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惯成自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后,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新读写》2014,(7):71-71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人生三道茶     
今年暑假,我去了云南大理,见识了白族的一种饮茶风俗——“三道茶”。所谓“三道茶”,就是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要依次饮三杯茶。这三道茶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喝了这“三道茶”,我深切地感到,人生不正像这“三道茶”吗?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做美?“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相信,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那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光波中颤动;或是来到池边柳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种感觉就叫做“美”。  相似文献   

5.
戴佳毅同学问:讲《荷塘月色》的“思考和练习四”时,老师说“用诉诸听觉的音乐来比香味,来比光与影的组合”就叫做“通感比喻”;现在《明湖居听书》的“思考和练习二”里的4个句子,老师又说都是“通感比喻”。但课本中从未介绍过“通感”,究竟什么是“通感”?“通感”都有哪几类?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转移到声响上面。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无分彼此。在视觉里仿佛有听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受,这些就是“通感”。但张寿康等语言学家又称这种修辞方式为“移觉”,并解释说:“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做教育?很简单,教育就是习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付兰西斯·培根在《论习惯与教育》中说:“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但愿人们能尽可能培养起良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  相似文献   

7.
桶是木质的器具,因盛装的内容而有不同名称,装饭叫饭桶,装酒叫酒桶,装水叫水桶。“一桶不动半桶摇”,桶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的态度。“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 桶也被用来形容心情的忐忑。“桶中人生”,则形容眼界狭窄,生活局促。不同的桶也用来比喻不同的人生:饭桶是形容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笨人,就同用来  相似文献   

8.
新专辑《28》可以说是你的心路历程,那这张专辑是—种纪念吗? 苏永就.人生如果有“上下集”的话,那我的人生从几年前就已经进入了下半集了。(笑)那我这张专辑其实可以算是我上半段人生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9.
雨季     
有人把十六七的年纪叫做人生的“花季”,也有人把这段多思多感的年纪叫做人生的“雨季”,无论是花季还是雨季,青春就像三月里明媚的阳光,让我们的天空永远充满着透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     
1993年12月8日——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日子。这天,我第一次被推上手术台,为了我的一条无法伸直的腿。也就在这一天,我第一次尝到难以忍受的疼痛,第一次感觉到人生的价值,第一次认识到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从手术室里被护士推出来,我的心平静了。耳朵里再没有锤子把钢针敲在骨头里发出的“砰、砰”的响声,那响声仿佛敲在了  相似文献   

11.
狂人睿语     
“如果你行为怪异,别人就会把你叫做‘塔利班’,或问你是不是得了炭疽热”。——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名学生这样形容“9·11”事件在美国校园留下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开考时刻此时的教室里,可用四个字形容——“一片寂静”。然而在每位考生的心里面,却是最不宁静的时刻。我呆呆地望着那课桌上的手表,眼睁睁地看着秒针一刻不停地跳动,更想着考试正一步一步地临进,心中的那股原本就已无比紧张的感觉更提升了。老师的希望、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渴望化作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自己几乎喘不过去。两眼望着窗外,凝视着外面的一切。窗外时不时吹进一股股凉风,使得紧张的心舒缓了不少,它仿佛拂着我的头说:“孩子,别紧张。”嗨!下雨了!雨水击打地面的声音,打破了此时的宁静,它仿佛在说:“孩子,勇敢些!”  相似文献   

13.
江言 《成才之路》2011,(1):92-I0021
“上班”也就是上补习班。这几乎成了课余之后,学生们的必备功课。平常放学后要“上班”,休息日也要“上班”。如果没有上过班。那简直就是同学中的另类。而不少家长就这样“被自愿”地束缚自己,无论他们是否懂得教育,很是习惯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补习场所。仿佛这样才能让自己安心,放心。仿佛那一套套理论只是说给别人听的。  相似文献   

14.
转折     
人们常说,人生就是一条长路,每经过一个路口都会是经历一次转折。此时此刻,我就站在人生的一个转折处,茫然与彷徨使我的心如蝶翼般颤动。微风摩擦着耳鼓,我听见冥冥中一个声音:“这个转折,你会如何去面对?”我仿佛面对夜空,那几亿万光年之遥的星云,发出的竟是千百年前的光芒——我仿佛看见被贬的苏轼,看到他面对转折的从容与气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激起了千百万人内心深沉的回响;我也仿佛看见卢比孔河畔的凯撒大帝,看到他面对转折的果敢与坚毅,那一响亮的决定。成就了古  相似文献   

15.
意外的结尾     
“雁儿疯了!,”当我听到这一句话时,眼中的泪水无声的滑落。仿佛就在那一刹那.时间停止了走动,叶片停止了飘摇,只有我的泪水满脸流淌。那句“雁儿疯了”,拨乱了我的心弦,每一次呼吸就像用针一次次刺痛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16.
问路     
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踌躇着。在前进和后退中,我犹豫了。两条无尽的长路,成了蜿蜒在我脸上的“沧桑”。极目望去,在我面前的那条路是多么凹凸不平。仿佛我跨一步,就会重重地跌倒。向前吗?我问自己。那就意味着我将拿出一万六来铺平面前的道路,使自己跨入普高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评价中的“桥”与“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许多人找到了甚至建造了这座“桥”,驻足观望,周围的风景美不胜收,于是坐在“桥”上歇息,迷恋于、陶醉于“桥”本身的舒适和美丽,不知不觉中,便把这座“桥”当做了那扇“门”,把一生的光阴都耗费在了“桥”上。在这里,所谓“门”就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桥”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人生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桶是木制的器具,因盛装的内容而有不同名称,装饭叫饭桶,装酒叫酒桶,装水叫水桶。“一桶不动半桶摇”,桶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的态度。“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桶也被用来形容心情的忐忑。“桶中人生”,则形容眼界狭窄,生活局促。不同的桶也用来比喻不同的人生:饭桶是形容只会吃  相似文献   

19.
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许许多多中国母亲的影子。那是电视台的一个节目,讲述了她和她儿子的故事。这个她,人生平平,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到了儿子的身上。她的那个儿子确也不错,不管是智商还是形象。此外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听话——具体地说就是很听她的话。儿子在她全天候的关心、照料、监管、督促之下,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成为一个著名的神童。这个神童在学校里一路跳级,小学、中学、大学一晃而过,17岁便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读研究生……而她的“教育思想”呢,就是那两句活,一句叫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另一句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想,她那时一定是非常得意的,得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人生起跑线上,并没有人向我们发出那激动人心的起跑令,但我们四周,却处处是无声的“起跑”信号。一次“起跑”就意味着肌肉与力量的凝聚,一次“起跑”就冲起了拼搏与意志的最高极限,一次“起跑”就牵动起无数爱我们人的心。这无数次“起跑”,也将回答出人生的某种问题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