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问题 人教A版必修2等角定理(如果空间中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推导过程得出:平面中的公理定理对于空间图形,需要经过证明才能应用.作业中的证明过程必须以书本上出现的公理定理为基础,不能以直观结论或自认为正确的结论作为证明依据.笔者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教学中,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几个典型的错误证明.现例举如下: 例1 求证: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平行,则这条直线和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的证明,仅利用极简单的平面几何知识及反证法。这与《立体几何》教科书采用反证法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来证明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相比,显得更直观自然,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下面给出证明。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已知在平面M内,有两条相交直线 a、b都和平面N平行(如图)求证:M∥N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识别"三线八角"问题时,概念模糊,容易出现错误.这里介绍一种巧拆图形的方法,帮助大家正确识别.例1如图1,如果∠1=∠2,那么能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本题多数学生都会给出解答:因为∠1=∠2,所以AD∥BC.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事实上,正解就是,因为∠1=∠2,所以AB∥CD.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虽然知道∠1与∠2是内错角,但不少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它们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内错角,也就是没有正确的识别"三线八角".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叫做“平截三角形定理”,那么,若一条直线和三角形任意一边都不平行而与三角形如图1、2斜相截,截得∠AED=∠B(或∠ADE=∠C)时,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仍然相似,我们可称这种图形叫斜截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直线”与“平角”小析○银子有人说:“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这句话对吗?要判定这个问题,先要弄清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平角。先了解平角的两种定义:定义一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如果所成的角的始边和终边成一直线,这时的角叫做平角。如图∠MON。定义二如...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定理3两条平行线,第三条直线和它们相交,则内错角相等.分析在图5中,直线l2∥l1,l3与l1,l2相交,要想证图5明∠1=∠2,根据基本事实2,只要能证明∠2=∠3就行了.证明因为∠1和∠3是,所以=().又已知∠2=∠3,所以=().定理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分析在图6中,直线l2∥l1,直线l3与l2,l1相交.∠1和∠2是同旁内角.要想证明∠1+∠2=180°,根据基本事实2,图6只要能证明∠2=∠3就可以了.证明因为∠1+=180°(),又已知∥,所以∠2=∠3,所以∠1+∠2=().定理5试证明:三角形ABC三内角之和∠A+∠B+∠C=180°.分析在图7中,CE∥B…  相似文献   

7.
“平行线”是初一几何的重点兼难点。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公理、定理多 ,思路广 ,方法多。正是因为本单元的公理多、定理多 ,于是就为“平行线”的应用提供了多种思路与方法。一、“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例 1.如图 ,已知∠ B ∠ BCD ∠ D=360°,求证 :∠ 1=∠ 2。思路 :要证明∠ 1=∠ 2 ,而∠ 1=∠ 5,所以需证明∠ 5=∠ 2 ,于是“AB∥ DE”是此题证明的关键。下面尝试使用平行线的各种判定方法解决此题。证法 1:(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证明 AB∥DE)过点 C作 CF∥ AB,则∠ B ∠ 3=180°(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 ,∵∠ B ∠ 3 ∠ …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经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那么,究竟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下面为你提供几种常见的判定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判定例1如图1,直线AB与直线CD、EF分别交于点M、N,已知∠AMC=37°, ∠BNE=143°,试问直线CD 与直线EF平行吗?为什么? 分析要说明直线CD与直线EF是否平行,只需看∠AMC与∠ANE的大小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9.
平行线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要正确运用这一定理,其前提是两直线平行,且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然后才能根据角的位置去判定运用,当前提条件不符合时,就要想办法创造条件.现举一例:如图:AB∥CD.求证:∠BED=∠B ∠D.证法一:如图1,过E作EF∥AB,则EF∥CD,则∠B=∠BEF,∠D=∠DEF,即∠BED=∠B ∠D.证法二:如图2,过E作EF∥AB,则EF∥CD,则∠BEF=180°-∠B,∠DEF=180°-∠D,∴∠BED=360°-(∠BEF ∠DEF)=∠B ∠D.即∠BED=∠B ∠D.证法三:如图3,延长DE交AB于F,则∠BFE=∠D,∠B…  相似文献   

10.
几何证明不象代数计算那样有程式可循,五花八门、精彩纷呈的证法使得有人爱不释手.而另一部分人则退避三舍,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证明思路的探求方法,则不难拨开证明中的“迷雾”,使几何证明从此不再神秘.下面以相似三角形为例加以说明.例1如图1,△ABC∽△ADE,求证:DE∥BC图1证明∵△ABC∽△DEF(已知)———“∵”后面通常只能是已知、从图“看”出来的显然结论、已证.∴∠ADE=∠B(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里的“∵、∴”组成了一个逻辑链.∴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其条件是省略了的已证的“∠ADE=∠B”,它…  相似文献   

