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坚持任人唯贤的十部路线,把人选准用好,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近日,笔者重温了“尧舜禅让”的故事,对选人用人问题又有了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知人善任是优秀企业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2012年6月,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上,我与到场的1700多位观众分享自己的识人经验,并结合具体案例,深度分析了企业领导者在引入高管过程中的股权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曾经流传着一种议论,说我们的政治性图书在国外没有人看,果真如此吗? 下面发表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评,证明国外有人看,而且看得很认真。关于二战期间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有过大量的报道。Holocaust一词为那里的人们所熟悉,而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却知之甚少。尽管如此,《美中评论》还是以较大的篇幅发表一份严肃的评论,这一事实说明,有一部分读者的确是关心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8.
9.
大一统的帝国为各个门类的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国的艺术也正是在汉代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高峰。丰富的艺术从各个方面体现在汉代人民的生存状态。本文以汉代百戏为视角来揭示汉代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认为汉代人民所持的实际上是一种“少年式”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海底捞的前身在四川省简阳县诞生,经过17年的发展,这个从遥远的四川山沟里走出来的企业已成为全国餐饮行业的传奇。提起海底捞,人们首先便会想到它的服务。从海底捞的服务称赞和笑话,到今夏网上蹿红的“海底捞体”,再到近期的“勾兑门”事件,海底捞的空前火爆已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再单纯是一家火锅店,还成了时尚和服务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如何看中国——《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研》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组织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查研究于前不久公布了调查结果。本刊将分期刊登部分调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我和美国爱奥瓦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朱迪·波罗鲍姆合作的一本书,在美国出版了,这就是关于中国新闻界变化的口述实录——《中国墨水:中国新闻界变脸》(China Ink:The Changing Face of Chinese Journalism)。我们采访了20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新闻记者,他们有的来自中央媒体,有的来自市场媒体。 相似文献
13.
14.
15.
《情变》是吴趼人的绝笔之作。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看,蕴含着前所未见的新内涵、新意识;从作者的情爱观来看,却是回归传统和趋向保守的。吴趼人既受到西方自由观念的认知冲击,又坚持以恢复旧道德来救国,这种悖论使得作品充满了文学的张力和魅力。作为一个现代读者,我们只能对女主人公独立叛逆的勇气,希图主宰个人婚姻的自主意识充满敬意,对其不幸遭遇给予深切的怜悯;对于作者寄寓同情的男主人公,他知书达礼却逆来顺受,缺少的恰恰是对自己、他人的担当与责任,显现出一个自我缺失者对爱的无知和自私。这种对比使得作者力图通过作品进行的道德谴责和训诫显得苍白无力,反而突显出自由之于人的权利、人之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儒家"事死如事生"观念影响之下,中国人的死后世界——地府,具有高度官僚化的特征。汉魏以来,这一观念逐级被佛道教提倡的修行功德、超拔度人的宗教思想实践打破:中国人以"地仙"模式来理解死后不归地府,而往生他方净土。道教逍遥自在的地仙信仰与佛教的十方净土观念相互影响,逐渐在死后世界"体制外"建立起一块"飞地"——西方极乐世界,为中国人死后的"去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佛道教地府超拔与净土的逐渐成熟,成为儒教正统生死观的重要补充,在民间尤其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二十世纪前半期日本中国学家到中国访书为考察对象,通过读析代表性人物的访书回忆录或访购书目、学术考察报告等文献,展现近代日本对于中国汉籍搜求研究的基本状态及主要特色,以及中华古籍善本对于异域邻邦的学术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话—一中德建交40年40人》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12年的重点品牌传播项目,由德语部自主策划,西欧拉美中心联合采集制作中心共同完成,其中《问道高端:40位中德人士眼中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一书是40篇独家高端访谈的结集。该书中、德文各20万字,访谈嘉宾(中德方各20人)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德国前副总理兼外长根舍,中德建交谈判代表、外交部前副部长王殊,经合组织中国工作组主席伍德克,戴姆勒全球总裁暨北京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蔡澈等。该书通过40位高端人士的亲身讲述,反映了中德建交40年来的风雨历程和不同文明与价值观之间的冲撞与对话,以此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各安其分、义务与恩、义理与仁、情与修养、双重性格五个方面,对《菊与刀》一书的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行多角度评析,以期帮助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人在思维、情感、性格、民族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