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恐叉症     
老妈从我上小学五年级起,便患上了严重的恐叉症,注意,不是恐高症,是恐叉症——只要看见我作业本上、卷子上有那么一两个“×”,这恐叉症就发作了。通常我的本子有“×”的那一页会被狠狠地撕下,紧接着被迅速地捏成一团后飞速向我砸来,同时铺天盖地的斥责声也不绝于耳: “这么简单的题你也做错!白吃了这么多年的饭!你有没有用脑子?人家张三李四王五怎么不错?那是因为别人怎样怎样怎样……”“什么?忘了这种句型?跟你说了多少遍,英  相似文献   

2.
小罗正读初一,他学习一直很用功,先是班级前几名,后来是年级前几名,最近一次重要的摸底考试,他发挥出色,获得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小罗父母为此好好奖励了他一番,但没想到几天之后,小罗竟突发"怪症",恐惧读书.  相似文献   

3.
叶昌德 《师道》2011,(7):75-77
堂堂中学语文教师却患有“恐文症”。如此怪事,不可不谓之新奇。据调查,此“新奇”之事还为数甚众。有的甚至己达病人膏肓之境。在此.笔者试图探及此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严重后果,然后略施蹩脚“处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恐蛇症(三)     
可是,福尔摩斯,在伦鞍怎么会有蛇呢?你台攘罚的:上库之前让你吃柑笔灰0恐蛇症(三)@皮埃尔·维伊斯!法国 @尼古拉斯·巴拉尔 @石晓竹  相似文献   

5.
恐蛇症(一)     
一群和楷冬珍处在洲种深沉的斯岭牛始健冥想之、电沙我一霰也不知恐蛇症(一)@皮埃尔·维伊斯!法国 @尼古拉斯·巴拉尔 @石晓竹  相似文献   

6.
恐蛇症(二)     
曜,是啊.的话肯定有道理·RAMINUS··恐蛇症(二)@皮埃尔·维伊斯!法国 @尼古拉斯·巴拉尔 @石晓竹  相似文献   

7.
堂堂中学语文教师却患有恐文症,如此怪事,不可不谓之新奇。据调查,此新奇之事还为数甚众,有的甚至己达病人膏肓之境。在此,笔者试图探及此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严重后果,然后略施蹩脚处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临床表现。何谓恐文症?顾名思义,便是对文章——学生作文深感恐惧,视之为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8.
对于有的人来说,父亲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字眼,因为他每天准时出现在家中的餐桌旁;对于有的人来说,父亲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因为他意味着男子汉的成功和刚毅;对于有的人来说,父亲是个大度的字眼,因为他意味着宽容、理解和支持。而我,从小到大虽然有3个父亲,但几乎不知道父爱是什么,他们都没有给过我真正的父教。然而,他们又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的生活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应该说,父亲们是应该负有一部分责任的。我的故事应该从母亲说起。母亲出生在一个很穷的乡下人的家里,姥爷是“风水先生”,姥姥是一个懒惰的、…  相似文献   

9.
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无疑居重要地位。因为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教如何搞?怎样收效大?是许多家长一直探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啊!”一声尖叫过后,紧接着又传来了“嗵”的一声巨响。我和老爸闻声赶紧跑到厨房,只见老妈站在那儿呆若木鸡,芸豆也撒了一地。我和老爸见状,异口同声地问道:“出啥事了?”只听老妈哆哆嗦嗦地说:“虫……虫子。”我和老爸顿时啼笑皆非。这不由使我想起老妈买黄瓜的那件事。那天是星期六,我和老妈去买黄瓜。老妈拿起一根黄瓜正仔细瞧着,忽然,她“啊”地大叫一声,把黄瓜扔了出去,弄得卖菜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说:“大姐,不买你就给俺放下,怎么给俺扔了?”老妈的脸一下子红了,指着那根黄瓜说:“有虫子。”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的“恐师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少数中学生害怕交往或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障碍,尤其是在与老师交往时。如某中学生张蕾,由于性格内向,在同学间的交往中尚能比较自然,亦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与教师交往时,往往表现为面红耳赤,词不达意,就连自己迟交作业的  相似文献   

12.
幽默,是一种奇妙的力量。它能够化苦痛为欢愉,化尴尬为通达,化冲突为平和,化丑陋为美好。  相似文献   

13.
齐齐 《宁夏教育》2006,(6):69-69
现在各种儿童“兴趣班”、“特长班”的生意特别红火。有的文章甚至宣传人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早期教育,把早期教育完全等同于天才儿童的培养。事实上这种“急功近利”、“拨苗助长”的早期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14.
幽默,是一种奇妙的力量。它能够化苦痛为欢愉,化尴尬为通达,化冲突为平和,化丑陋为美好。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21世纪,生活在电气时代,每天离不开用电。但初中生“恐电”现象仍然存在,女生更为明显。多数学生认为“电”这个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一不小心会伤及生命。学习电学知识存在畏惧心理,对电学实验有较强的“危险感”,进入实验室,总是惴惴不安,缩手缩脚。实验时,怕接错导线造成短路,烧坏电源、电表和灯泡;在取拿灯泡、使用电笔、检查开关和保险时,由于过度紧张,双手颤抖等现象时有发生。上述“恐电”心理的存在,无疑成了学生汲取知识的障碍,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消极因素,这是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黎明 《成长》2006,(3):66-66
刚刚大学毕业的百合,是一位青春靓丽的22岁女孩,容貌虽说不上闭月羞花,但走在大街上回头率绝对能达到90%以上。只是她的性格孤僻古怪,尤其是见了男同事总是躲得远远的,至今连男朋友也不敢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方格 《家教指南》2007,(8):15-17
心理压力源自父母过高期望辽宁男孩林小林,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格外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林小林四、五岁时就能认识很多字,还会背诵好多古诗,而且算术、绘  相似文献   

18.
尤明君 《教师》2011,(6):122-122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正常的孩子有时都有厌倦的时候,何况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恐学症,都属于心理疾病。心病要用心来医,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爱心和决心。我坚信,做到了这些,得了恐学症的学生也将会重返课堂。  相似文献   

19.
恐龙城     
序言你曾经去过莫斯科吗?如果你去过,哪怕只有一次,我想你会终身难忘!不是留恋那里宏伟的建筑,不是怀念那里优美的芭蕾舞,也不是垂涎那里的俄式大餐,是…,是…,作好心里准备,屏住你的呼吸,你绝对不会想到,居然是恐龙,是满街正在悠闲散步的恐龙。——21世纪的一位旅行家  相似文献   

20.
送年幼的孩子去幼儿园,是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孩子还太小,往往对新环境不能接受。看着孩子在幼儿园里又哭又闹的情形,很多家长心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其实,送孩子去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接受启蒙教育,并不是件为难的事,因为这个过程也是有章可循的。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日美家长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