层,只续写经过。(4)给材料作文。(5)可自由命题。老师…  相似文献   

20.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真笨!”“讲了这么多遍还不明白,真是榆木疙瘩!”类似的话在教学中不知听多少老师讲过。其中大多是老师情急之下,恨铁不成钢而言。但抱怨、责备、挖苦之后,是否改变了现状呢?结果,学生不懂的题依旧不懂,要犯的错误照犯,还增加了一份对学习的厌恶,对教师的反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言语。在教学中,教师语言不外乎两种:积极的鼓励性语言(如“我相信你”、“你肯定行”、“你一定会成功”)和消极的贬抑性语言(如:“你不会有出息的”、“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你这辈子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