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  相似文献   

2.
王永 《成才之路》2011,(34):89-I0018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认为,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的目的。这种施加影响给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的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 ,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发展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 ,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 ,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6.
王志 《考试周刊》2009,(30):149-149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7.
陈水年 《时代教育》2007,(9Z):100-100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推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体育教学应提倡人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变革、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9.
杨莉 《考试周刊》2008,(19):132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反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发行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12.
正一、学校体育的含义及其存在意义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常常被忽略,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体质增强,体育保健知识得到提高,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素养去进行学习。一、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征小学体育教学是一种有大纲、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结合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有效地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以期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学生身体,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学会和掌握身体练习的方法,通过体育教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能力,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使之不仅在学校而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要实现上述目的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重视教材建设,改变课程设置,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能力,改革教学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高职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文章简析了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观的重要性,并提出三点培养对策,以期为高职体育教学以及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林秀端 《考试周刊》2015,(25):100-101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教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在长期锻炼中体验到乐趣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现在各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小组基本上以运动队的形式出现,以参加市、区运动会为主要目的,并没有对学生起到长期锻炼的作用,更不用说达到终身体育的作用。如何组织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是值得体育工作者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兴起于哲学和教育学领域的自组织观和建构主义观,具有科学与人文教育观的共性,其"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教育思想内涵与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高度吻合.高校研究性体育教学应与自组织观和建构主义观有机融合,以主体间性指导师生关系和研究性的教学过程;依据体育课程内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意义建构的不同属性,采用不同的研究性教法;依据"回归生活世界"和"自治、自组织"的学习策略,推广自组织学法,进而构建研究性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学会和掌握身体练习的方法,通过体育教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能力,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使之不仅在学校而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要实现上述目的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重视教材建设,改变课程设置,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能力,改革教学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需要对体育教育中的体育认识观、教师观、教材观、场地器材观、课程评价观等几方面进行重新认识,以便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徐明旺 《考试周刊》2013,(35):128-129
在我国,体育教学是指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体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形式。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得到了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