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先后建立了中央,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大片苏区。面对险恶的环境,党和苏维埃政府在领导苏区军民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大办文化教育事业。在战争的间歇,创办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学校。出色地完成了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和提高苏区人民政治文化水平的中心任务,为苏区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宋代南方文化的繁荣首推以两浙、福建、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为代表的闽浙赣地区。闽浙赣三地相互毗邻,自古便交流频繁。宋代闽浙赣区域在崇文好学,兴建书院,藏书丰富,科举发达,人才荟萃,理学传承等诸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正是上述文化共性,最终促使闽浙赣区域在宋代达到其文化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3.
赣、闽、粤边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理区域和社会空间,有着特殊的区域人群和文化。这里既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也是畲族人口最多的地方。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畲族与客家人及其先民共生、共聚、共融,为赣闽粤边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共同打造了绚丽多彩的“客家文化”。由此,赣闽粤边区的畲族与客家及其相互关系,也成为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创立和领导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方志敏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极富"方志敏式"特色,在坚持武装斗争这一中国革命基本形式的前提下,波浪式地发展革命政权,忠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利益,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红军干部的培养,从而把赣东北苏区建设成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5.
在客家民系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历史时期赣南起了关键作用。一是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湘赣闽粤边区的百姓和蛮獠多次联合进行反抗封建官府的斗争,其中心舞台在赣、汀二州,所以起事者通常被称为"赣寇"、"汀寇"或"汀赣贼"。这时的汀赣两州之地,犹如一座大温床,积极孕育着汉族的一个新的民系———客家民系的诞生。二是明中叶,湘赣闽粤边区再次爆发大规模的畲汉人民大起义,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剿抚并用,平定了起义,并采取措施,促成大量畲民转化为客家人。在这一过程中,赣南是湘赣闽粤边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对客家民系迅速发展起到了中枢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二章 反袁斗争 本章主要问题有三个: 1、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又称“赣宁革命”“癸丑之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之间在政治上的一次较量。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学习中要注意此次革命的背景、简要经过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7.
葛源作了四年(一九三○年——三四)的闽浙赣苏区省城,受了党、政、军的直接领导,教育和保护,也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最野蛮的烧杀,捣毁和轰炸。这样,在政治上造成了它的光辉领导地位,在战斗上留下了它的英雄事蹟。谈到闽浙赣革命历史,葛源一定要佔很重要的一页。葛源在横峯县北部万山环绕着的一块周围二十多里的小平原上,土地肥沃,农产物丰富。一九三○年十月建立红色省城以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斗争了地主和土豪,贫僱农平均分得了土地。农民们已经富足起来。并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伴随着中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了更好地得到赣闽粤边区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需要很好地了解当地社会和文化.为此,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特别是对赣南、闽西的集中调查.从空间区域上来看中央苏区与赣闽粤边区这个客家大本营地区大致吻合,换句话说就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做的农村调查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客家社会的调查,因而这些调查对研究20世纪初期赣闽粤边区的客家社会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献《曾镜冰在延安时中央负责同志面示的记录》(事后追记,以下简称《面示》),是一九四六年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同志去延安汇报,中央负责同志在总结闽浙赣边区抗战时期的斗争经验时所作的指示。刘少奇同志肯定当时福建省委“有了三大创造,这就是武装退却,合法与武装斗争结合,反特务斗争”。虽然目前尚未看到中央保存的正式记录,但同许多历史文献对照判断,内容基本可信。当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能限于文献的引证,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随着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的兴起,闽浙边区爆发了赵启所领导的金钱会起义。“金钱会”从咸丰八年(1858年)正式成立,到同治三年(1864年)余部“红布会”失败,共历七年之久,会员发展到十余万人,势力遍及浙江的平阳、瑞安、永嘉、乐清、泰顺、景宁及福建的福鼎、霞浦、福安、宁德、寿宁等县和温州、福宁等府城,是近代闽浙边区一支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军。  相似文献   

11.
<正>闽浙赣区域史的会议,我参加过两回。以前对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关注,确实觉得把闽浙赣三个地方联结起来考察是非常重要的。我早期做闽北研究的时候,就发现近代闽北的很多人,其实是从浙江和江西来的,福建历史上的很多大事情,似乎也离不开浙江、江西等地。我上次(第三届闽浙赣工作坊会议前夕)去闽浙交界的仙霞岭一带做田野考察,发现两边的人群实际上有非常密切的交往,他们往往就是同一个家族的人。那么,在历史上他们以什么样的形式互动,又形成了怎样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晋冀鲁豫边区,从实际出发运用党的政策和策略,围绕对敌斗争这一中心任务,在政治、军事、经验、文化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对敌斗争的重要胜利,其斗争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我党关于抗日战争和抗根据地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方志敏     
江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政治、军事的中心。不少优秀儿女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惜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和热爱人民、无限忠诚于党的高贵品质,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方志敏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者和领导者。他是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人,生于1900年8月13日。少时就非常聪明机智,读书十分用功。十几岁就已经很热心地研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前后即开始他的革命活动。1922年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在南昌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  相似文献   