11.
陈宇 《初中生辅导》2006,(13):20-22
学习几何,必须学会证明。但许多同学在初学时,证明过程的思路不清晰,推理依据不充分,推理不严谨,常出现推理错误。现通过几个例子的解析,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例1如图1,已知∠1 ∠2=180°,求证:∠3=∠4.错解:∵∠1 ∠2=180°(已知)∴L1∥L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图1解析:此解混淆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是判定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或互补的依据。同学们想判断清前后的因果关系,也可如下书写:∠1 ∠2=180°L1∥L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L1∥…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时,把如图1所示的∠1撕下,拼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将∠3与∠2的公共边延长,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b,由a∥b可知∠4=∠3,则得出本定理的结论。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们  相似文献   

13.
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几何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几何推理入门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一道几何题为例,和七年级同学谈谈添加辅助线解几何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图1,已知:AB∥CD,用多种方法求∠B+∠P+∠D的度数. 方法一过点P作PE∥AB(如图2).则PE∥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2+∠D=360(等式的性质). 即∠B+∠BPD+∠D=360. 方法二过点P作PE∥AB(如图3).则PE∥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图1中.C、B两点的距离是线段的长;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垂线段的长;线段BC和线段AC的大小关系是ACBC,根据是2.如图23.如果上如图35.命题“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结论是这个命题是_命题二、判断题(正确的在话号内画“√”.不正确的在话号内画“×”,每小题3分.共12分):1.平面上有三个点,过每二点画一条直线,必能作三条不同直线.2.内错用的平分线互相平行.3.如果直线。那么4若一个角大于它的补角,则这个角必是钝角.三、计算担(本题12分):如图4,已知OA上O…  相似文献   

15.
一、题目:人教版习题7.2第9题:如图1,AB∥CD,∠BAE=∠DCE=45°.填空:因为AB∥CD,所以∠1+45°+∠2+45°=180°.所以∠1+∠2=90°.因为∠1+∠2+∠E=180°.所以∠E=90°.图1二、对本题的思考其实这道题是:如图2,已知AB∥CD,∠BAE=∠DCE=45°.求∠E的度数.图2课本的解题方法是通过作辅助线,连接A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直线平行,同位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立体几何》(必修 )第 1 8页 ,是这样给出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证明过程的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图 1已知 :a α,b α,a∥ b(如图 1 ) .求证 :a∥α.证明 :∵ a α,∴ a∥ α或 a∩α=A.下面证明 a∩ α=A不可能 .假设 a∩α=A.∵a∥ b,∴ A b.在平面 α内过点 A作直线 c∥ b.根据公理 4 ,a∥ c,这和 a∩ c=A矛盾 ,所以 a∩α=A不可能 .∴a∥ α.”这一经典证法是多年来许多教材所选用的证明方法 .这种证…  相似文献   

17.
直线和平面这一章,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由于这一章的概念和定理较多,空间观念强,学生难于理清脉络,抓住重点。因此,在毕业复习中,需要认真对待。下面谈谈我组织这一内容复习的几点作法。一、将概念和定理归类总结,理清脉络。直线和平面这一章,是按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顺序编排的。复习时,我首先抓住“平行”和“垂直”这两个概念,把分散的有关定理“上珠串线”。比如,直线与直线平行,可以串上下列判定定理:①如果两条直线各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平面相交,则两条交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并且过这直线的一个平面与这平面相交,则这直线与这交线平行。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平行线有如下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此,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1.证明两个角相等;2.求角的度数;3.把一个角大小不变地迁移到我们所需要的图形中.这就是平行线的基本功能与作用.例1已知:如图1,E是DF上的点,B是AC上的点,∠1=∠2,∠C=∠D.求证:∠A=∠F.分析由图形知,∠A与∠F是内错角.因此,要证∠A=∠F,只须证DF∥AC.这只要根据已知证出∠D=∠ABD即可.证明∠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2=∠3.BD∥…  相似文献   

19.
小题大做     
例1如图1,已知AB∥CD∥EF,那么∠BAC ∠ACE ∠CEF=( ).A.180°B.270°C.360°D.540°这是大家熟悉的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习题5.3中的第6(2)题.求解并不难,只要运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就可选出正确的答案C.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列出共9条基本事实,其中把"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作为基本事实.教材编写时不需要去证明,在证明其他命题时可以直接作为结论使用.笔者认为课标中"基本事实"规定不宜过多,本条"基本事实"也可以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1教材的处理方法选择作业本上不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任意画两条直线m、n与它们相交.如果m、n这两条直线平行(如图1),观察并思考这时所得的AD、DB、FE、EC这四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如果m、n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如图2),你再观察一下,也可以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它们是否存在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