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钱英 《华章》2007,(10):174-174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所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法.在舒婷的诗歌中是一大特色.笔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比喻在其诗歌中三个方面的特征:新颖的意象通过奇特的比喻见出;诗意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铺排的比喻见出;喻体意象的情拟性和浮动性.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为舒婷诗歌的解读提供另外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习语中的喻体保持了语言中具体意象和抽象概念的平衡。英汉习语中的喻体选择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喻体的选择也各具文化特色。本文将就英汉习语中对事物设喻的异同作一比较 ,并就引起喻体选择的因素做一分析 ,以探讨其翻译的途径。一、喻体比较比喻通过“相似联想”对“本体”进行描述 ,借以构成比喻的相似事物即为“喻体”。英汉习语对同一物体设喻 ,喻体有同有异。1.喻体相同 ,喻义相同。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在翻译过程中 ,尽管会遇到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人的眼中,比喻,往往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也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但这种常规化的比喻方式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可以大胆地突破它,把喻体虚化,使构成的比喻呈现出一种虚无、空濛、奇幻的意象美,我们暂且称这种变具体为抽象的比喻手法为虚喻。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法。当本体和喻体之间产生类比联结时,自然产生丰富、鲜活的意象。本文结合丰富的诗词例子,着重分析比喻中的五种类型:明喻、暗喻、博喻、曲喻、借喻,探析比喻手法在诗词曲艺术特色方面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下列问题:1、比喻词格和比拟词格的逻辑结构;2、它们的相互关系;3、它们在认识论上的特点。一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辞格之一。比喻的逻辑结构应分为四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和喻点。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从形式上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点:体现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的词语;如果是反喻,那么就是从反面强调本体和喻体不同  相似文献   

6.
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形式。暗喻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形成、化作”等。暗喻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可以不出现喻词,变成一种“附加式”,本体作修饰语,喻体作中心词,或者相反。二者组成修饰、被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小说喻体选择的语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以物理世界的同异作为基础 ,其实质是主体思维的结果。因而喻体与本体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等于或取代的关系 ,而是互相表现、转化、引发甚至产生新质的过程。沈从文在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时 ,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对心理的独到剖析以及对世界的独到理解等主观感受通过对喻体的选择与创造表现出了一种大于修辞意的“喻外之意”。其“喻外之意”获得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喻体组合拓展表意空间 ,动态比喻深化意象内涵 ,对比映照凸显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8.
略式明喻     
明喻是最普通而又最显著的一种比喻。明喻的常见格式是: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同时并举,并且在两者之间,用一个比喻词来表示它们的比喻关系.如: ①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例①里,“车队”是本体事物,“河”是喻体事物,“象”是比喻词. 这种明喻,结构完备,修辞上称之为详式明喻。除了详式明喻,还有一种明喻,不用比喻词,而把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排成对偶、排比等句式.如:  相似文献   

9.
比喻四要素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二者相互依存为比喻之基础;相似点是联系本、喻体的纽带为比喻之灵魂;喻词是连结本喻体的词语。在比喻的表层结构这四者有隐、有现,在其深层结构中则缺一不可。因此本体喻体喻词相似点是比喻的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在文字运用方法素有“天才”之誉 ,尤其是作品中比喻的运用更有自己独到之处。新奇独特的喻体选择、充满艺术感觉的比喻、丰富的意象体比喻是最主要的比喻艺术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它通常由本体、比喻词、喻体组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比喻句时,却难以弄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称谓,这就牵涉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问题。一般来说,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把本体比作喻体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在文字运用方法素有“天才”之誉,尤其是作品中比喻的运用更有自己独到之处。新奇独特的喻体选择、充满艺术感觉的比喻、丰富的意象体比喻是最主要的比喻艺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义可及性、原型性、语义突显三个方面对比喻浮现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比喻浮现结构中,本、喻体在语义的可及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语义可及性对比喻浮现结构中比喻要素的判定、比喻浮现结构的生成与理解起着制约作用;在比喻浮现结构中,一般而言,喻体的语义原型性要强于本体,如本、喻体的语义可及性、原型性差别不明显,则本、喻体一般可互换位置;而本、喻体的非对称性分布则充分体现了突显原则对比喻浮现结构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一般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体(被比喻物),二是喻体(比喻物),三是比喻词(用于本体和喻体之间标志比喻的词语)。但在小语教材中却出现了特殊情况:一是无比喻词却是比喻句;二是有比喻词却非比喻句。笔者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上述两种情况的区别,造成了知识性错误,现就教材中的有关例句予以分辨。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辞格。使用比喻是为了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艺术感染力。为达此目的,喻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选择了一个成功的喻体,也就是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比喻。鉴此,本文拟对影响比喻喻体选择的因素作出初步的探讨。第一,喻作的选择必受作者语言的主体风格的影响这一点,文学作品尤为明显。语言风格是作者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运用语言的个性特点。比喻点缀于作品中,亦打上作者鲜明的语言个性的印记。如唐代诗人李贺被人称为“诗鬼”,他用词生涩,想象奇特。因而他在诗中所…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明喻、暗喻、借喻这三种基本格式的比喻俯拾即是,易于辨认;而三种特殊格式的比喻却偶有所见,易于忽视。后面三种,兹作例释,告示读者,聊以共识。一、省喻调的比喻这种比喻,本体、喻体均出现,只是中间省喻词,或用“的”字来联系,使二者直接构成复指短语或定名结构的短语。这种格式,由于本体和喻体结合紧密,因而用语显得更精炼,更简洁。例如: ①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第一册14课《小小的船》)  相似文献   

17.
试论比喻     
比喻是一种形象地表达思想的艺术手法。它是通过人们艺术的联想,以彼物比此物的修辞方式。比如说,我国人民过去对我们的党有一个高度赞扬的说法,那就是:共产党象太阳。这个赞扬就是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从它的结构形式看,包括三种成分:本体,即要说明的事物——共产党;喻体,即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太阳;比喻词,即用来连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一象。它通过喻体“太  相似文献   

18.
虚喻     
比喻,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但有时我们可以大胆地突破它,把喻体虚化.使构成的比喻呈现出一种虚无、空漾、奇幻的意象美。这种变具体为抽象的比喻手法我们称之为虚喻。  相似文献   

19.
<正> “甲不象(是)乙”这种修辞现象是不是比喻?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甲不象(是)乙是比喻,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即“反喻”,其根据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着相似点,而这相似点需从本体或喻体的反面去理解;另一种是,“甲不象(是)乙”不能算比喻,理由是它既然用了否定形式,那“甲”,“乙”就不具有相似点。  相似文献   

20.
比喻修辞手法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至今在修辞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康德美学的视角对比喻修辞手法进行分析。首先,比喻构成要件中的本体和喻体作为一种普遍的对象知识,内涵大量知性概念,这是比喻修辞能够普遍作用于主体,产生审美效果的基础;其次,比喻构成中的相似点以共享经验概念的形式连接了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再次,没有联想能力,本体与喻体无法联动,再生想象力在经验范围内提供联想能力,从而产生喻体,再生想象力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是比喻修辞的核心;最后,比喻不是一种知识判断,而是一种审美判断,比喻修辞中知性与想象力分工与合作具有极大的自由空间,二者处于自由游戏状态,这也是比喻手法如此丰富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