14.
"行孝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孝治天下"也是我国古代一以贯之的政治实践,并且对地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梳理儒家"孝悌"观念及其政治实践的发展和演变,阐述明清时期官方对赣闽粤边区"五世同堂"家庭的旌奖,可以清楚地了解明清政府在赣闽粤边区"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实践,及对客家族群文化构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三冬运动”谈起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着疯狂的“清剿”、“扫荡”,为了动员广大根据地军民胜利地开展对敌斗争,苏中抗日根据地在这年冬天开展了“三冬运动”。“三多”指的是冬耕、冬防、冬学。冬耕,就是要发展农业生产,争取多打粮食,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战;冬防,就是要加紧备战,开展武装斗争,坚决粉碎敌人的“清剿”、“扫荡”;而冬学则是一个群众的政治教育运动,要求向广大群众进行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教育,不断启发群众的政治觉悟,鼓舞他们积极投入斗争,努力完成当前的各项中心任务。苏中抗日根据地大规模地开展冬学运动,就是从这一年冬天开始的,此后就年年办冬学,形成一种经常的群众教育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1月,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后,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最艰苦、最险恶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为了有效抗击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边区的疯狂进攻和血腥镇压,保存和发展党的组织,扩大游击根据地,边区的党组织和红军从实际出发,组织和运用便衣队这种小而精,灵活而隐蔽、快速而有效的斗争方式活跃在边区22个县的大片土地上。便衣队紧紧依靠群众,运用灵活的对敌策略和正确的统战政策,积极配合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给国民党军以沉重的打击,让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上。  相似文献   

17.
<正>在红、黄、蓝三原色中,我最喜红色;在五色土里,我最爱红色的土地。 江西多红壤土,土质脊薄,然颜色鲜红。 在革命年代,这块土地,是战火熏蒸,热血浸漫的红色土地。罗霄山脉、武夷山与五岭的交结延伸的崇山峻岭,是红土地的魁伟身躯,它曾是红军和红色政权的摇篮。红山茶、红杜鹃、山花红烂漫,红军、红马、红缨枪。毛泽东“在马背上哼成的”大量史诗里用:“赣水那边红一角”、“风展红旗过大关”等大量诗句,用“红”来形容革命战争的火红景象和大好形势。红色,是时髦,是荣誉:如“红色区域”、“红军”、“红色儿童团”、“红孩子”、“红嫂”、“红属”、“红井”、“红色饭店”等。红色,革命年代的绝对流行色! 无论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说江西及其与邻省接壤的边界处,都是红土地。这块红土圣地的历史是何等神奇而厚重啊! 我深为红土地历史和红土地精神感动与征服。 六十年代起,我主要从事革命历史题材即“红土地文艺”创作,在“红土地”上苦苦耕耘。30多年来,为深入生活,我跑遍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几个红色根据地,作现场采访,实地考察。我到过赣东北的闽浙赣苏区,采访方志敏与红十军素材,几次去湘鄂赣、湘赣苏区参观“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和“平江起义”旧址;赴红色粤赣边采访陈毅及坚持三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阅读》2007,(12):6-7
1942年前后,抗战处于最困难时期。我党、我军向“敌后之敌后”推进,从政治、军事上瓦解伪军。作者以亲身经历为素材,描写在艰苦的年代、艰苦的环境,进行艰苦的地下斗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1934-1937年赣南闽西地区市场与商业复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初的赣闽边区,国共间战火弥漫,市场因战争而分割,商品经济发展缺乏展拓的空间。进入1934年以后,随着国共间大规模战事的逐步消弥,赣闽边区市场重归统一。在南京国民政府重建边区社会的努力以及市场激励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下,赣闽边区自由贸易逐渐恢复,商品经济重获生机,区域市场与商业渐现生气。这一切都为赣闽边区成长为东南抗战的大后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关系的原则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则。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在减租减息运动的各个阶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关系的原则,密切联系边区实际,充分发动群众,不断纠正"左"右倾错误,团结了边区各个阶层共同抗日,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