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日常化应用,本刊从本期起连载一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的专题系列文章:“用计算机备的课——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例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教学品质”指的是通过教学行为和教学作风所彰显的学科思想、知识贮备、个人修为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等教学实质.它是一个表达境界的词汇,其核心是教育良知和美的渴求,它代表着人格的尊严及高境界的教育生活.教学品质有“学科特征”“文化特征”“人性特征”以及“美的特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品质内涵及特征的呈现来提升学科教学的品质,从而使学科教学回归本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整合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课题,所关注的是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课题研究以“整合”为研究中心,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点,以课程改革为焦点;从理论上寻找突破口,以软件开发和运用为切入点;不断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实践的成熟经验扩展到日常教学中,变成“日常化”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提高开放教育面授辅导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教学知识被认为是教师知识的核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教育辅导教师应通过立足教学实践,进行日常化经验反思,组成教学团队加强建设学习共同体,通过专业活动和交流,开展博而精的专业阅读,主动建构学科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需要劳动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促进劳育日常化、全面化发展的新途径。数学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作为义务教育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中小学数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着携同“四育”共进,强化数学生活感,融合数学素养发展等重要价值。同时也要把握劳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度”,关注学生的内在修养与外部行为的共同落实,整体性系列化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等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劳动教育敏感性与渗透能力,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强化课后服务设计特色“1+X”数学实践活动,关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准备、行为、管理、评价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师应成为课程研发的主体。教案应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以学科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课堂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对问题行为的处理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新课程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7.
面对近年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一“实”就死,一“活”就乱的状况,我们认识到,只有进行深入、扎实的校本课程研究,才能切实把教学的新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才能把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提升学科价值的层位,完善学科教学的建设,深化学科教学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已经在各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着,教师们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和学科特点,逐渐摸索着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适用的教学方法众多,比较常用的有“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等,而笔者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教学活动在体现教员“教”的主体作用的同时 ,又体现着学员“学”的主体作用。教员和学员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决定着教学的本质和功能。对这一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与把握 ,区分着不同的教学观 ,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和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高低。从教学论的角度来审视 ,教员和学员同是教学活动承担者参与者 ,二者的区别只在于 :一是“教授主体” ,一是“学习主体”。其教授行为和学习行为都各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分别构成同一教学过程的两翼 ,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固然 ,学员主体意识的确立和主体行为养成并非自发而就 ,需要教员的教授、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教学过程中“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现象,我校物理学科组进行了“物理课堂探究教学中即时性评价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所谓整合,在汉语系统中可以理解为整理、组合,相互融合。随着基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科整合”的内涵之一就锁定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课程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传统上是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分类标准分为各学科教学论来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沿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为了改革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建立了一门综合的《小学课程教学论》,并且研究了支撑这门课程的基本的教育理论,从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学是什么”的“教学本质”追问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制约着教学论学科研究的空间。既有教学论研究框架的形成有三个来源,一是被机械化的马克主义哲学,二是既有教育学的学科研究框架,三是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简单移植。这三个来源使教学论学科发展具有先天性的不足。关于“怎样”的教学论研究将带来教学论学科的“向上”和“向下”的两个路径的转向。其向上发展的路径是思考教学“应当怎样”的教学伦理研究,其向下发展的路径形成描述或解释取向的实践教学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存在着理论特征弱化、高水平师资缺乏等问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强化教育基础理论,并加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拓展以“学科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既具有中小学教学实践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学历教师。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存在着理论特征弱化、高水平师资缺乏等问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强化教育基础理论,并加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拓展以“学科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既具有中小学教学实践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学历教师。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教学中,“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必然让课堂激荡着师生的灵气,弥散着诗意的芳香。因而有人说,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工》2011,(10):30-30
河北省将开展“影子教师”培训,通过普通教师与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组成的“带教导师”如影随形,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带教导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教学科研行为,深刻感受与领悟“带教导师”的学科教学和教研科研理念、策略和行为,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在其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过程中,既要提升对所教学科教学意义的理解,又要寻求合理的教学行为以实现自己的教学期望,二者处于一种螺旋上升的动态的统合之中。对学科教学意义理解的不断清晰化、系统化、个性化是语文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与之相应的则是相对稳定而充满个性色彩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改进不能简单化地从操作形式入手,而是要寻求建立一种“知”“行”并进、互促的专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由“应式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中 ,小学自然也由“知识型”学科向“育人型”学科转变 ,“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育心” ,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孕含着不少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自然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阵地。1 运用认知心理设计教学过程 ,形成科学态度1 1 通过教学过程能使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认知经验 ,就自然教学来说 ,要使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为此 ,应做到教学过程与科学探究过程相统一。1 2 教学过程要与认知过程相统一 ,以便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发…  相似文献   

20.
论教学智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为的和为人的实践活动,“为人”表明教学活动应具有确定性;“人为”表明教学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复杂”表明教学活动必须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而这个过程则意味着教学活动开展必须具有实践智慧,亦即教学智慧。教学智慧生成于具体教学情景,同时表征于具体教学行为,它与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具有某种共同性,但更多的则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学智慧成为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教学智慧是“教学经验”、“理论修养”(包括“学科修养”)和“德性”的整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