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因而很想就“语文教学与素质培养”这个话题,结合自己十多年从事语文教研教改的实际谈几点意见。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要实现语文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善观察、勤思维、会表达、能应用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单纯培养一些满腹经纶又毫无主见的“书袋子”。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并以此为突破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在实践…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应用性。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是一味的教授学生如何的应对考试、争取名次,强调的是应试教育,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样不仅使语文课堂变得死板、功利,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素质教育,强调语文的实用性,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在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应用能力、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能力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同时,知识构建也是语文素养培养所不可或缺的。但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中教师多引导学生听、说、读,关于写的活动很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倡练笔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的同时进行练笔,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培养,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  相似文献   

5.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教学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应是培养健康积极情感的主阵地。许多著名的语文教育教学专家更是以情感教育为宗旨,开辟了语文情感教学的新天地。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教学,加强对学生健康积极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是职校教育的特色教育、根本教育。要在职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必须做到:改变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重语文基本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创业技能;活化语文教材人物形象,锻造学生创业人格;丰富语文第二课堂,拓展创业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文章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是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惟有三:1、是语文科的性质、特点及目的;2、是语文教学的特殊性;3、是语文教材的特点。作者提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展直觉思维等手段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忽视习惯培养,是认识与实践上的一个误区。重视培养良好语文习惯,是语文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基本命题之一。培养语文良了习惯应强调点滴积累,持之以恒与教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针对当前学生误文素质的缺差实际,尤应特别重视培养五个方面良好语文习惯。  相似文献   

10.
张海峰 《河北教育》2004,(10):17-18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从这一教学理念出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运用、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素养,通过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实现听、说、读、写四大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教学的目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两项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培养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重视,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往往被教师淡漠,这就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了“重作文,轻阅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现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开放型教学试验研究,先后对阅读教学中的六步主体型结构、语文活动课和开放型作文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语文开放型教学试验,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精神,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语文基本能力,它的培养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6.
哈小健 《湖南教育》2002,(13):25-25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它教材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意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第一,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中国…  相似文献   

17.
张颖辉 《云南教育》2004,(11):36-36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重视阅读、写作,而忽视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敢说、会说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或许可以笼统地说是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语文素养”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内容庞杂。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学活动在进行,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这个概念的内容。但是恐怕不能就这样认为,因为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可能使语文素养的培养变得模糊且没有着力点:或者因缺乏“抓手”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多而无序。  相似文献   

19.
王天欣 《天津教育》2001,(12):41-43
尊重人的自我需要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我们发现,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这里结合自己的实践,探讨一下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一、语文教学的活动性特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活动性表现…  相似文献   

20.
王惠 《甘肃教育》2011,(17):41-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即现实生活。因而,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语文教师应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