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育”已替代“师范教育”概念,意味着教师教育“师源”和“生源”的开放,也就预示着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已迫在眉睫。这是教师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需。而其建立必须要有适当的规模;必须要有切实的质量保障;必须基于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必须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必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必须有利于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与沟通;必须科学规划,分层推进。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需要从“适应”转向“引领”,从“学术水平”转向“教育水平”。为此,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应系统评估教育资源;在“研究”的状态下培养、服务、引领;完善课程体系,体现教师成长的特点;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教育”学士。  相似文献   

3.
韩磊磊 《教育导刊》2004,(19):56-58
对教师的应付方式调查发现:“解决问题”只存在职务差异;女性教师、高学历教师、城市教师较多选择“求助”方式;男性教师、普通中学教师等高压力人群,较多选择“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被动方式。  相似文献   

4.
当代网络教育对传统教师角色的严峻挑战,要求现代教师实现教师角色的现代转化,由“一元权威”到“多元权威”,由“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由“师倨生恭”到“师生平等”;由“单重身份”的教育者到“多重身份”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5.
刘时全 《云南教育》2007,(B09):46-4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关怀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全面成长。现代教育心理学对教师角色进行了多种分类的描述:知识的传授者;父母的形象;课堂纪律的管理员;榜样;心理治疗学家;朋友与知己;替罪羊;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师“兼职”太多,教师“多变”,教师“责任重于泰山”.教师是难解的“多元复合体”。  相似文献   

6.
由于主体不同,我国县域中小学教师短缺的内涵不同。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短缺”的本质是人事资源短缺,反映的是教师资源总量不足、渴望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学校校长来讲,“短缺”指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流失,反映在教师稳定和管理上的困惑;对教师个体而言,“短缺”意味着“超负荷”和“忙碌”,反映了教师工作事务繁重的现实。造成教师短缺的原因主要包括生育政策放开和城镇化进程使教师资源难以满足现实增长的需求;政府配置向农村倾斜的效益被城区工资和消费的吸引力抵消,政府与市场合力下的“县城招考”政策助推教师进城;压力增大和消极情感体验使得教师职业成为编制内的次优选择。在新形势下应强化编制动态管理,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建立“教师选调”计划,增强农村优质教师供给;待遇与农村工作年限挂钩,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营造尊师重教风气,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06,(4A):12-12
“问题意识”的弱化与丢失会导致教师的“假性成长”;教师“贿赂”学生;是“学生配合教师”还是“学生逼着教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师质量问题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美国中小学教师正面临着数量质量问题,美国在解决教师质量问题上,其政策取向十分明晰,主要政策措施为:提高教师潜在储备(包括提升入职教师标准,加强入职教师考评和改革教师证书制度);提升和支持教学质量(包括创建教师“顾问”计划,发展教师专业标准,探索教师评价方法);解除教师质量的威胁(解雇“无效教师”,清退非专业教师,激励“高效教师”)等。  相似文献   

9.
身份理论认为个体的身份是由自然身份、制度身份、话语身份与亲和身份四维度构成。身份理论观照下,自然身份指向教师的生物学特征;制度身份指向教师的社会地位;话语身份指向教师的教学成就;亲和身份指向教师的合作状态。身份理论视域下,编外教师自然身份割裂,被视为“单向度的人”;制度身份悬置,是学校中的“无根之人”;话语身份式微,被看作学校教学中的“低水平者”;亲和身份隐匿,被视为学校中的“圈外人”。要提升编外教师职业幸福感,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关心编外教师的生活世界,尊重其自然身份;保障编外教师合法权益,完善其制度身份;彰显编外教师专业魅力,增强其话语身份;发挥“教师共同体”的作用,深化其亲和身份。  相似文献   

10.
地方资讯     
《中小学管理》2006,(8):57-59
江苏南京 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新“标杆”;辽宁沈阳市一所学校 为教师设立“情绪假”;山东济南 小学教师技能比武学生坐上评委席;江苏南京 中小学教师兴起“读研热”;广东东莞 一优秀教师不堪压力 跳楼身亡 校长被免职……  相似文献   

11.
试析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的研究,而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其研究优势主要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领域;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同样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只是不同的教师在科学性和理论性的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基本特征为:在研究目的方面表现为“应用性”特征;在研究主体方面表现为“群众性”特征;在研究内容方面表现为“实践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和  相似文献   

12.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06,(10):70-72
教师专业发展“五步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教学智慧;教师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公共教育的应有意蕴;“理解教学”解读;教师理解自我的实质;学生理解自我的含义及反思策略;生生对话式理解的常见策略;生本对话式理解及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介绍并总结了日本学者对“教师像”的研究,以及在日本,“教师像”的发展阶段及特点。日本“教师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作为奉献者的教师形象;作为劳动者的教师形象;作为专业者的教师形象。这三个阶段也正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的突出反映。希望通过这种分析,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师以及教师专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从教师教育理论出发,探讨了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几种模型,它们是:教师教育和培养的空间模式由大学为本的模式向以大学为本和学校为本相结合空间模式转型;由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师教育转变以认知科学和质量研究,建构主义、反思性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教师由过去“作为技术员的教师”转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教师教育的教学模式由“训练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教书育人》2007,(1):4-5
上海:申报职级评审的中小学校长每周至少上2节课;浙江:16,000教师参加《两法》考试;江苏:涟水县郑梁梅小学出台“八不准”规范教师行为;哈尔滨为8万名中小学教师建立“师德档案”;16封书信唤回辍学学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南昌教育》2006,(9):1-1
新学期一开学,沈阳市城区254所中小学的1977名教师将完成沈阳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流动”;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如此“折腾”,目标只有一个:通过3年至6年的优质师资“大流动”,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杜绝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17.
英国教师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澳大利亚的教师管理制度;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韩国教师质量监控政策——教师评价计划;……[编按]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交际教学法”运用不利、“高科技教学手段”运用不佳、“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三个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把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把统一要求转变为因材施教;把单一教学法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法;把读写领先转变为听说领先转变为产领先;把题海战术转变为精选习题;把培训教师的专业转变为全方位培训教师。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嘉峪关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在我国东部的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我们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制度的经验主要包括:探索教师需求,确立教师发展目标;求真务实,探索教师发展学校“二元管理模式”;实践创新,构建“教师发展学校”研修机制;以人为本,加速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步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本源性问题的教师学习是应对学校教育变革的核心与关键.学校领导者应立刻行动起来,解决学校发展的本源性问题,力争把权力归还给教师,让教师自主学习;丰富学习资源,让教师学习由“外援”走向“外源”;巧设任务,为教师学习提供操作性支架;张扬个性,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树立榜样,对教师进行文化引领;创设共同体,让教师在团队学习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