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锐 《考试周刊》2008,10(18):116-118
本文针对复合词的特征从四个方面提供了鉴别英语复合词的方法,并从传统构词法、中心问题,及认知构因对复合词的构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发现其纷繁复杂的构式下隐含的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有一些"动+名"动词性结构复合词,动素和名素之间没有直接的动宾关系,但通过动宾关系有间接联系,学界多认为意合、支配,视动素后的名素为旁格宾语。文章立足复合词结构的句法逻辑,从古代汉语状语后置状中式的发展和现代汉语非常规宾语的界定等方面,将之确定为状语后置状中式复合词,还原复合词及相对应的句法结构的逻辑真实。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一般都可以按照句法结构分析方法做出判定,但是"点播"一词似乎不能归入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连动和兼语结构中任何一类结构类型。从来源上看,"点播"的基础形式是复句,按其结构应该定为顺承关系。文章认为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不仅有单句的结构关系,也有复句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魏伟 《现代语文》2010,(1):62-65
动宾式复合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数量颇多,表现活跃,引发了众多学有对其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思考。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宾式复合词的相关文献,对其语义结构、语法表现、生成及演变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尹学利 《语文知识》2010,(4):113-115
在"功能范畴假设"理论中,单音节V、双音节V、多音节V都可以进入"V在LP"构式。"了"的句法位置表明了"V在"是句法生成的复合词,跟V本身的音节无关。  相似文献   

6.
以"头"为例,对"头"义的发展,以及"头"语素的实与虚展开讨论,可以看出,在复音词模环境中,语素意义的专门化或单一化,以及复音化环境,使语素只具有结构意义,是复合词末端语素虚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词"的界定是形态学里一个最重要也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基于汉语语言的事实,本文列举了对"词"这一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同的学者分别从语义、句法、形态、音系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汉语中的"词"以及复合词中的动结式类型。着重从形态和句法视角下分析总结了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语素成分和论元结构,说明了动结式复合词有其特有的构词过程,并证明了汉语词库中存在大量的同形异义的不同语素。  相似文献   

8.
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的复合词最初是由短语演变而来的 ,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词化的过程 ,正因如此 ,汉语中短语和词的划界才困难重重。共时状态下存在的复合词有着词化程度的差别 ,而历时地考察复合词的形成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 ,则有助于确定共时状态下复合词的词化等级。可以汉语中最具特色的并列式复合词为考察对象 (以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为例 ) ,根据其历时演变中表现出的特性 ,对其共时状态下的词化程度做大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英语复合词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复杂。虽然关于复合词的研究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可是由于复合词的构成及其组成成分之间的句法和语义关系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首先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介绍了英语复合词的特征和类型,其次对复合词的语义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易丹 《现代语文》2007,(6):35-36
随着对复合词构词方式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复合词的构词方式不限于主谓式、述宾式、偏正式、述补式、联合式这五种类型。张斌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为"张编《现汉》")中"词的构造"一节将复合词细分为七种类型: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  相似文献   

11.
理论语言学研究认为汉语复合词是有中心的,但有学者基于语料库分析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本研究从复合词中心性的定义、中心的确定方法及制约因素三个方面,探讨汉语复合词有无中心这一问题,认为复合词中心性理论适用于汉语复合词;并进一步指出,可从神经基础的角度来深入探讨复合词的中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照理据将复合词分为三类,即搭配复合词、联合复合词及熔接复合词,采用举例的研究方法,探讨构成复合词语素与复合词整体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从语义学和语法的基础上对复合词组成方式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复合词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构词法中,复合词占有较大比例。根据拼写规则,复合词可以分为三类:固定复合词、连字号复合词和开放型复合词。连字号复合词更以形象生动、变化无穷和经济简洁的表现手法著称。文章从语体分析入手,研究连字号复合词的语体色彩、特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有五种类型,包括整体+部分、强特征+主体、种名+属名、喻体+相似点和音译+属名/关涉对象+音译。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易》反映了上古时期的语言面貌,为研究上古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语料。通过对《周易》中并列式复合词词义的构合来源、词义与语素义之间关系的考察,对其词汇特点、内部规律进行客观实际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蒙古语的后缀不仅仅接加在单词词干上,而且还可以接加在复合词词干上的观点。并在分析这一现象的缘由的同时,探讨了究竟有哪些构词后缀能接加在复合词之后可以构成派生复合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英词单词重音时,中国学生往往对复合词的重音位置及其表达不知所措,有的复合词重音在一些词典中也无加注。因此,在复合词重音朗读中错误很多。本文试图对英语复合词重音作一番较系统的探讨,揭示其内在规律,以解教学之急。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大部分词语都属于合成词,同单纯词相比,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根据不同的语法结构可以分为重叠式、附加式以及复合式,其中复合词所占比例较大。本文简要分析复合词结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复合词类型识别方式,以期帮助读者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作为汉语中特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最能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表层形式上,它们和其他类型的复合词一样体现为简单的双音节形式,但是它们所能表达的语义内容却十分复杂,体现了动补式复合词的独特表达效果。将乔姆斯基"深层结构"学说与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结合起来,以动补式复合词内补语性成分的语义指向、语义类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动补式复合词"动+补"的表层形式下所隐藏的深层结构进行挖掘,可以揭示出动补式复合词内"动"和"补"之间的致使性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上古汉语复合词的界定问题一直是汉语史研究的难点。今文《尚书》正处于单音词向复音词演变的重要阶段。今文《尚书》中的复合词主要有五个界定标准:意义标准、结构标准、语法标准、修辞标准和文化标准,这些标准的确立和运用对汉语复合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