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项受欢迎的工作为读者办理邮购服务,是我国进步出版事业的一个优良传统。韬奋先生1930年9月就在《生活》周刊社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为读者代购代寄图书报刊等。韬奋先生后来说“它可算是生活书店的胚胎”。1932年7月,生活书店成立以后,一直设有办理邮购服务的部门,非常重视邮购工作,对为读者服务和生活书店自身的发展壮大,起了相当大  相似文献   

2.
1995年是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又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不由得使我想起抗战年代,韬奋先生带领生活书店一班人,为促进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而艰苦奋斗的往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抗战主张,韬奋先生主编的《生活》周刊积极响应,呼吁“停止内战”、“争取民主”以“实现抗战”,并参与组织和领导救国会,为抗日救国而奔走呼号 韬奋先生充满爱国  相似文献   

3.
第五章 懂管理 1.绝无仅有的创举 韬奋研究专家、著名新闻记者穆欣指出,韬奋把生活书店办成“生产合作社”体制,“这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企业里,算是绝无仅有的做法了”.(穆欣.邹韬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创办生活书店,原本是韬奋和胡愈之等人出于应对《生活》周刊遇到不测时的一个权变安排.当时他们很担心国民党当局查封之类事情发生,为了应对这一不测之事,决定创办生活书店,以便届时他们可以利用生活书店继续开展出版业务.书店开始筹办,韬奋就做出了一项创新设计,决定采用生产合作社的体制来办一个具有民主特点的实体.他指出:书店不是任何个人借以牟利的私产,而是全体职工以劳动所得共同投资的文化事业机关.书店的章程为此做出了三项原则规定,即经营集体化、管理民主化、盈利归全体.  相似文献   

4.
不朽的韬奋     
一九八一年,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接触了韬奋,并奉命与另一位同志编写了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从此,韬奋和他创办的生活书店成了我心中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人可以说是与韬奋有缘。 1981年,我从上海市出版局机关的理论研究室“划”到新成立的学林出版社,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编写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当时局里对此十分重视,局长宋原放同志、副局长吉少甫同志和生活书店的老同志方学武等亲自给我布置任务,联系作者,并且参加提纲的拟订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社会信用对于出版事业的重要意义韬奋主编的报刊和他主持的生活书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信用。韬奋常常怀着激动的心情来描述广大读者对他的刊物和书店的关心支持和亲密无间的关系。三十年代的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男女,不但把韬奋和他主编的报刊看成“良师益友”,对于他们的教育、意见和建议,言听计从,有些人甚至把生活书店的每一个职员都看作“圣人”(见《韬奋文集》第三卷485页)。有的读者因为夫人要生产,托他们代为物色好的产科医院;有的读者因为吃官司,托他们代为介绍可靠的律师;有的女青年把对母亲都不  相似文献   

7.
文化老照片     
1947年6月,生活书店香港分店在皇后大道中开业,总经理徐伯昕邀请曹吾(曹辛之)为韬奋先叶三画一肖像,挂在门市,读者进门,一抬头就见到韬奋先生的肖像。抗战时期.曹辛之去重庆生活书店担任《全民抗战》周刊的美术工作,曾经与主编《全民抗战》的韬奋先生朝夕相处。这幅肖像画.他生动地刻画出韬奋先生的外貌特征.又能表达其内在的坚  相似文献   

8.
《出版史料》2004,(3):124-12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社定名为“生活出版合作社”,对外简称“生活书店”。第二条本社本生产合作之原则,以社员共同投资、共同工作、经营出版事业,促进大众文化为宗旨。  相似文献   

9.
在旧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热衷于办书店办杂志。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办杂志起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韬奋一生办杂志,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接手办《生活》周刊开始。1933年《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后生活书店继续出版《新生》周刊、《大众生活》周刊、《永生》周刊、《国民》周刊、《生活星期刊》。改  相似文献   

10.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段话,是我国著名出版家韬奋(原名邹恩润)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崇高评价。韬奋一生从事编辑出版,自始至终把“服务精神”奉为信条,并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他领导的生活书店的三大目标之一,可以说,“服务精神”是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 一  相似文献   

