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玉德 《生态文化》2003,(1):6-7,16
在21世纪,“生态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名词。然而,人们往往把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正视听,并就教于专家通人。 一、什么是生态文化 首先要说明什么是生态。所谓生态,它与“地理”这个概念有所不同。地理是个一般的概念,生态侧重于环境的多元性、动态性、整体性、制衡性、消长性、综合性。生态是环境的网络与链结。 再说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与生态密切联系的知识系统。文化是体现人的思想与实践的现象,涉及自然、社会、思维三个方面。从这个界定可见文化包含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注定了生态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又可以  相似文献   

2.
胡小玉 《文化学刊》2016,(4):119-122
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生态文明的文化模式——生态文化建设自当提上议事日程。生态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其主流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深厚根基提供强大的保障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大的智力支持,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当下,固守工业文化,而拒斥生态文化,显然是不理智的:但如果否定工业文化,一味奉行生态文化,也是不现实的。文化的转向需要一个过程。况且,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既存在冲突和对抗的一面,又有协同和融合的另一面。我们需要在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便在工业社会的地基上,改造工业社会的物质生产体系,建立绿色、有序和生态的社会物质生产体系,以实现对生态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伟 《生态文化》2011,(1):6-7,43
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文明在经历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后,正向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制度的总和。在生态危机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主要威胁的今天,专家们预言:生态文化将成为本世纪人类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也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林竹 《生态文化》2007,(1):13-13
近期,由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文化研究网(www.eco-culture.cn)正式开通。生态文化研究网是一个面向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学术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广泛收录和提供生态文化领域相关信息的国内首家大型专业性学术网站。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只有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一切活动既有利于企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至关重要。新时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认知奠定理论基础,能为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夯实价值指引,能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需要从完善课程内容、丰富实现形式及提高重视度上下功夫。深耕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2014年,北京市以“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林业对于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林业生态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并对林业文化建设促进林业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地方林业部门的生态文化宣传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力  周岩 《生态文化》2009,(2):F0004-F0004
常熟市虞山林场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双丰收。如何保持蓬勃发展势头,在飞速前行的快车道上不减速、不出轨,实现恒久不衰的长远发展目标?虞山林场选择了文化立场战略。他们把涵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和职工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把链接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全部纳入先进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来。连续不断地加大投入,打造具有虞山特色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1.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部署要求,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文化,积极构筑五大基层文化体系,让林区职32群众共享生态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1,(5):190-191
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肖鹰在2011年8月22日发表的《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的博文中指出,我们的文化生态还没有建立起一种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的环境.这就造成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敌对与恶性循环,对两种文化模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只有大众文化在一曲高歌,  相似文献   

13.
有幸来到普洱参加"全国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之前经常在央视上看到听到"妙曼普洱,养生天堂"朗朗上口的广告词。 一到长水国际机场,"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出现在许多醒目的广告灯箱上,意境很美,内涵丰富,契合了我们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生态文化也是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晨宇 《生态文化》2007,(1):44-45
2006年生态文化十件大事,日前由《生态文化》杂志21位编委投票选出。这十件大事是: 1、许嘉璐副委员长撰文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2006年10月出版的第五期《生态文化》杂志发表的许嘉璐文章,首次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该文指出,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应该成为林业建设的“第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文联主办的《生态文化》杂志,作为国家林业局主管、国家林业局宣传办直管的唯一一个公开发行刊物。历经了9个年头,在宣传林业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普及林业知识,关注林业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化刊物.打拼成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短视频时代为区域生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该文从黄河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成果出发,重点阐述了新时代黄河口生态文化短视频的呈现原则、创作与传播策略,以更好地展现黄河口生态文化的魅力和风采,体现其蕴含的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等文化内涵,提升大众生态环保意识,生动诠释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助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样的文化是生态文化 1、从研究对象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它是与有关人与人的关系的社会文化或人文文化概念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文化观念。社会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生态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2、从文化的属性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涉及社会性的人与自然性的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它与属于社会科学的传统人文文化不同,是一种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有关系的一种全新的、交叉的边缘文化。 3、从文化的功能而言,生态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能正确地指导人们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之  相似文献   

18.
城市森林文化的内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森林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关于城市中保护和建设森林以满足城市和谐发展和市民健康需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即城市森林物质文化,城市森林行为文化,城市森林制度文化和城市森林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9.
分析大运河生态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关系,理清古老的大运河文化蕴含的丰富生态文明成果,将大运河生态文化作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源动力.不仅从上下联动、生态补偿、流域性平衡、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传承运河生态文化、构建美丽运河建设机制的建议,而且就以运河生态文化引领打造美丽运河三条走廊,提出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修复河岸环境...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五年企业发展靠机遇,十年企业发展靠老板,百年企业发展靠文化。”说明企业发展必须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才能享有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森林旅游中的名山大川、林海奇观、怡人风光、乡土民俗等均表现着生态文化特征,并且有很多属于原生态文化。正是这种生态文化,彰显了中国十大名山的亮点,突出了诸多森林公园的风貌,体现着森林旅游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