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编了《西门豹治邺》,文中“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一句,注释为:  相似文献   

2.
本刊1999年第2期中登载了《用蜡烛做的一组小实验》一文,文中介绍了“蜡烛喝水”实验:将直立于平底盘中的蜡烛点燃后,向盘中倒入约1cm深的水,取比蜡烛高的玻璃杯倒扣着罩在蜡烛上,稍过一会儿,蜡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的《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其中有“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进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一段,对“令二人蹲踞  相似文献   

4.
苏运中同志对中学统编教材《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句的解释提出了意见,并对此句作了语法分析,认为“歌台”、“舞殿”是“状语”,“暖”、“冷”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响”、“袖”是宾语,于是将“暖响”译为“使音响有暖意”,“冷袖”译为“使舞袖产生寒气”(见《四川师院学报》1980年二期)。这样解释,有失句子原意,也打乱了原句的句法结构。我认为,“歌台暖响……”是一组对偶句,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分句的“欣台暖响”是主语部分,中心词是“响”,带上表处所的“歌台”一词,限制“响”发出的地点,带上“暖”说明“响”给人的感受,“歌台”、“暖”应该是“响”  相似文献   

5.
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的句子。对文中的“亦哀之矣”应如何理解?教材上没有作任何解释,而相应的教参则说是“也够可怜的  相似文献   

6.
7.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促织》一文中有“宰以卓异闻”一句.教参翻译为“县官以才能卓越而闻名”.课本注释对“卓异”一词解释为“(才能)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笔者认为均欠妥。  相似文献   

8.
董向东 《甘肃教育》2011,(18):57-57
有位作者读了2011年8月份下半期《甘肃教育》杂志上我写的《这个“时”字该如何解释》后,问我,你怎么把“学而时习之”的“习”解释成了“实习”?许多人把“习”解释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思,如《礼记·射义》中的“习礼乐”、“习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  相似文献   

9.
相比于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市场、人才等方面没有比较优势,而现实的市场竞争又是残酷的,为了能够在市场激烈博弈中取得一席之地,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更强、积极性更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往往更强调基于市场实地调研数据基础上的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而不是去投入巨额资金来形成静态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圈(科技成果),其更加立足于市场的现实需求,更倾向于让市场直接检验科技成果的价值,更看中现实市场的巨大利益。然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普遍面临着科技成果无法实现有效转化的死亡之谷困境。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强其主体意识,发挥其轴心作用才能跨越死亡之谷。  相似文献   

10.
《五》一文有“今之县令,一旦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一段,其中“故人重之”一句在《教学参考》中译为:“旧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笔者以为,将“故人重之”一句,断为“故,人重之”,理解起来会更直接更明白。“故”表结果,译为“所以”;“重”理解为“重视”“看重”;“之”指代“县令之职”。这句话便解释为:所以,人们都很  相似文献   

11.
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五册第七单元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的“恨”,课文的注释和教参对这一句的解释是:恨天亮得太慢。也就是说,课文的注释和教参都把“恨”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恨”,而没做翻译。我觉得此文中的“恨”应作“遗憾”讲。本来诗人急着赶路,归思急迫,可是晨光微弱,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实在是遗憾。这样解释才符合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和教参对《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乐其乐”的解释是这样的: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看来,教材和教参是把“其”理解为“游人”了。我认为这样解释不妥。首先从文章的篇章结构来看,作为归结主旨画龙点睛的一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在全文中自然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它是欧阳修表明心志的句子,是全文的“魂”,是最能调动读者想象力,最能让读者跳出表层的游乐描写而进行理性思索的句子。劈开这个句子,读者就能涵泳《醉翁亭记》的内涵,从而窥见欧阳修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函数》1978年第5期登载了黄山同志对“沿溯阻绝”的解释,我认为还是解释为“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较好。我们秭归县是位于西陵峡的一个山区县,江流穿县190里,一年四季江水涨落的情况,我们是清楚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曾进行过访问,根据秭归县航运公司的老工人向德富和向家贵说:这里长江水位是从0公尺移到38公尺。常年水位:冬季在0公尺左右,夏季在32公尺左右。如果夏季水位达到34公尺以上,封了峡,船就不能通行了。因为达到封峡的水位以后,水势特别凶,江心凸起,江水横卷巨浪,直冲两岸;或形成屋大的旋涡,不但木船不能通行,就是轮船也要停航。一定要“定脚”以后再退一公尺左右,才能开船。  相似文献   

14.
星海大姐:您好!最近我常常从女儿那里听到什么“高分低能”的说法,我担心会影响她的学习,试图说服她。但无论我怎么讲,她却给我列举了身边一位同学的实际例子。我根本就不赞成这种说法,但又不知如何跟她讲清楚,所以想请您帮助。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选入了《晏子使楚》一文。教材对"王曰,何坐?曰,坐盗"的"坐"解释是这样的":坐,犯罪。"本人认为这一解释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不能”与“不容易”一个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另一个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是不太容易把这两个概念分清楚的。  相似文献   

17.
谈“驰”字     
《木兰诗》中有“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句,教材注释“愿驰千里足“为希望骑上千里马”。“驰”释为“骑上”。笔者不敢苟同,特陈述如下: “驰”字的本义与赶马的动作紧密关联。许慎《说文解字》释“驰”字:“大驱也。……驰亦驱也,较大而疾耳。”可见,“驰”与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六册《屈原列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其中的“疏”字,课本注释为“疏远”。《教学参考书》“补充注释”第4条录入一种说法,认为“自疏”应断入上句,“疏”作“疏忽”解。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虽然在《屈原列传》中,“疏”字也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与时俱进,培养充满个性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多样化的社会要求所决定的.落实“以人为本”对于语文新课改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仍保存着传统名篇《岳阳楼记》,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仍注译为: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样译法,还见诸于许多报刊、著作中,如刘友三老师在《中学语文190篇精读指导》中就是这样译的。这是欠佳的,甚至是欠妥的。原句是千百年来传诵的名言,也是全文的主旨。这种思想不仅比许多封建士大夫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