11.
韬奋与发行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也是著名的出版发行家。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以所从事的新闻、出版、发行工作为阵地,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敌人作殊死斗争;同时对祖国、对人民表现了极大的热忱,他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为我国进步的文化事业,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三十、四十年代,韬奋所办的生活书店蜚声海内外,影响极大。从大城市到穷乡僻壤、从内地到港澳、从国内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国,都有生活书店发行的足迹。尤其是在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韬奋领导的生活书店,“为适应  相似文献   

12.
出版资讯     
《全国新书目》2012,(7):6-9
正韬奋图书馆落成开业1932年,生活书店成立。1935年,新知书店成立。1936年,读书生活出版社成立。1948年,三家出版社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16日上午,北京东城区美术馆东街三联书店一侧的韬奋图书馆正式开  相似文献   

13.
二月的春天     
我最早知道生活书店和邹韬奋先生的名字,是我的七叔告诉我的。他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有爱国思想,很喜欢读韬奋先生的文章,对韬奋的《萍踪寄语》特别喜欢。有一年暑假,我几乎每天要写出一段文字(包括日记或短文),让七叔给我修改、评判。因此,七叔也会讲到韬奋先生的思想和文笔,或是丰子  相似文献   

14.
韬奋先生是从事进步文化事业的典范.他自1926年主持<生活>周刊起,就全身心地投入进步文化事业,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备尝艰辛,锲而不舍,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用韬奋先生自己的话说,他"始终坚守进步文化的岗位","忠诚担负"进步文化的责任."为着进步文化的工作而努力奋斗".韬奋先生的这三句话,是我做出版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5.
1985 王晓晴.护送韬奋先生赴沪就医.人民政协寸及,1985一02一15 俞月亭.出版事业与社会信用—学习韬奋创办出版事业的经验.编辑之友,1985(2) 章玉梅.韬奋与《大众生活》.新闻传播,1985(2) 李文.韬奋用人二三事.人才天地,1985(2) 雷群明.韬奋同志与生活书店的编审工作.出版史料,  相似文献   

16.
各位同志: 我非常高兴今天参加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周年的纪念会。这三家书店,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老一代的同志,在青年和中年时代,差不多都读过这三家书店的出版物,特别是韬奋同志主办的几个刊物,象《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这些刊物在群众中有着很大的鼓动力,它代表了人民的声音,对于推动抗战,实行民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团结一切进步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倡导的韬奋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纪念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后为三联书店)成立70周年的时候,我对韬奋精神进行了再学习,又有新的领悟.现就自己的体会写来,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论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韬奋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首先做的事便是编《教育与职业》月刊,译著“职业教育丛书”,很早接触了职业道德的教育问题。后来,他主持生活书店,主编《生活》等报刊,也常常就职业道德发表文章。在重庆时,因为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分支店的增加,他为书店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写了许多“谈话”,就书店事业的管理与职业修养方面的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意见。这些谈话以后整理成书,名为《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其中对于职业道德也有着很好的见解。可以说,韬奋对职业道德的关心与重视是始终一贯的,他关于职业道德的许多论述,不仅在当时切中肯綮,就是在今天仍有着相当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3.办一份真正“人民的报纸” 韬奋一生总共创办并直接主持过五刊一报一书店,分别是《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原为《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生活日报》和生活书店.《生活》周刊发行量15万份,《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20万份,《全民抗战》三日刊发行量30万份,都创造了同时期全国杂志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日报》创造了当时香港报业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书店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年度出版图书品种一度居全国出版业第一,鼎盛时期拥有遍布全国的56家分支店.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韬奋一直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积极推广主流的大众文化.他坚决反对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年纪念会的同志们: 得悉北京正在举行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革命出版活动五十年纪念活动,我们深感兴奋。由于工作关系,也因路途遥远,我们不能都来参加这项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唯有在此向祖国目前坚持在出版战线上的同志以及在其他工作岗位上的三联书店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颂。三联书店具有优良的传统。韬奋先生曾把生活书店的工作精神归纳为“最宝贵的八种传统精神”,即:一、坚定;二、虚心;三、公正;四、负责;五、刻苦;六、耐劳;七、服务精神;八、同志爱。我们决心要好好地学习、继承和发扬这八种优良的传统精神,努力做好港澳和海外的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