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战国策》研究的方式和特点着眼,将其研究历史划分为流传期、沉寂期、发展期3个时期。流转期时间最长,是传统研究方式和观点形成时期,沉寂期虽然成果不多,但已预示新方法的出现。发展期又可分别以1990年与2000年为界分为3个时期,渐次出现研究细化、多元化、新方法增多的特点。《战国策》的研究一方面呈现出明确化和模糊化的两极态势,另一方面模糊化、抽象化的程度不高,因此亟待缘域解蔽,化解中外、学科之间的界线,将其推向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作为我国先秦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散文著作,历来都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探究,但大多数人都从战国策士风貌,以及其语言叙事方面进行论述,其实在《战国策》中有不少评述性文字,这些评述文字仿佛像是故事叙述的隐含作者,以一种通览全局的视角向读者讲述故事,其评述文字短小却精辟独到,极富特色。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寓言作为一种短小的叙事文学,是谋臣策士四方游说和相互庭辩的工具。通过对《战国策》寓言进行叙事分析,可以看出它在叙事上的一些技巧。在游说过程中的寓言,叙述者通过巧妙地安排叙事者身份使自己说辞能够为人所接受。通过分析寓言的"隐指人格",可以看出战国时的社会文化形态和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等。一些寓言的叙事方位具有特色,叙述者会现身点出寓意,而另一些未点出寓意的寓言就需要接受者的个性解读,从而使接受活动变为一种多元化的阐释活动。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简称《国策》,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部史料汇编,相传是当时各国史官或策士们辑录的。历代的图书著录家大都把它列入史部的杂史类,也有把它列入子部的、纵横家类的。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综观全书的内容,我们就会看到:它所记载的主要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在游说各国时所提出的有关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主张和策略,以及他们的言行和游说活动的过程。全书充满了雄健的论述或辩难,构成了  相似文献   

5.
美文采撷轲既取图奉之,发①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②。拔剑,剑长,操其室③。时恐急,剑坚④,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臣闻鄙语⑤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论幸臣》张孟谈对曰:“君主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⑥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战国策·赵策一·张孟谈既固赵宗》赵且⑦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主要内容是记述战国时代纵横家策士言论和行动的一部著作,它从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视角通过纵横家的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所体现出的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新的思想,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认识那个时代留下了生动宝贵、丰富多彩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你清楚那段混乱的历史吗?你了解那段历史中的各国吗?你听说过其中纷纭的人物吗?你知道那些人物的言辞与故事吗?你思考过那些内容包含的历史文化和厚黑学吗?  相似文献   

8.
姓名:荆轲,也称庆卿、荆卿 籍贯:祖籍齐国人,出生于卫国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人所纂集的一部历史著作。后经刘向加以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春秋以来,社会动荡,战火连绵,人民渴望解甲息兵。诸侯之强大者,亦想“并天下,凌万乘”...  相似文献   

10.
以《战国策》历代序跋文为研究基点,将众多序跋在历时性环境中作线性梳理,考察这些序跋的文学艺术性及历史文献价值。同时指出序跋在《战国策》本身研究中对于版本考辨、传播接受、文本分析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战国策》历代序跋文为研究基点,将众多序跋在历时性环境中作线性梳理,考察这些序跋的文学艺术性及历史文献价值。同时指出序跋在《战国策》本身研究中对于版本考辨、传播接受、文本分析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思想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振铎先生说:“在《战国策》里面,我们看不到一切迂腐的言论,与一切遵守传统的习惯与道德的行为;这个时代是一个新的时化,旧的一切,已完全推倒,完全摧毁。所有的言论都是独创的、直捷的、包含可爱的机警与雄辩的,所有的行动都是勇敢的、不守旧习惯的。都是审辨直接的、利害极为明瞭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册)但是,也正因为《战国策》有如此特点,导致了它在中国文献史上的特殊境遇:一方面,它的艺术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模范;另一方面,它的思想倾向又遭到正统文人的指斥。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是表现战国时期纵横策士言行的一部书,本文从先承再转之计、巧设比喻之计、细节盘问之计、先发制人之计、纵设机关之计五个方面对其中的策士语言艺术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战国策》是一部汇编而成的亦史亦文的先秦杰作。由于它反映了鲜明的纵横家思想倾向,故被后代正统儒家卫道士们“鄙而弃之”,并被斥为“害正”之“邪说”,被视为“畔经离道之书”和“足以坏人心术”之作,以至必欲“放而绝之”。而结果却是放而不能绝。何以如此呢?笔者认为,这当然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富于文学的魅力则应是其主要因素之一。先秦时期虽然还说不上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那时候就没有“纯粹”的文学作品。除《诗经》与《楚辞》中的大部分堪称其例而外,先秦寓言也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作品,而《战国策》中的寓言则是其中闪耀着异彩奇辉的佳作。它们有经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无疑是《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代,中国古代寓言的创作和传播的黄金季节已经到来,诸子寓言把人们带入到一种预设的哲理希求中,许多作品表现对人生的品味和探索。而《战国策》的寓言,由于“缺少统一的思想体系,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哲理”(陈浦清《中国古代寓言史》第76页),一直未引起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战国策》的寓言具有很高的成就,和诸子寓言一样,多方面地展示了战国时代人类文化水准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引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引诗较少,反映了《诗》在战国时期的政治活动中并不受重视。和《左传》相比,《战国策》所引之《诗》皆为断章,引诗者自我明确引诗之义,而且常辅之以史实论证。《战国策》的引诗从一个侧面表明,战国时期《诗》、《书》的界限并非判若鸿沟,《诗》尚未形成一个完全确定的文本。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选取了《战国策》中的“讲”、“让”两个常用词,并对其在《战国策》中的用例、词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的文辞之精妙奇伟,历来备受推崇。宋代李文叔说它“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尚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书战国策后》)明代姚三才赞美它“雄辩变幻,自是宇宙间一种好文字。”(见《战国策谭概·附录》)胡汝嘉  相似文献   

19.
战国是寓言大量蕃衍的时代,反映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真是各具特色。《庄子》寓言文辞瑰丽,《孟子》寓言诙谐有趣,《韩非子》寓言朴实平易,《战国策》寓言则好比是人的中枢神经,与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紧密联系。《战国策》寓言大都是从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旋涡中产生而又服务于当日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书中人物论孝,语言简短,常与忠对偶,与廉、信等美德排比。出现于游说之士口中的孝的楷模人物为曾参、孝己。书中记述了六个人的孝行,十三件以上利用孝道设计说辞、策划计谋的事。游说之士对春秋以来的传统孝道发表了两点异议,表达了对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